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湖南的春節風俗和飲食

時間:2023-01-12 14:15:27 路燕 春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湖南的春節風俗和飲食

  引導語:春節是我國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而每個地方過春節都有不同的風俗,那么湖南的是什么樣子的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湖南的春節風俗和飲食,歡迎閱讀!

湖南的春節風俗和飲食

  吃香喝辣團年肘子

  湖南人熱衷放鞭炮,據說這是因為瀏陽鞭炮是湖南的特產之一,當年開國大典上燃放的便是瀏陽鞭炮。基于此,湖南過年時簡直就是滿城響聲震耳。

  一條1公斤的大鯉魚,一個3公斤左右的大肘子——這是湖南地區過年的必備年菜,俗稱“團年魚”和“團年肘子”,而“團年”,顧名思義,也就是“團團圓圓又一年,辭舊歲迎新年”之意。湘人嗜辣,在民間,基本上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幾串風干紅辣椒,方便主人每餐烹飪時,好灑上幾個辣椒,滿足味蕾對“辣”的需求。而這也同樣延續到了農歷新年的飯桌上。他們說,這是吃香喝辣過好年。

  年夜飯,吃的便是個吉祥如意,即要能反映出家里過去一年的喜人收成,又要為來年卯足干勁,因此飯桌上的菜,越大個、越豐盛、越吉利,在湘南等傳統風俗習慣較為保留的地區尤為盛行。

  辣椒滿盆紅紅火火

  肘子之外,除夕夜還一定會吃雞、肉、魚等,而且得是大魚大肉。

  雞要整只清燉,順便加些黨參、枸杞、天麻之類的藥材,要選公雞,燉好后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著年年有余、五谷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有的家里還會出現雞爪子,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此外還有當地日漸盛行的大羊肉火鍋,圖的便是個熱鬧;至于涼菜、炒菜和點心,特色其實已經并不明顯了。

  涼菜和燒菜,脫不了的還是個“辣”字:拿紅辣椒和剁辣椒炒臘肉、臘腸、圓子、臘牛肉,拿香菜和辣椒拌臘魚肉、豬耳朵,再加上幾種蔬菜——必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年和和氣氣,事業欣欣向榮。這滿滿當當地拼成一桌,湖南人的年夜飯也就準備得差不多了。

  另外,這邊同樣沒有吃餃子的風俗習慣,拿米飯當主食,而喝的是自家拿米和酒曲釀制的甜酒。無菜不辣,無辣不歡,又麻又辣中,湖南人過癮地吃上年夜飯了。一般從晚上的七八點鐘開始,直到十一二點才結束,當地人認為年夜飯越久越好。

  湖南人熱衷放鞭炮,據說這是因為瀏陽鞭炮是湖南的特產之一,當年開國大典上燃放的便是瀏陽鞭炮。基于此,湖南過年時簡直就是滿城響聲震耳,硝煙彌漫。

  除夕當晚,他們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年飯前,告訴人們吃團年飯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鐘聲敲響時,意為辭舊迎新;另一次就是春節早上開門時放,表示迎來一個嶄新美好的年頭。鞭炮大小、燃放時間隨各家定,但燃放時不能中斷,這樣才會吉利。

  新年高升吃年糕

  等到年初一,湖南人的第一餐基本都是“年糕”和“芝麻茶”:年糕是家家戶戶自己打出來的,磚塊大小,等到要吃的時候便切成塊,然后放進油鍋里,兩面煎黃,再放進飴糖加水一起煮開,口感非常軟糯,也很甜;而芝麻茶便是拿芝麻飲品沖水喝。這兩樣小食的共同點,便是寓意類似——年糕,諧音為“年高”,芝麻也有節節高之意,所以都是好彩頭,并且甜美的口感也象征著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等到吃完早飯,各家男主人便要攜妻帶子給自己的父母拜年,因為當地的說法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而大年初二一家人要回娘家給岳父岳母拜年:湖南人重禮節講義氣,等到初三初四便開始街坊互拜,互祝“過了一個熱鬧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趕完廟會,看完大戲,吃好元宵,這年才算是過好了。

