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源
月餅象征團圓,是中秋的必備食品。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由元末流傳下來的。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于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制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
不論月餅源于何代,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愿。有人以為吃月餅和送月餅,自古以來就與中秋節有關。其實,情況并非如此。初唐時,原來農歷八月只有初一是節日,而無十五這個節日。相傳,后來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宮,這樣民間才把八月十五這一天作為中秋節。到了中唐,人們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樓觀月,而當時還沒有月餅出現。說到月餅的出現最早是在南宋的時候。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那時的月餅與現代月餅亦大不相同,只是作為蒸食品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
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系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里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制作月餅,用于自食和贈于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休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制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少年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關于月餅的制作技術,在明代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一些月餅的餅面上,已出現“月中蟾兔”之類的裝飾圖案。其設計之精良,構圖之美妙,花紋之靈細,使人獲得藝術享受,既充分體現了月餅制作者的匠心獨運,也反映了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農歷八月十五,是人們合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時流傳下來的“玩會餅博狀元”的民俗活動,頗為有趣。中秋會餅每會63塊,大小不同,共分為6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每人輪流將6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里的骰子點數領餅,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廈門的餅店餅廠在中秋節前后都會大量生產這種會餅上市供應。
眾人團聚玩會餅博狀元,這是廈門人過中秋的獨特風俗。據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于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于是與當年駐扎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后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關于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源】相關文章:
關于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精選32篇)01-05
吃月餅測性格02-09
關于父親節的來源03-09
最新中秋節賣月餅廣告語02-22
傳統節日中秋節月餅文化09-15
關于月餅的黑板報資料02-18
往年中秋節月餅廣告詞集錦賞析02-28
關于清明節的來源和傳說故事02-23
關于國慶節的來源和意義精選10-19
智慧的來源小故事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