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家長對老師的感言
本文是CN人才網小編最新收集的一年級家長對老師的感言,歡迎閱讀!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年級家長對老師的感言【一】
尊敬的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校領導:
您好!
我的外孫INNESS生在國外、長在中國,很小就由爸媽送回來,由我倆老人照顧撫養。我們老倆口年老體弱,教育孩子方面是盲點,加之婆孫之間存在很深的代溝,教育好孫子是我們生活中的大事。為了給孫兒選一間好的學校,我們跑遍了廣州八區,最遠的跑到了太和文武學校,結果都是失望而歸。
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于2014年6月認識了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參觀了校舍,又聽了雷校長詳細的介紹,對學校師資、辦學理念和學生的在校表現有了較多了解。我們非常高興地在2014年9月1日給孫兒報讀了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雙語班。2015年9月1日升入本校一年級,編入一班。
外孫由于長期和父母分居生活,缺乏父母之愛,外公外婆的教育也缺乏時效性。外孫的性格也比較孤僻、膽小、不愛言語和運動,甚至不想見人。在新的班級里,家長和老師都不太了解,一時很難溝通,此時的INNESS開始不愿上學,甚至哭鼻子。作為婆婆,我當時很苦惱,流著眼淚想給孩子轉校?
就在此時,INNESS的班主任曹老師主動打電話和我們家長聯系交流,班主任和藹可親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話語,詳細介紹孫兒在校各方面的點滴變化及進步。當時我特別的感動和高興,班主任曹老師對孫兒的精心呵護,引導鼓勵,因孩施教的教學方法值得推廣。在曹老師耐心的教育下,INNESS開始慢慢轉變,由原來怕學,開始主動回校;以前的課堂提問嚇得哭,現在主動舉手發言;由不愛運動,到鉛球比賽得獎第三名;學習由原來的懶散,到現在穩定;本學期被評為三好學生。孫兒的轉變、進步,這里邊凝聚了媽媽般曹老師的辛勤汗水和心血!以及生活老師無微不致的關懷,我為孫兒能有這樣一群好的老師感到放心和自豪,在此我代表孫兒和全家對曹老師及所有教過INNESS的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謝謝!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是一所現代化的學校,是很多人向往的學校,我經常帶我的朋友去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參觀訪問,向他們宣傳北大附中的教學環境、師資的雄厚、教學理念新穎,領先于任何學校,由于種種原因有的人只能望校興嘆。
朋友們,盡最大努力,早日把孩子送到這所有吸引力的新型之校!
最后祝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越辦越紅火!
一年級家長對老師的感言【二】
孩子剛上一年級,對正規的學習生活不適應,內心充滿緊張、驚疑。這個時候,家長的陪伴很有必要。陪伴就是要告訴孩子,怎么做是合適的,怎么做是不合適的。除了說,還要手把手地教。有時候,教一遍還不夠,可能還要兩遍、三遍——每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智慧。因為,孩子雖然是小學生了,但是,這個小學生,跟他嬰兒時第一次膽怯地邁出自己的小腿探尋世界時是一樣的,他對這個世界既充滿了好奇,同時,也充滿了無助。我們能做的就是:充滿愛意地陪伴他,指導他,鼓勵他。
1、小本子隨身帶 自己的事情 自己記
與幼兒園相比,孩子升入小學后,要自理的事情更多了。比如,孩子必須學會每天記下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
一般而言,老師都會將作業要求,寫在黑板上(學生不認識的字,老師會寫拼音)。有些孩子沒有記錄的意識,或是經過老師的提醒,也不去記錄。這時,就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提醒與督促。
具體的做法是:每晚,請爸爸媽媽們,打開孩子的小筆記本看一看,他是否記下作業,并且詢問他,記全了沒有。然后,再讓孩子按照記下的作業要求,逐一完成作業。不要忘記哦,一些需要孩子口頭完成的作業,很容易被孩子忽略。
有些孩子認為,只有寫下來的才是作業。其實,一年級的大部分作業,都需要口頭完成。比如,朗讀拼音、大聲朗讀課文、練習說一段話,或是背誦課文、數數、讀讀英語對話等等。所以,從一年級起,就要養成孩子聽、說、讀、寫、算的好習慣。
每天作業完成后,要提醒孩子,及時將作業本放進書包,以便明天能按時將作業交給老師批改。家長還要跟孩子一起,對照著課程表,準備好第二天上課需要的書本。最后,把鉛筆刨好,檢查所有的文具是否分學科放好了。
一年級的孩子,很容易丟失文具。盡管細心的家長,已經幫助孩子在文具上貼上了名字,好讓孩子辨認。可有些孩子的文具,還是每天都要重新準備。因此,要讓孩子從一年級起,就養成整理、并好好保存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丟文具等小事,會引發孩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改正起來非常困難。
2、小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 自己理
升入小學后,孩子還要學會自己安排好學習時間。開始,需要家長與他一起規劃時間。首先,明確每晚寫作業的時間。到了這個鐘點,孩子就必須安安靜靜、專心致志地坐在書桌前,不能邊寫邊玩。邊寫作業邊玩,是一個絕對絕對不能養成的壞習慣,它是學習之大敵。
一旦發現孩子有作業拖拉的苗頭,要及時地予以干預。可以給他一個小鬧鐘,讓他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某項作業。家長不能簡單地對孩子說一句“你好好寫吧”便走開。
做作業的理想狀態是:孩子會抓緊時間、全神貫注、一氣呵成地完成作業。但是,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養成迅速完成作業習慣所需時間也不同。有的孩子,能極快地形成這一好習慣,有的孩子,則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甚至長達數年;還有些孩子,習慣養成之后,可能會因為某一個偶然事件,又將好習慣丟掉了……這些,都需要父母給予及時的關注,及時對他們進行引導,及時地予以糾正。在他們經常拖拉的時候,甚至可以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
在孩子快速而有質量地完成作業之后,家長還要讓他們學會自己檢查作業,發現并糾正錯誤。發現并糾正錯誤,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這種能力,越小養成,對其今后的學習成長,越有幫助。
作業完成之后,家長還可引導孩子合理地安排入睡前的時間。最好的做法,是讓孩子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獨立的閱讀。
總之,孩子的各種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家長的密切關注。而所有的關注,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養成自理的習慣、形成自理的能力、擁有自律的品質。這種緊密的關注,可能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家長們既不能猝然放手,也不能一直對孩子的事大包大攬。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孩子千差萬別,有的孩子,只需較短的時間,便可以形成自理能力,而有的孩子,則需要較長時間。家長一定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與特點,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寬容。但,必要時,也要堅持原則,絕不姑息。
【一年級家長對老師的感言】相關文章:
關于家長對老師的感言范文03-17
家長對老師的留言04-28
對老師的畢業感言范文12-27
對老師感言范文精選02-18
家長對老師的評語15篇02-28
家長對幼兒園老師的評語08-21
家長對幼兒園教師的畢業感言范文01-16
一年級家長開放日家長感言范文05-07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家長感言范文03-05
家長對學生的評語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