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

時間:2024-09-19 08:02:52 中秋 我要投稿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1

  今日,陶玉玲的爺爺吳教授給我們上了一課月滿中秋。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

  吳教授首先告訴我們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讓我陶醉入迷,讓我覺得是真的。

  然后,吳教授談到了中秋節的'習俗,如觀潮、吃蝸牛、吃月餅、喝桂花酒、點燈、吃芋頭,并逐一向我們解釋為什么要這樣做。

  聽完講座,我回到教室,洗手準備吃月餅。不,不久,月餅就準備好了。老師把它切成片,拿到教室給我們。分完后,還剩下一點。老師給了幾個學生。我們貪婪地擁抱在一起,但仍然有人沒有抓住它,但我們很滿意。

  這一天真是難忘!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2

  中秋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那么中秋節是如何來的,有什么習俗呢?

  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吃仙藥飛向月亮,以防止仙藥被偷。從此,人們每年8月15日都要做月餅來紀念嫦娥。就這樣,月餅的習俗流傳下來。后來,人們還點燈,觀潮,釀桂花酒,品桂螺,品芋頭,讓中秋節更有趣。大詩人李白還寫了一首關于中秋節的詩——《靜夜思》贊美月亮。

  中秋節成了收獲和拜師的好日子。我非常喜歡中秋節!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3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和端午節。我最想念的是中秋節。

  中國農歷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叫仲秋。月亮自古以來就是思念、溫柔、美麗、寧靜的象征。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明月,人們自然會期待家人團聚。古代中國人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即祭拜月神。有的地方還有活動,還形成了燒斗香、放天燈、走月亮等特殊習俗。人們把酒問天,寄托在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上。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種習俗,月餅象征著團聚。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帶領漢族農民反抗元朝暴政,同意在8月15日起義,并將紙條夾在月餅中傳遞信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慢慢傳播。

  月餅是中秋節的必備品,外觀和口味都很美。風格層出不窮,包括蕾絲、水果月餅、冰皮月餅、抹茶月餅,以新綠茶為主餡,口感清淡微香。五顏六色的月餅味道不一樣。

  中秋節不僅月亮明亮,花朵也伸展姿勢,尤其是桂花。這一天,人們不僅賞月,還賞桂花。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有一首詩說得好:月中有客人,世界上沒有花,敢打香。你不是在贊美桂花嗎?

  我喜歡中秋節。花月圓,共度良宵,浪漫溫馨的中秋節,心中只留下祝福。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4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的由來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西湖游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贊譽月餅。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相傳,元朝末年,人們忍受不了蒙古人的統治奴役,紛紛想要起義抗元,卻苦于無法傳遞消息。此時宰相劉伯溫心生一計,要大家買月餅來吃以避瘟疫;大家買了月餅切開一看,里面卻藏了紙條,號召八月十五夜起義,民眾紛紛響應,便一舉推翻了元朝,月餅也因此成為中秋節的應景食物。

  中秋節吃月餅的寓意

  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小吃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其中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征著團圓和睦,在中秋節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于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于唐朝開始。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買過的飲食習俗。時至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后,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中秋節吃月餅故事

  中秋節吃月餅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5

  中秋節那天,爸爸帶我去了福建。在路上,我媽媽給我買了洋蔥圈、薯片和面包……這就是我喜歡吃的。

  慢慢地,我睡著了,醒來時爸爸對我說:要到福建了,別睡了。沒多久真的到了。

  回家后,我看到了福建奶奶、福建爺爺、叔叔、阿姨和弟弟。我們家團聚了。

  兩天后,我們就要走了。走之前,我看到了金色的稻谷,仿佛給我們鋪上了金色的地毯,我喜歡它。

  我們上了車,奶奶哭了,鼻子酸酸的`。我們不情愿地回到方山。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6

  中秋節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中秋節是唐朝初年開始的。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20xx中秋適合送什么

