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際寬容日的來歷
11月16日是國際寬容日,那么其來歷是怎么樣的?快來隨小編一起閱讀了解吧。
關于國際寬容日的來歷
國際寬容日少人知“今天是國際寬容日。世界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懷,我們不需要如此至高的胸懷,但我們需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他人也善待了自已;這個世界太多嘈雜與不羈,你我需寬容來彼此互通。 ”
從早上開始,關于國際寬容日的微博不斷從網上出現,很多網友驚嘆竟然還有這么個節日。“這個洋節是剛設立的吧,是不是在這一天干什么事都能得到別人寬容啊?”絕大部分的市民都沒有聽說過何謂國際寬容日,僅有少數青年在微博上關注過這個節日,但也不了解國際寬容日的真正用意。
“國際寬容日”來源要上溯到1995年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當時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費德里科?馬約爾以“寬容全球安全不可或缺的要求”為題撰文,指出寬容是一種道德情操和政治義務,是維護人權和民主的`責任所在。
同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屆大會通過《寬容原則宣言》,宣布每年11月16日為“國際寬容日”,到今年已經17年了,旨在強調在多元化社會里,應通過普及寬容方面的教育使人們平等、和諧、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寬容原則宣言》提出,要采取一切必要的積極措施,促進社會寬容,因為“寬容是實現和平,提高所有人經濟、社會地位的一項寶貴且必要的原則”。同時,宣言也指出,寬容并不是簡單地指“容忍他人行為”,而是指承認他人的權利與自由,包容各國的理想與文化,不僅對自己負責,也要對他人負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去年的國際寬容日發表致辭時稱,奉行寬容有助于消除偏見和歧視,積極寬容應始于每人,始于每天。
2011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國際寬容日致辭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致辭,呼吁每人每天奉行寬容,消除偏見和仇恨。
潘基文在致辭中說,正處于一個舊世界緩慢但不可逆轉地發生改變,同時新世界的輪廓正在逐漸形成的時期。傳統習慣的改變、預算的縮減及家庭壓力的加大,這些變遷和動蕩帶來了巨大的焦慮。
潘基文指出,在變化的時代,“我們必須信守《聯合國憲章》和《世界人權宣言》的核心理想和原則,而寬容是其中的核心價值之一”。他說,奉行寬容肯定不僅僅是和平共處,盡管這是至關重要的,它必須是通過對話和與他人進行正面接觸建立一種積極的理解。
潘基文說:“奉行寬容有助于消除偏見和仇恨。所有人都有責任保護弱勢群體免遭歧視,無論此種歧視是基于種族、宗教、國籍、語言、性別、性取向或其他因素。”他表示,聯合國將繼續致力于促進人民及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成為相互連通著的世界的基石。
199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屆大會通過《寬容原則宣言》,宣布每年11月16日為“國際寬容日”。199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呼吁各國政府在國際寬容日舉辦一系列活動,通過教育、宣傳等途徑倡導寬容理念。
【關于國際寬容日的來歷】相關文章:
關于過年的來歷說明03-17
關于過年的來歷介紹03-17
有關于過年的來歷03-15
關于中國過年的來歷03-15
關于壓歲錢的來歷06-07
精選關于過年的來歷03-17
關于過年吃餃子的來歷06-08
關于過年的來歷是什么03-16
關于過年的來歷400字03-15
關于過年風俗的來歷介紹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