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習俗日記(通用21篇)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的習俗日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
今天早上一起床,媽媽告訴我一會回姥姥家,我開心極了。早上我抓緊時間練了會琴,又聽了會英語磁帶,我們就出發了。到了姥姥家,姥姥正在張羅飯,媽媽幫姥姥做飯去了,我就和剛從外國回來的姨媽玩起來。中午的時候,爺爺奶奶也來了,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團圓飯。我還拿著飲料和大家干杯。
晚上,我們有都到爺爺奶奶家去了,本來要在他家樓頂上賞月亮的,可由于是陰天,烏云蓋住了月亮,我上到樓頂看了幾次都沒有。我心里有點小失望,今天晚上沒有看見月亮的身影,但全家人仍然在一起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夜晚。讓今天沒有露面的圓月給我們的團員蓋個章吧!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2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于到了。我好奇的問媽媽什么是中秋節。媽媽打開電腦給我講了,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因為秋季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為中秋節。又因此夜皓月當空,此夜合家團圓,又稱團圓節。李白有首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說的就是中秋節思念故鄉之情。它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嫦娥奔月。
真可惜,今年的中秋節陰雨綿綿沒有看到圓圓的月亮。但是我還是過得很快樂。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3
今天是中秋節,爸爸媽媽給我講了很多中秋節的傳說和故事。中秋節是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又稱為月亮節或團圓節,主要的習俗是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中國古代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關于中秋節的神話故事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玉兔搗藥、吳剛折桂。我最喜歡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在清冷的月宮,雖然有玉兔作伴,嫦娥應該挺寂寞的吧!
今天晚上,爸爸媽媽會帶我去大唐芙蓉園賞月,我想今晚的月亮一定會特別圓特別美吧!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4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這是我很小的時候,媽媽教給我的歌謠,媽媽說,她也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唱了!這首歌就是表達中秋之情的! 今年的中秋節是三天小長假的最后一天,可是我的爸爸媽媽卻都要上班,都不放假。
從下午開始,我就和姥姥、姥爺一起去超市購物,為中秋晚上做準備。姥姥說,中秋節對中國人來說,很重要!中國人是以孝為首的國家,在中秋節這一天,也是舉家團圓的日子。 我們在超市買了很多好吃的,媽媽爸爸下班回來又買了很多水果,都是我愛吃的,作為吃貨的我,開心極了,因為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和美食息息相關的。比如端午節的粽子,元宵節的元宵,中秋節的月餅、綠豆糕。總之,我除了盼團圓就是盼美食!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5
今天是中秋節,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晚上媽媽做了好吃的飯菜,我們一家人高興的吃完了飯,我還給住在遠方的奶奶爺爺打了電話,問候他們,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今天本來是可以看到又圓又美的月亮,但是西安下了大雨看不成月亮了,我希望下一年的中秋節不下雨,讓我可以看到美麗的圓月!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6
八月十五中秋節,一說到,就會想到吃月餅、賞月、拜月等一些習俗。中秋節還有許多的民間傳說,比如: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等。
那我就先來說說吃月餅吧,中秋節的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那時候的月餅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說完了月餅的事,再就說說賞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祝愿大家在中秋節中玩兒的開心!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7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后,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于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后,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安全組等等。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8
上海中秋節風俗,有祭月和燒香斗等。祭月時,當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著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娘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為這是團圓節的緣故。中秋夜出游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游,稱為“踏月”。上海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蕩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所謂香斗,也有稱為斗香的,是由紙扎店制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著紗絹,繪有月宮樓臺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斗用線香編繞而成,斗中插有紙扎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上海中秋節燒香斗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9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于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嘩!那里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里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著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游人如織了。我們沿著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游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里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游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后面。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0
