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耳日的由來和主題
我國有聽力語言殘疾人為殘疾人總數的首位。為了降低耳聾發生率,控制新生聾兒數量的增長,預防工作尤為重要。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愛耳日的由來和主題,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全國愛耳日”的.由來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社會福利組15名委員針對我國耳聾發病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薄弱這一現實,提出了《關于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第2330號提案。這一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我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衛生部、我國殘聯下發了《我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要求“在全社會普及預防和殘疾的科學知識,加強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嬰兒保健和早期干預等綜合性防治措施,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的發生。”
曾有專家論證,如果“愛耳日”活動能夠實施,每年僅7歲以下兒童藥物中毒性耳聾至少可以減少1~2萬名。
愛耳日的背景和意義
我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2057萬,其中7歲以下聾兒可達80萬,老年性聾949萬;由于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環境噪聲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約新生聾兒3萬余名。聽力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人群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
為有效開展聾兒康復和預防工作,1988年,聾兒康復工作作為一項搶救性工程列入國家計劃,系統實施,我國共有聾兒康復機構1422個,已初步形成了以我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為技術資源中心,以省聾兒康復中心為龍頭,以市級語訓部為骨干,以基層聾兒語訓班(點)為基礎,社區家庭為依托的聾兒康復工作體系,截止1998年底,全國已訓練7歲以下聾兒11.2萬名,其中15.73%進入普通小學和幼兒園,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0年,衛生部頒布了《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范》,規定了30種耳毒性藥物的使用標準,指導醫生正確、規范地使用,減少和避免聽力語言殘疾的發生。
我國新生聾兒數量多,康復需求大,但是,由于經濟條件和技術能力的限制,只能達到年訓2萬名的能力。因此,除采取必要的康復手段外,積極開展預防,防止耳聾發生、控制新生聾兒數量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為此,我國殘聯、衛生部等十個部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并于2000年3月開展第一次“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這對減少耳聾發生,提高人口素質具有重大意義,
愛耳日歷年主題
2000年: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2001年:減少耳聾發生 實施早期干預
2002年:聽力助殘————救助貧困聾兒
2003年:提高人口素質,減少出生聽力缺陷2004年:防聾走進社區
2005年:全社會共同關愛老年人——健康聽力,幸福生活
2006年: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007年:城鄉聯動,共同關注青少年聽力健康——珍愛聽力,快樂成長
2008年:奧運精彩——我聽到
2009年:正確使用助聽器
2010年:人工耳蝸——重建聽的希望
2011年:康復從發現開始——大力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
2012年:減少噪音保護聽力
2013年:健康聽力,幸福人生——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
2014年:愛耳護耳,健康聽力——預防從初級耳科保健做起
2015年:安全用耳,保護聽力
2016年:關注兒童聽力健康
2017年:防聾治聾,精準服務
【愛耳日的由來和主題】相關文章:
愛耳日主題05-31
歷年愛耳日主題05-27
2018愛耳日主題05-26
今年愛耳日主題05-26
愛耳日2018主題05-25
愛耳日歷年的主題05-27
2018年愛耳日的主題05-26
2018年愛耳日主題05-26
今年愛耳日的主題是什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