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說清明節的節日習俗
清明到底是節日還是節氣呢?其實清明既是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不過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后來因為吳王為紀念介子推,才又有清明節的。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埽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后,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后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后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了!
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痘茨献印ぬ煳挠枴吩疲骸按悍趾笫迦眨分敢,則清明風至!卑础稓q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饕坏剑瑲鉁厣撸炅吭龆,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梢娺@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澋奶厥鈿夥铡V钡浇裉,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然非常盛行。
【述說清明節的節日習俗】相關文章:
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習俗介紹10-29
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有哪些07-18
清明節習俗03-22
新加坡華人清明節習俗-習俗講解11-15
中元節節日習俗09-20
中國節日 -春節習俗02-25
韓國清明節習俗10-09
清明節習俗英文10-11
「清明節的習俗」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