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際掃盲日是哪一天
2016年國際掃盲日是哪一天?有多少伙伴不知道的呢?
2016年9月8日 農歷 八月初八 國際掃盲日
為促進全球范圍內掃除文盲的工作,198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1990年為國際掃盲年。聯合國還曾宣布,從2003年1月開始的十年為國際掃盲十年,努力實現2015年以前將全球成人文盲總數比 2000年減少一半的目標。
許多國家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都向本國人民發出呼吁的函件和文告,建立國家范圍的、區域的、地方性的掃盲組織,通過各種媒介宣傳掃盲的重要意義,評價掃盲工作取得的成績,研究進一步開展掃盲的 辦法和措施。
中國黨和政府歷來重視掃盲工作。尤其在老、少、邊地區,盛地、縣政府部門每年都派專人進行掃盲工作。在山西、河北、內蒙、吉林和黑龍江省都出現了掃盲先進縣,使數以萬計的農民摘掉了文盲的 帽子,學到科學種田的技術,走上了科技致富脫貧的道路。
2011年9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全球約有7.93億成年人是文盲,大部分是女性,他們既不會閱讀,也不會書寫,而且分布非常集中,其中超過七成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西亞等貧困地區。此外,全球約有6700萬適齡兒童無法接受小學教育,超過7200萬青少年無法接受中學教育。
人類在掃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慶祝,全世界已有近四十億的識字人口。但是,在所有兒童、青年和成人中實現全民掃盲依然是一個未完成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時時在變化。之所以會這樣,其原因很可能是:過高的目標,不充足的和重復的工作,政策和資源的缺乏,以及持續對任務重要性和復雜性的低估。不管怎樣,我們從這幾十年獲得的經驗說明:達到普及識字的目標,不僅需要更多、更好的努力,還需要更新政治理念,并且針對地方、國家和國際等不同等級做不同的工作。
警惕會認不會寫新“文盲”現象
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E時代”;各種智能手機和手提電腦的普及,使得數字化、無紙化辦公日益成為現實。在很多人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80后”當中,由于長期遠離書寫,提筆便忘字的情況屢有發生,一個“會認不會寫”的新“文盲”群體正逐漸生成,這種現象值得警惕和反思,而解決之道在于政府和教育等相關部門對漢字書寫的重視、引導和大力推行。
眾所周知,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基石,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且一直沿用至今的書寫體系,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寶貴結晶和文化信息基因庫,更是我們國家凝聚統一的重要因素。漢字書法還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精品。在中國古代,“筆、墨、紙、硯”被稱作“文房四寶”(或“文人四寶”);“琴、棋、書、畫”被稱為“四藝”;“身、言、書、判”甚至是選擇官吏的“四大標準”……這一切均表明“書”(即書法、書寫)有巨大的作用和意義。“提筆便忘字”、“會認不會寫”,折射的是高科技對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反映的是物質高度發展下藝術和文化的步步后退,透露的是現代人對精神世界的遺忘和迷失。一家媒體今年4月的一項調查顯示,2072名受訪者中83%的人承認寫字有困難。而在我們的'近鄰——— 同樣深受漢字文化藝術影響且比我們“歐化、“西化”得多的日本和韓國,練習漢字書法的熱潮從未衰歇。
物質無法替代精神,技術無法替代藝術,這是人的本質所決定的規律;語言文字發展體現了文化的發展,語言文字的消亡便是文化的消亡,這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進化的規律。源遠流長的漢字至今生生不息,就是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象征,世世代代為人敬仰、繼承和發展,在傳承文明、促進國家統一及提升個人素養等方面有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低估漢字書寫是無知,忽視漢字書寫是淺薄,只會使用漢字輸入法在電腦鍵盤和手機按鍵上敲字,也注定是一種缺陷。
減少“會認不會寫”的新“文盲”數量,需要政府和教育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行動。要像當年“計算機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那樣,“寫字教育”也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推廣和普及書法課程抓起,從舉辦各類書法競賽抓起,在全社會掀起熱愛漢字、寫好漢字的熱潮。這對學生有益,對教育有益,對文化有益,對國家和社會進步有益。
【國際掃盲日是哪一天】相關文章:
2017國際掃盲日是哪一天07-07
2015年國際掃盲日是哪一天08-02
國際掃盲日的來歷09-10
國際掃盲日的簡介08-17
關于國際掃盲日的由來09-06
國際掃盲日活動內容08-28
國際掃盲日發展歷史08-28
國際掃盲日(9月10日)09-16
國際掃盲日2016年主題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