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宵節的習俗
在我國傳統的節日中有這么一句“正月十五鬧元宵”。而大多數人對于元宵節到底如何而來,是不太清楚與了解的。接下來就讓中國人才網的小編來告訴大家吧,歡迎閱讀。更多關于元宵節資訊敬請關注中國人才網。
元宵節的習俗
吃元宵
元宵與春節吃的年糕、端午節吃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就象征著家庭似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于未來生活的一種美好愿望。
觀 燈
漢明帝為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與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元宵節猜燈謎始于南宋至今不衰。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耍龍燈”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了。唐宋時期的“社火”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
舞獅子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顒油,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她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或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延伸閱讀: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起源于漢朝,民間流傳著因周勃、陳平去除了呂室的勢力,而日子剛好為正月十五日,漢文帝為紀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間與民同樂,并把此日訂為元宵節,至漢武帝時、司馬遷在太初歷中把元宵節列為民間節日之一。盛于隋宋,有“宋時湯圓隋時燈”的說法。
關于元宵節的起源有兩種流傳較廣的說法,一是認為元宵起源于祭祀太一神的“太一祀”。在新年第一個月圓日通宵燃火照明,意為“人能守元,天人共求安平泰”,為“守歲”的延續!妒窌酚涊d,漢武帝宮中千燈萬盞,大放光明,通宵達旦祭祀天神“太一神”。宋洪邁在《上元張燈》一文引此說:“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觀燈是其遺事”。
第二種說法為漢明帝為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晚在宮廷和寺院“燃燈表佛”,在佛教中,燈為法。歷年元宵節皆以燈為俗。到了唐代,元宵燈節發展到盛況空前的規模,并同時出現了賞燈和其它一系列民間狂歡活動,至唐睿宗,正月十五正式成為“燈節”。南宋時,人們將謎條系在五彩繽紛的花燈上,供觀燈者猜射,稱作“燈謎”,更平添了觀燈的樂趣。
http://www.shddsc.com/【關于元宵節的習俗】相關文章: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02-07
關于元旦的習俗11-22
關于中秋習俗的作文11-17
關于元旦的不同習俗01-11
關于元旦的有趣習俗01-11
關于重陽習俗12-11
關于中秋的傳統習俗01-03
關于元旦的由來及習俗01-11
關于元旦的習俗有哪些01-24
關于元旦的來歷與習俗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