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
“端”字有“初始”所以“端五”就是“初五”。按照歷法,五月是“午”月,因此“端五”漸漸演變成“端午”!堆嗑q時記》記載:“五月初五是單五,蓋端字的轉音也是!
起源傳說
1、紀念屈原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屈平,字原, 它通常被稱為屈原,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丹陽國丹陽(今湖北歸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屈原雖然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誹謗而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
這一說法起源于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南朝宗的《荊楚歲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人立即劃船救援,一直到洞庭湖,從未見過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又冒雨出動,爭相劃入茫茫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然后逐漸發展成龍舟競賽。人們擔心河里的魚會吃掉他的身體,所以他們回家把米團放進河里,以免魚和蝦破壞屈原的尸體。后來,們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似乎與唐代文秀《端午詩》有關“端午節誰言,萬古傳聞屈原。可笑楚江空渺,不能洗直臣冤!
2、伍子胥
還有人說端午節和吳醫生伍子胥有關,不是屈原。這種說法大多在東吳等地。
《荊楚歲時記》是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季節令、風物故事介紹文集。本書第三節記載:“根據5月5日的競渡,俗稱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因此命船以拯救它……邯鄲淳曹娥碑云,5月5日迎伍軍……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闭J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節競渡是迎接當時被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于粽子,有當地記載:“午日以粽奉伍大夫為鄉俗,非屈原也是!
【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相關文章:
端午節起源和習俗06-04
端午節的起源及習俗的演示文稿素材06-30
中秋節的起源與習俗09-15
端午節起源12-31
中秋節的起源和習俗09-14
中秋節的習俗和起源09-15
端午節的歷史起源06-14
中秋節的起源、傳說和習俗10-25
端午節的歷史起源[實用]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