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端午節的風俗推薦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中國端午節的風俗,希望大家喜歡。
1、祭神祭祖
端午節由來跟很多文化名人有關,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關系:屈原投江,伍子胥死后被扔入水中,曹娥是投江救父。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五月五日端午節。
北京文人有端午節到二閘三忠祠上香的傳統,祠內供奉諸葛亮、岳飛、文天祥。祠院寬敞,祠后有濯纓亭正臨通惠河邊。
2、掛菖蒲插艾葉
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過端午節時大多在院門前和房檐掛菖蒲插艾葉。民間有用它來驅邪。
在端午節,人們還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有的還用菖蒲根泡酒,以為喝了能健康長壽。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民間方士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菖蒲身上這層驅邪避害的文化含義使它成了人們過端午節時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3、“斗百草”
端午節這一天,京城兒童喜歡玩一種叫斗百草的游戲,一種看法認為最初的斗草游戲,很可能跟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形成的中醫草藥學有著密切關系: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采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而斗草就是古人端午采草藥歇息時,相互玩耍逗樂的一種休閑游戲。
斗百草的玩法之一是比較草的韌性。這就要求參賽者在參賽前注意尋找那些草或花莖有韌性的作為自己的“選手”,無形中形成識別花草的要求。那種能“斗”倒各草的“選手”,則成為大家公認的當日“百草王”。斗百草另外一種玩法是比賽誰采摘的花草的花色品種多和新奇。
4、游天壇
北京還有游天壇風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壇,日避毒也。過午后,走馬壇之墻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為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鄙虾_有鐘馗賽會,由一男子飾成鐘馗,手揮寶劍,前舉一紙糊蝙蝠,作“喝福來遲”狀;跟隨全副儀仗,穿行街市,以作驅祟。另外端午期間還有馬戲、搶鴨活動。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節以去昔日皇家園林游玩為時尚,以去天壇最受歡迎,人們認為此地能“辟毒”,因此游人較多,其他皇家園林也是人們愛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什剎海、金魚池、高梁橋、二閘……均是端午游玩之地。
5、喝雄黃酒
老北京人還有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能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币馑际钦f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黃酒灑在墻角、床底等處,能驅蟲,清潔環境。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
6、出嫁的女兒回娘家
老北京的端午節還有一個叫法:女兒節。出嫁的女人要在端午節的時候回娘家探親,探親時,手臂上系著彩色絲線、胸前戴著紅絨花的小媳婦成了北京一景。
現在還有許多地方呼此節為“女兒節”。訂婚的男方絕對要給未來的岳家送節禮,如果準備在下一個端午前結婚,還要正式送大禮,主要是給長輩的酒和肉以及給未婚妻的衣物;而媳婦回娘家,要帶去酒和肉,同時娘家也給女兒女婿一些禮物。
【中國端午節的風俗】相關文章:
中國端午節風俗作文12-18
中國端午節風俗作文4篇12-18
四年級中國端午節風俗作文06-10
廣州端午節的風俗10-10
濟寧端午節的風俗06-26
端午節風俗作文11-06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1-22
端午節風俗的作文11-05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08-04
【推薦】端午節風俗作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