今天晚上,我在下面玩,突然看見月亮有點圓了,我又想到,我過了這么多中秋節,還不知道它的來歷和習俗。
于是,我立刻上去讓媽媽上網去查,查了之后,我才知道來歷是: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十個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的傳統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習俗是: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月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神像放在朝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月,然后由當家主婦切好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我還學會了一首古詩,那就是《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聲此夜不長好,明年明月何處看。
今天我不但學會了一首古詩,有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真是高興呀!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1
中秋節是我喜歡的節日,人們會吃月餅、掛燈籠、燒烤、觀月。
爺爺奶奶跟我說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傳說,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民不聊生。人間有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站在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這時,我插了一句話,說:“爺爺奶奶,古時候不是有十個太陽嗎?為什么后羿只射下九個太陽呢?”爺爺說:“因為后羿覺得,人間沒有太陽不行啊!”我恍然大悟,爺爺繼續說了起來。后來后羿娶了嫦娥,并把不死藥交給她保管。但是嫦娥吃了不死藥,飛到月亮去了,后羿只能看著月亮懷念她。所以就有了中秋賞月的習俗。
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中秋節有月餅吃,還可以燒烤,中秋節也很美,我愛中秋節!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2
“小時不遲月,呼作白玉盤”,當我仰望天空中又大又圓的白玉盤時,那個玉盤在我眼里就是一個大月餅。
月餅有很多種,而我最喜歡的有兩種月餅:五仁月餅和白蓮蓉月餅。
五仁月餅皮薄餡多,美味可口,而且不像別的月餅一樣那么易破碎。五仁月餅呈鼓形,上面還寫上了幾個清晰的字,那便是五仁月餅,它的顏色是金黃色,有油脂光澤。咬一口里面便有杏仁,花生仁,瓜子仁,桃仁,麻仁等,吃起來美味極了。五仁月餅,為什么叫五仁月餅呢?因為五仁月餅的餡就是由杏仁、桃仁、花生仁、麻仁、瓜子仁組成的。聽老人們說,五仁月餅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等許多營養成分。
白蓮蓉月餅分為雙黃白蓮蓉月餅和單黃白蓮蓉月餅。雙黃白蓮蓉月餅皮薄松軟,白蓮蓉清香幼滑,晶瑩剔透,配以咸蛋黃,不油膩,非常好吃!單黃蓉月餅是一個月餅里夾著一個咸蛋黃,白蓮蓉月餅主要由蓮子,咸蛋黃做成。
中秋節的月亮圓,月餅也圓,香香的月餅配上圓圓的月亮,吃著月餅看著月亮,簡直就是中秋的選擇。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3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并同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說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說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制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臺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征,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4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現代每家每戶都吃月餅賞月了。
中秋節的晚上,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出來看月亮,我看到了月亮不禁想起一則神話故事:傳說嫦娥偷吃了仙藥,導致她在冷宮里和玉兔生活。突然,一片燈籠從眼前飛過,我問媽媽:“那是什么?”媽媽回答:“那是孔明燈。”媽媽還告訴我孔明燈是諸葛孔明發明的,諸葛孔明被敵人包圍,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后果然脫險。
從那次以后,世世代代都在中秋節放孔明燈,并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愿望以實現自己的心愿。
媽媽幫我買了孔明燈,我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愿望,我把蠟放在孔明燈上,讓爸爸點燃,點燃以后我把手松開,讓孔明燈飛起來,把我的心愿也帶走。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家人都要一起吃飯,賞月,放孔明燈,吃月餅。但是,有很多人在遠方打工無法回家團圓,如果是我,我會思念母親對我的愛,我還會非常孤獨。
這就是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從古代流傳到現代,現在國家把這一天定為法定節日,讓我們去了解國家的習俗,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既叫"仲秋"也叫"團圓節"。
在中秋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其中有一樣就是拜月神,我們家也不例外,晚上當月亮慢慢升起來時,媽媽和我洗完澡,換上干凈衣服,擺上小供桌,放上蘋果,月瓶等,我虔誠地在香爐中插上三枝點燃的檀香,在裊裊檀香中,我們一家人品茶、賞月,只見又大又圓的月亮象銀盤一樣掛在天空,我忍不住拿出望遠鏡,對著明月觀賞起來,月亮中還真有棵桂花樹呢?
這時媽媽跟我講起了中秋祭月神的由來:相傳在古代齊國,丑女無鹽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賞月,被月光籠罩著的無鹽,美麗出眾被天子封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隨后,爸爸又教了我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這時,我不禁想到四川災區的兒童是否也在共賞一輪明月?
