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七月半包袱怎么寫

時間:2021-06-08 13:31:49 其他節日 我要投稿

七月半包袱怎么寫

  七月半起源于亡靈信仰和祖先崇拜。“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天祀祖成為古代宗教生活的兩大要務。對于庶民百姓來說,祖先與自己血肉相連,情感相通,祀祖尤為有意義。七月半就是在上古秋祭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月半包袱怎么寫,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南北朝時期佛教日盛,“目連救母”的故事廣為流傳,最后演變為盂蘭盆會。道教亦有“三官三元”之說,將五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定為上中下三元,分別為天官、地官、水官的誕辰,成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節。結果七月半成了僧、道、俗三家的共同節日。

  這個節日也是和儒家相通的。儒家強調重孝道,當父母在生時,做兒女的自應當親奉甘旨;當父母死后,也要“祭如在”,跟父母在生時一個樣。故儒家倡導對祖先春秋二祭之外,七月半也可祭祖先。這樣,七月半便是佛、道、儒三教合流,融為一體了。

  在中國古人觀念中,天地之間不是絕對對立的,天地之間還有人和其他許多動植物,所以,上天者與入地者之間,應該還有一些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尋找歸宿的孤魂野鬼,這樣,夏歷七月十五的七月半,人們在祭祀自己祖先和孝敬母親的同時,還不會忘記那些沒有著落的孤魂野鬼們,人們也會在這天祭祀一下各路的孤魂野鬼。長此以往,就在民間形成了敬孤文化傳統。

  七月半寫包燒包習俗簡介:

  農歷七月半俗稱中元節,也叫鬼節,是民間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中元節本來是七月十五,但我們這里多數是過七月十三,少數是過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戶戶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準備給老人燒包。據傳說,七月初一開鬼門,閻王爺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讓他們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歸人間檢查后代們的善惡情況,在陽間的人們就舉辦一些祭拜活動來款待他們,尤其是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以此祭拜這些從陰間來的鬼魂。現將我們這地方過七月半燒包的習俗介紹如下:

  一、接老人:

  就是在七月初,把寫有先人名號的祖宗牌掛在家中墻上,牌位下邊的桌上擺放金山、銀山、鮮花、香花、麥芽、盤香、蠟燭等擺設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鮮飯食供奉,供奉時需要先凈手作揖上香,供飯完后需要燒化紙錢。

  二、封包:

  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將紙錢分為約一公分厚一疊一疊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包,分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區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沙衣相當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當于過路的介紹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于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于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

  三、寫包:

  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雖是一項簡單工作,但由于學校里沒這科目,就使許多人不懂而經常弄錯。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后人之間的關系,然后才按規定的稱呼寫包。現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1、封皮內容解釋:

  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以花包為例,括號內為解釋)為: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封(中元節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故收用(已經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祀(陽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20xx年xx月xx日叩化(農歷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2、各列內容寫法:

  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邊“封”字前空白處填上包的封數,一包為1封,一馱是2封,按寫給某先人的包總封數填寫。如果是白包,則“中元勝會之期”處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勝會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為對新亡人需要燒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燒包填寫內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讓燒包的人根據情況填寫。寫七七白包時,空白處一七寫“首七化財之期”,二七寫“二七化財之期”,以此類推,七七寫“畢七化財之期”;燒一周年包,空白處寫“小祥化財之期”,燒二周年包,空白處寫“大祥化財之期”,燒三周年包,空白處寫“除服化財之期”。

  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寫,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數的,則在“上奉”之前填寫封數。如包是老的寫給小的,則應將“上奉”改為“付與”。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寫“新”字,如果封皮上無“故”字的,則寫“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后是寫先人的稱呼和姓名,不同關系不同輩分的寫法不同。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寫明先人與送包人的關系(具體見附表);其次是男人稱考,女人稱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輩和小輩的則不可稱考妣,直接寫明關系就行;其三是寫姓名和性別,并且姓和名是分開的,如男先人寫“某公某某”(前一“某”為姓,“公”為性別,后二“某某”為名),女先人寫“某母某氏”(前“某”為夫家之姓,后“某”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們多無學名只有小名,而稱小名又不夠尊重就根據外家之姓稱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別之后把男先人稱老大人把女先人稱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寫給小的,則不分性別只在姓名之后寫“名下”即可。“收用”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這個不用管。

  第四列:在“孝”字之后寫送包人自己與收包人的關系(自稱)及姓名,這與第三列一樣是比較復雜,不同關系不同輩分的稱呼是不同的。

  第五列:這列的寫法比較簡單,把具體燒包那天的農歷年月日寫清楚就行。補充一點,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處寫上一較明顯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經送包人打上封條,非收包人不得拆開,這個“封”字本來是用印章蓋的,但一般人家都沒有印章就用毛筆或軟筆寫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煩了。

  四、燒包:

  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將封好的`包燒化送給先人。關于燒包也是有規則的,不是隨便就拿去燒。燒包的步驟:

  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寫好的包按兩封為一馱先用細繩捆好以便托運;

  其次喂馬,就是對承擔托運任務的紙馬進行喂料,即找些糧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馬匹的地方讓其吃飽;

  第三是供馬夫,就是請趕馬的紙人們吃飯,同時還燒紙錢給他們作趕馬費用;

  第四是上馱子,就是將已捆好的包抬上馬背,實際是將紙馬夾捆好的兩包中間;

  第五是畫燒包圈,就是用白灰在準備燒包的地方(一般是門口院內)畫一個有出口的圓圈,直徑約一米,出口對著大路方向;

  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燒一把燃香沿燒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間順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燈指引馬隊出發;

  第七是砌包,就是將需要燒的包在燒包圈內堆放成有一定空間的形狀(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燒焚化。

  第八是燒包,就是對堆砌好的包用紙錢點燃焚化,邊燒邊念先人的名字請他們各人來認領自己的錢。在焚化到中途的時候,順便將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銀山、香花、紙花等供品燒掉,同時在燒包圈外另燒一些散紙錢,邊燒邊念請那些無人侍奉的孤魂野鬼們來領用。

【七月半包袱怎么寫】相關文章:

七月半鬼節的民間禁忌07-03

7月半鬼節習俗12-02

畢業贈言怎么寫12-02

自我描述怎么寫11-23

怎么寫自我描述11-18

實習證明怎么寫?12-19

怎么寫開題報告01-24

臺風通知怎么寫07-31

文獻綜述怎么寫?06-23

論文謝辭怎么寫06-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大港区| 武定县| 荆州市| 永昌县| 瓦房店市| 宁化县| 天全县| 灵石县| 永嘉县| 烟台市| 汨罗市| 崇左市| 贵阳市| 醴陵市| 连平县| 三亚市| 呼和浩特市| 齐齐哈尔市| 苍溪县| 闸北区| 衡南县| 嘉峪关市| 湖州市| 怀化市| 深泽县| 南宁市| 琼结县| 石林| 新民市| 垫江县| 岗巴县| 女性| 肥城市| 琼海市| 盐津县| 麦盖提县| 饶平县| 施甸县| 蒙阴县|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