  送成人

  給成人送禮一定要本著實惠、實用的原則,因為大家都是親戚,彼此比較了解,而且也免去很多客套,所以可以根據不同親戚的喜好,比如可以送七匹狼的皮具禮盒,喜歡喝酒的送瓶好酒,喜歡喝茶的送盒茶葉等等。

  送老人

  給老人送禮的時候要注意,有的老人不適合吃糖分過多的東西,盡量為他們選擇一些無糖月餅,除此之外要多選擇有利于他們身體健康的保健禮物,比如足浴盆、按摩椅之類的禮品。

  送戀人

  中秋節可不要忘了戀人,花好月圓也是中秋的一大特色,這一天同樣十分浪漫,推薦你送戀人比較甜蜜的東西,強烈推薦你這種高檔的冰皮月餅,是中西方美食的結合,還有馬卡龍的甜點讓你心里美滋滋的。

  送孩子

  小孩子喜歡的當然是好吃的,好玩的',普通的月餅相必沒什么新意,但是巧克力的月餅甜甜的很討小孩子的喜愛,還有像堅果禮盒這類的禮物也很不錯。

  送領導

  送的太貴重,很容易被拒絕,送的太低檔,會讓收禮人感覺自己在你的心里是無足輕重的人物。所以中高檔的禮品是最好的選擇。比如辦公類的公文包,鋼筆等,陶瓷類的陶瓷筆筒,陶瓷飾物等。

  送客戶

  就是為了鞏固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良好關系,可以根據送禮對象的喜好、身份、地位來選擇禮物。可以送一些茶葉、茶具、餐具等;還可以送一些擺件、掛飾等。像是炭雕、創意花瓶等。

  中秋關于節日的描寫詩句

  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2、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3、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4、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曲/中秋月》

  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8、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7

  明清時期,人們也有在中秋節之夜點燈的習俗。中秋節的燈和元宵節的燈不一樣。中秋節的'夜晚是寶塔燈,主要在南方很受歡迎。寶塔燈,即村民們撿起碎石做成寶塔形狀的燈。清朝蘇州村民在荒野中用瓷磚折疊成七級寶塔,中間是藏王,周圍是燈,被稱為塔燈。

  廣州兒童點燃番塔燈,用碎瓦;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放一盞琉璃燈,紅光四射。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8

  威海人在中秋節最注重兩個字的團聚。不管他們平時有多忙,年輕一代都會去長輩家團聚。一家人聚在一起,你可以談談公司的發展。我來談談未來的想法。這就是中秋節的團聚。通常,全家人晚飯后都會品嘗月餅。

  中秋節祭月,在我國也是一種很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祭祀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是北京的月壇。《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是夜晚祭月。這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習俗不僅被宮廷和上層貴族所追求,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9

  關于中秋節的來歷,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的由來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而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賞月的風俗就是把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并焚之。”

  兔爺兒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袖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到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制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油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扎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布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彩,還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彩的純樸之美。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后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斗,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后,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于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于峰火臺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后,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于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后,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頗大,除總教練、教練、總指揮及指揮外,安全組等等。輪番舞龍者達三萬多人。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么06-28

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么04-06

中秋節的習俗 -各地中秋節的習俗11-10

中秋節習俗01-09

中秋節的習俗03-12

中秋節習俗09-25

中秋節的習俗09-18

小雪節氣吃的習俗是什么11-22

中秋節的習俗介紹1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循化| 故城县| 弥勒县| 新龙县| 桃江县| 将乐县| 闻喜县| 大石桥市| 山西省| 隆安县| 五家渠市| 增城市| 山东| 十堰市| 横山县| 深州市| 苍山县| 大理市| 通道| 永新县| 綦江县| 尉犁县| 敖汉旗| 吉隆县| 柳州市| 南涧| 安乡县| 唐山市| 聂荣县| 东兴市| 濉溪县| 大安市| 瓮安县| 肥西县| 乌鲁木齐县| 长宁县| 陈巴尔虎旗| 乌拉特后旗| 湖南省| 海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