在這中秋之夜,我向月亮女神暗祈,讓四川災民早日重建家園,讓地球的生命都遠離災難。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6
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每到中秋節的晚上,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在陽臺上吃著月餅,欣賞著月亮,那天的月亮特別的圓,如一張金黃的煎餅。
去年八月十五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過晚飯,我便拿出一大盒月餅,那個月餅的包裝盒子十分漂亮,它是用金屬鐵皮做成的一個精致的盒子,盒子上面用塑料紙貼著,紅紅的、黃黃的,在燈光下還會不停地閃爍著,特別華麗。我想:里面的月餅可能也一定很好吃吧,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裝盒,里面是一個個圓圓的月餅,月餅的外面竟然還有一張透明的塑料紙包著,我撕開包裝紙,月餅的香味一下子從中跑出來,跑進了我的鼻子里,“好香好香!”我忍不住吃了一口,說:“這月餅真好吃。”我讓爸爸、媽媽也嘗嘗。他們嘗后連忙說好吃、好吃。后來我們發現一盒月餅中有不同的種類,有豆沙、椒鹽、瓜子仁、花生仁等各種月餅。”我們邊吃邊欣賞著窗外的月亮,有說有笑的。那晚的月亮真美麗,我仿佛看到了嫦娥在月宮中跳起了歡樂的舞蹈。看著看著,我覺得那晚的月亮特別特別的圓,就像祖國大家庭的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的樣子。
中秋節的月餅真好吃啊!它一直甜到了我的心里;中秋節的月亮真美啊!它美得讓我賞心悅目。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7
中秋節,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在吃月餅,有蛋黃餡的,有豆沙餡的、有綠豆糕餡的、有棗泥餡、水果餡、有香芋餡……。,每一家都吃得開開心心,每一戶都吃得高高興興,那種感覺無法形容,然而月餅的由來你知道嗎?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吧!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月餅的由來和在海上世界吃月餅的時候發生的一些有趣事情吧!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隨著科學的發展,祭月現在催向理性,慢慢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
月餅象征著團圓,也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拿著月餅、西瓜、水果,等物品對著月亮: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上一個中秋的時候,我們全家和樓上全家一起去海上世界去度中秋節,我們買那種皮很薄而且會融化的冰皮月餅,還有水果月餅,蛋黃和蓮蓉月餅。隨著現在的技術越來越好,工藝越來越棒,幾乎能做出一個又一個美味香甜的月餅,我們吃著美味的月餅,聽著美妙的音樂,好像自己生活在夢里一樣。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8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那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當天晚上,等月亮出來的時候,人們都要賞月,那時候的月亮又圓又大,簡直就像是一個大餅。
中秋節有三大傳說:第一大傳說——嫦娥奔月、第二大傳說——吳剛折桂、第三大傳說——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中秋節是陰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每家每戶團圓的節日,每到那天晚上,親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團圓飯,晚飯在團圓節里就是團圓飯。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來吃團圓飯,那么那個人一定很傷心。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下生長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會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19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在這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重陽節、元宵節……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中秋節。
中秋節是由于八月十五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節,又因為十五的月亮正圓,民間俗稱團圓節。“團圓節”,真有趣的名字,沒想到中秋節還有個這么好的名字!
中秋節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等。這些故事生動有趣,你也來讀一讀吧!為了慶祝中秋節還有很多詩人寫了關于中秋節的詩歌呢!《中秋》。水調歌頭》。《中秋月》。《太常引》。《八月十五夜玩月》等。這些都是詩人們在中秋寫的詩。
在中秋節有許多習俗:吃月餅。賞月。走月亮。放天燈。它們都是中秋節的習俗。
每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都會回奶奶家。每年這時,大爺一家,二爺一家也都會回到奶奶家,一家人團團圓圓、說說笑笑。哈哈,要不怎么叫團圓節呢!這時候奶奶會做許許多出國多的好吃的,當然最主要還是吃月餅。吃完飯后我們就下樓去賞月。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是個美好的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20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布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彩,還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彩的純樸之美。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 篇21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中秋月圓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孟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這些就是中秋節的習俗了。
【中秋節的習俗日記】相關文章:
中秋節習俗日記04-29
描寫中秋節的習俗日記12-16
家鄉的中秋節習俗日記12-16
中秋節來歷及習俗日記03-08
關于中秋節來歷及習俗的日記02-24
中秋節習俗——客家習俗12-15
中秋節習俗-關于中秋節的習俗01-03
中秋節的習俗 -各地中秋節的習俗02-25
中秋節的經典習俗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