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三月三放假2016
三亞三月三是當地黎族、苗族人民的傳統重要節日,因為它是在每年農歷3月3日舉行,所以人們稱它為“三月三”,也稱“談愛日”。每年3月3日,三亞都會舉辦文化演出、競技等活動,來歡慶祝黎、苗的“三月三”。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三亞將于4月7日至8日(農歷三月初一至初二)舉行系列慶祝活動。為方便全市各族人民參與節慶活動,8日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放假1天。
4 月9日是2016年農歷三月初三,根據《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二十四條“每年農歷三月三日為本省黎族苗族傳統節日”、第二十六條“三亞市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優惠政策”的規定以及三亞歷年“三月三”放假一天的慣例,調整4月8日(周五)為放假時間,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當天放假1天,周末照常雙休。
據悉,今年三亞慶祝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活動主題為“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活動口號為“唱響三月三 同心奔小康”。活動內容包括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黎錦苗繡競賽、少數民族風情攝影展、主題文藝晚會等,活動形式多樣,精彩紛呈。
壯族三月三的由來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關于它的來歷,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經常唱山歌來表達愛意。但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不能結為夫妻,于是他們雙雙殉情。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傳說最廣是關于劉三姐的: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后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于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于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
宋元以后,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并出現了拋繡球的游戲。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后,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巖洞外唱歌。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飯,以祭奠劉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
壯族歌墟,是壯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它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關于它的來歷,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以“賽歌擇婿”的故事流傳最廣。傳說在很久以前,一位壯族歌師的女兒,品貌端序、美麗,歌聲婉轉清脆。歌師一心想為女兒選一個歌才、人品都出眾的青年做女婿。消息傳開,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來賽歌,負者自然離去,歌才最好的一個小伙子留下來與歌師的.女兒成了親,他們的結合被傳為佳話。從此,男女青年借歌傳情擇偶。就形成了歌墟。
壯族三月三的習俗
壯族三月三歌節這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那天,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找對象以歌對答,此起彼伏徹夜不息。所唱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一不唱。在歌圩中,還有拋繡球作為定親信約的,所以,它又是戀愛中青年傳達情意的場合。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過對歌后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
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男女青年山歌對唱,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繡球則是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
歌圩上還舉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有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壯戲等。
【三亞市三月三放假2016】相關文章:
廣西三月三清明節放假安排 201703-05
2017年廣西三月三清明節怎么放假02-27
廣西2017年三月三清明節怎么放假02-26
壯族三月三歌節05-31
三月三是什么節日05-15
中國傳統節日三月三01-09
傳統節日三月三的來歷02-10
白族的三月街節02-11
關于三月三的黑板報內容03-31
三月你好心情唯美說說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