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過年的風俗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不少習俗已經被忘卻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東菏澤過年的風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年除日
年除日為臘月的最后一天,除日的晚上叫除夕、大年夜等,民間俗稱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點為兩年的分水嶺,俗話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一天的活動很多,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響(放鞭炮),二是紅(貼春聯),三是火(點燈守歲)。
吃餃子,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
春節
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舊稱陰歷年,由家長首先起來,開大門前先放一掛爆竹,然后才能說話。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祭拜天地神靈,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然后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后是鄰居遠拜即禮節性的拜訪。
初一早晨還有些特殊活動。一是照虛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紅燭,掀起炕席照照,然后再把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驅逐黑暗,把邪氣惡臭統統趕出去;二是壓窗臺,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種各樣的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在窗臺上,十分美觀;三是“打秋千”,小孩子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囑咐,攀著門栓打個“秋千”,據說這樣能長得快長得高;四是放壓缸錢,把一些硬幣扔進水缸,據說放了壓缸錢,一年不會干旱,五谷豐登有余錢;五是丟盛蟲(蟠龍),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蟲放進糧囤和面缸之中,盛是剩的諧音,丟盛蟲取“剩余”之意。
拜岳走親戚
大年初二,青年男子要偕妻子兒女去岳父母家送禮拜年,對于新婚的男女來說,第一次去是大事,一般不能缺席。去的時候要帶兩箱好酒,兩大塊豬肉,十斤果子(方言,指專門走親戚用的糕點),兩條好煙,另外還要水果若干,具體數量視情況而定。岳父那邊會在一大早就開始準備飯菜。飯菜很豐盛的,一般不少于16個菜,菜中三大件不可缺少,叫做“頭碗雞,二碗魚,三碗羊肉不用提”。
初三、四、五也是走親戚的日子,只是隨著日期的靠后,親近程度也隨之下降,有的人甚至不吃午飯就早早的趕回來了。
初三小年朝
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并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初四迎神接神
正月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
初五俗稱破五
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
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以此日為其生日,也許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并進。7、正月初六“送窮”
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是祭送窮鬼,又稱“窮子”。送窮時既要為“窮鬼”準備下象征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干糧。
初六“馬日”
舊時,開正以來,廁所中的糞便累積,直到今天才可以清除,所以稱為挹肥,不過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都住進了高樓大廈,使用新式的衛浴設備,所以這個習俗就已經漸漸的被淡忘了。
初七“人日”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
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餃子。有的早晨吃餃子,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
初八“谷日”
這個節日習俗不多,主要有占谷和順星。占谷:民間認為,這一天天氣好,則這一年稻谷豐收,不好則年歉。順星: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人們在年節期間的吃喝玩樂,到了初八,才算恢復正常,所以又稱為“初八完全”。
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誕辰,有些地方俗稱天爺生日。古人以九為尊,此日一般都是在立春的節氣剛過,恰是“一陽初始”,有些地方,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也有的地方是在自家專設祭臺。
元宵節
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十六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走百病”在民間是很講究的,必須是在特定時間進行,婦女們聚合在一起,或走墻邊,或過橋或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這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民間普遍認為,在“走百病”時,還要“摸釘”,方能求吉除疾。“摸釘”,是指到寺觀燒香,用手觸摸廟中大門上的門釘,以此祈盼家庭人丁興旺。
【山東菏澤過年的風俗】相關文章:
菏澤過年風俗05-17
山東的過年風俗05-03
山東威海的過年風俗05-27
山東各地的過年風俗05-07
山東臨沂過年風俗06-02
山東德州過年風俗05-24
山東過年風俗作文(通用5篇)02-23
過年的風俗散文09-26
過年的傳統風俗06-10
浙江過年的風俗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