  拓展:湖南的春節的風俗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今天為大家準備的是湖南春節的風俗,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

  湖南春節的風俗

  湖南不少地方有過小年的習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無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歷以 24日為“小年”,益陽等地以23日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衡陽及湘北地區較看重過小年,而株洲等不太注重過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風俗。據說,灶王爺23日這天要上天言人善惡,因而祭灶這一天,家家要將灶臺、幾案、鍋碗瓢盤打掃干干凈凈,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禮許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說人們的壞話。這叫“送灶”,整個祭祀活動才算完成,所以說這也是湖南的春節習俗中一大特色呢!

  在湖南的春節習俗中,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后出門去拜年。稱為“拜年無大小”。湖南人除夕是會吃雞、肉、魚三樣的。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準備早茶,將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征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征魚米豐收、五谷豐登;紅棗、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會招財進寶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里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長沙俗稱為過年。長沙人過年須過大半個月,即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開始過。常年在外的朋友都會回家和家人團聚、吃節。團圓飯。那天,晚輩向長輩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長輩們給小孩子發紅包,祝愿新的一年新氣象,紅紅火火。所有人凌晨12點燃炮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在湖南洞頭,島上至今還保留了一種叫拜茶的習俗。拜茶即以紅棗、桂圓、年糕等煮成甜茶謂"紅棗茶",取其吉利之意:紅棗——日子越過越紅火,桂圓——合家團圓、平安順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兩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燭、燒金紙、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湯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門在外,或在家干活兒,若遇雨受阻,人們便會以"正月初一喝湯的"這話自嘲。喝過茶后,還要再燒線面吃,俗謂"長壽面",既是圖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長命百歲,又因喝茶不夠飽,作為添食,可收一舉兩得之效。湖南長沙春節習俗是有客前來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兩枚檳榔,稱為元寶,祝其發財之意。

  開門炮是湖南的春節習俗中最熱鬧的,是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各地一片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在湖南的春節習俗中,株洲人在春節拜祖的時候最有講究,首先在神位的供桌中間擺一條長椅,然后點起紅燭,待紅燭燃過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將焚完,就開始燒“金紙”(一種貼著金箔,折成元寶狀的紙錢)。

  湖南岳陽地區俗稱“過年”,風俗大體同祖國各地相同,除殺雞、鴨、放鞭炮、貼春聯外,在臘月三十日吃“團年飯”,十分豐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魚這個菜,顯示吉祥有余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區魚較少,為了有"百里魚"這個菜,用木頭雕刻一個“百里魚”,放在盆中,撒上蔥花,象真魚一般。人們極重視團年飯,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里趕,家里人等了又等。吃團年飯,要關著門,意在不讓財寶跑了。飯后放上一掛鞭炮,表示已吃過了年飯,人們可以走動往來了。

【湖南的春節風俗和飲食】相關文章:

湖南飲食風俗11-10

湖南的過年風俗03-27

湖南各地的過年風俗02-22

關于湖南春節的風俗有哪些02-19

湖南農村春節的風俗600字作文08-03

細數中秋飲食風俗07-23

春節風俗和寓意介紹(附各地風俗)03-16

各地過鬼節的飲食風俗08-15

清明節的飲食風俗04-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州市| 玛纳斯县| 克东县| 平遥县| 酉阳| 哈尔滨市| 高雄市| 瑞金市| 安陆市| 德江县| 临猗县| 同江市| 如皋市| 东山县| 阜新市| 永清县| 班戈县| 乃东县| 南昌县| 闽清县| 永嘉县| 普陀区| 双流县| 和林格尔县| 姚安县| 工布江达县| 犍为县| 休宁县| 皋兰县| 景洪市| 靖江市| 广安市| 中西区| 定结县| 锡林浩特市| 洛川县| 巴里| 古丈县| 余姚市| 永定县|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