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面對創業中的艱難與阻礙我們該如何做?
雖然說現在創業已經逐漸的走向社會,大部分的人也都選擇了這條道路,但是這么艱難的道路難免會有挫折與阻礙,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該用什么心態去面對呢?下面為大家帶來面對創業中的艱難與阻礙我們該如何做?快來看看吧。
選擇中的理性與非理性
前期投入、心理預算、創業計劃準備、創業類型等等,這些因素也與堅持或放棄的選擇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換而言之,這些因素也會對創業的放棄與堅持產生影響。南開大學商學院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依據過去兩年面向新生創業者獲取的跟蹤調查數據,圍繞這些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
Cye研究發現:投入時間與新生創業者的堅持還是放棄的選擇,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相比之下,投入時間越長,新生創業者越傾向于堅持創業,這顯然與創業信息的獲取、對創業本身難度的認識與創業者的信心有關。然而,投入資金對是否堅持創業的決策卻并沒有顯著影響,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按常理,創業者前期投入資源會影響后期決策,投入越多,繼續下去的可能性越大。但實際上并非如此,至少創業初期不是這樣,這與創業者對沉沒成本的理解有關:如果沉沒成本很高,但預期收益不理想,放棄的可能性更大——創業畢竟不是賭博,而創業初期投入的成本并不是很高。
由以上這點也可以看出,影響創業者堅持還是放棄創業的決策中,非理性成分非常明顯。這在許多相關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例如,有研究顯示:當創業過程中投入或者風險大于心理預算時,新生創業者就會放棄創業,避免持續投入帶來更大的損失。而在技術創業這個較為特殊的領域,由于新技術商業化的過程是一個不確定性、反復和非線性的過程,受不確定性的影響,新生創業者難以進行客觀的分析和判斷,技術型創業者經常是偏愛自己的技術甚至高估技術優勢,從而傾向于延續先前決策和行為,選擇繼續創業,而不會輕易放棄。這類的案例在IT行業經常可以看到,盲目的堅持也曾導致了不少創業的失敗。
如何正確地堅持
事實上,非理性的決策也包含了顯著的理性。激發創業精神是重視和鼓勵創業的重要因素,創業精神一般外在表現為創新、承擔風險和超前行動,與堅持或者放棄直接相關的是承擔風險。在和不少創業者交流時發現,創業者承擔的風險準確地說是“可承擔的損失”或者說“可計算的風險”。
可承受損失指的是創業者的底線,創業者根據所擁有和所能掌控的資源確定可承擔損失。創業者通常會在可承受損失的范圍內大膽地嘗試,但如果超過底線,多數創業者會選擇放棄。盡管有可承受的損失這一底線,但創業者還是要承擔風險,甚至冒險,他們會將這些投資投向新領域、不確定性強的領域。他們在可承受損失的范圍內大膽嘗試,不會等待所謂萬事俱備再采取行動,而通常會選擇在小范圍試點的過程通過不斷校正進行風險控制。
可承擔損失對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也是創業者區分于賭徒的重要因素。賭徒經常忘記可承受的損失,賠了想撈回來,賺了還想賺更多。而創業是要成就一番事業,不能是長期的賭博,即使偶爾有賭博的心態,也是在可承擔的損失范圍內的“賭博”。
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挑戰自我的進取意識,面對困難和挫折不輕言放棄的執著態度等,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但這并不是鼓勵創業者盲目地堅持,而是強調應該正確地堅持。
正確的堅持,表現為創業者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提升。創業活動的失敗率高是客觀事實,成功的創業者在創業里程中大多數都經歷了挫折甚至是失敗,但經過挫折甚至失敗的創業者成功的并不多,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事例并不少。這說明創業經歷并不意味著是經驗,更不意味著是能力。那么,如何把創業經歷轉化成創業能力?靠的就是創業過程中的學習,尤其是從關鍵實踐中學習。創業者智力資本的提升,往往比物資資源的積累更重要,需要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注重探索式學習、經驗學習,以及觀察和模仿。
【面對創業中的艱難與阻礙我們該如何做?】相關文章:
創業艱難的句子03-01
創業的艱難的句子02-24
關于創業艱難的說說03-22
【精品】創業艱難的句子07-06
面對毒舌上司該怎樣應對10-09
如何面對職場中的危機06-09
初次創業,該如何評估和預測風險?10-14
明確創業目標在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意義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