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的三大習俗
2014年11月7日,陰歷十月初四,是24節氣中的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標志著冬季的開始,也正式進入了農歷十月。立冬一般是在每年的11月7、8日之間,此時太陽位于黃經225度。
古籍中對立冬的解釋是: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立冬表示著冬季的開始,植物終止生長,農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意思是說:立冬節氣后,水開始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野外不怎么能看到野雞一類的大鳥了,海邊卻可以看到與野雞相似的大蛤。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一起,合稱為“四立日”,是春夏秋冬四季開始的標志。所以,古人對立冬非常重視,并有一些很重要的習俗活動。
立冬,不僅是收獲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
一、天子出郊迎冬
古人對立冬的重視上,首先表示在朝廷的態度上。立冬這天,天子要舉行出郊迎冬之禮。
據《呂氏春秋.盂冬》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
意思是說,立冬之前三天,太史令就要覲見天子稟告立冬的具體日子等詳細事宜,天子齋戒沐浴后,于立冬這天率領王公大臣到北郊迎冬。迎冬返回后,對為國捐軀的'將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撫恤,兼有鼓勵民眾抵御外敵入侵之意。
二、民間賀冬
民間對冬至的重視更多表現為帶有喜慶色彩。所以稱之為“賀冬”、 “拜冬”。
相傳,在漢代就有賀冬的習俗。據古籍記載:“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意思是說:冬至這天,家家戶戶準備酒席,并拜見長輩師友,和其他重要節日一樣。
宋代,每逢冬至日,人們就像過年過節一樣,穿新衣,互相走親訪友,慶賀節日。
清代,民間賀冬的習俗更隆重。不論普通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要身著節日盛裝,相見互相作揖相拜。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逐漸簡化。
三、祭祖祭天,慶豐收
舊時,立冬這天,人們還要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即便再忙的農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一方面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并祈求上天賜給來歲風調雨順;而祭祀儀式后的酒食也可讓辛苦一年的農人,好好犒賞一下自己。http://www.shddsc.com/
【立冬節氣的三大習俗】相關文章:
立冬民間習俗活動10-29
飲食習俗立冬進補10-04
寒露節氣的習俗09-28
大寒節氣的習俗變化02-03
秋分節氣的習俗09-28
傳統節日立冬的習俗10-29
立冬節氣氣候特點10-29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習俗02-03
關于立冬節氣的祝福語11-05
清明節氣習俗解讀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