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是管理智慧的鑰匙
導語:禪宗很多朋友都聽過了,但是是禪宗跟管理有著怎樣的關系呢?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上善若水”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水確實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它具有強烈的環境適應能力:把它倒進方形的杯子,它是方的;把它倒進圓形的杯子,它馬上是圓的;水還有著很明確的目標、包容的力量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它的終極目標是大海,只要鎖定了這個目標,就從來不放棄。無論是奔走在靜默的山間,還是流淌在寂寥的叢林,從不曾抱怨┅┅
如同水一樣,作為佛教的宗派之一,禪是生活,是藝術,它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我們的智慧,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尤其是當它與一個企業家與發生關系時,通過它,他看問題的角度就變得與眾不同,或以之修身,或用之經營,且大多成績斐然。這些企業家們敬神如神在,有一種敬畏,以虔誠的信仰實現著他們內心的安寧和社會責任。
自我錘煉的過程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無論經營什么企業,都可以在利己的同時,也利他人、利社會。事實上,也唯有切合社會民眾的實際需求,企業才有不斷成長的空間和土壤。這種需求越長久、越穩定,企業的生命力才能越旺盛。如果一個企業真正將這種需求放在首位,本著與眾生廣結善緣的宗旨,同時在技術質量上嚴格把關,那么,即使不去有心競爭,也必定能將企業辦好,也必定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禪修就是要求企業家有迅速接受知識的能力。企業家要有很強的思維能力、記憶存儲能力,邏輯推斷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和科學的預測決策能力。企業家有敏銳的眼光,能從紛繁復雜的現象、數據資料中把握本質、反應迅速,能在別人睡醒動身之前早行一步。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像我這樣才能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關鍵一點就是對禪的領悟。”他有一個為人樂道的妙語“公司即道場”,公司是為社會培養圣賢的地方,經商如修行,是一種嚴格的精神訓練。“長期修禪的商僧,不論社會上發生哪一種變動,他都能夠泰然自若,考慮著自己該做的事,并盡量減少錯誤。”
“不通禪理,生活乏味;不明禪機,難成大業。”松下電器能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國際企業,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其實人皆佛,只是私心雜念遮住了佛光,喬布斯能掃除心靈塵埃,因此就能把握到無上智慧。禪定是喬布斯的本質所在,他們摘掉了私欲的眼鏡,因此洞悉了商業本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喬布斯從不做市調,他只在禪定后從天堂洞察人間。“靠用戶調查來設計產品太難。很多時候,要等到你把產品擺在面前,用戶才知道想要什么。”
“禪學重視經驗,不重視智慧。我看過很多人都在沉思冥想,但似乎沒什么功效。所以,我對那些能夠超越有形物質或者形而上的學說極感興趣,也開始注意到比知覺及意識更高的層次——直覺和頓悟,這與禪的基本理念極為相近。”這是喬布斯1973年在里德學院修煉禪學時的`講話,可見,他對禪當時已有較深的體悟了。
釋放魅力的資本
禪學是以中國文化的精髓為基礎,以佛家感悟人世的高超智慧為核心,是一門生活的智慧和藝術。它結合了儒、道、佛的精神,是中國佛教文化思想的重心,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起源。在這個快節奏的E時代,禪不是出家人的專利,不是只有深山古剎里的老和尚才參禪入定,因為它冥冥中已經是一種智慧的人生哲學了。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每年都要到五臺山禮佛。他說:“五臺山是包容的,它不只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更包納了藏傳佛教、道教和儒教,中國佛教沒有排他性,講的是包容,在當今世界上很值得好好的弘揚。”這是因為,佛是講棄惡從善的;是講以和為貴的;是講溫暖人間的;是講慈悲為懷的。所以,他每見到佛像都要敬拜,在功德箱里捐些錢。他還曾投資創辦“中國佛教文化數據庫”,用現代電子數碼科技,儲存佛教文化的資料,將古老抽象的理念形象化。
其實,人生的幸福與不幸,就看你道德積累、功德積累得怎樣了。這種積累不僅是今生今世的,還有過去若干世的。過去的積累,影響著今世的福報;今世的積累,決定著來世的報應。真正的福報都是這樣來的,不是不擇手段就可搶奪得到。而道德修養以及德行的積累,才是人生的原始資本的積累。
福耀集團將近古稀之年的曹德旺,涉足玻璃行業30多年,是每年“胡潤百富榜”的?,當人們在用羨慕的目光仰視他的時候,他卻在總結自己走過的路。曹德旺一直以來都比較關注慈善事業。他是“胡潤富豪榜”中連續5年上榜的16位慈善家之一;汶川地震,曹德旺先后捐出兩千多萬元;在廈門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及機構,曹德旺都有不同額度的捐贈或助學基金┅┅一時間,眾星捧月,民間粉絲無數。“我們曹家三代信佛;我從無到有,從貧到富,現在也悟到了,一切都是空的。”正如佛經所言:“一切法若無慈悲,皆為魔法,一切法若有慈悲,則皆佛法。”
不難看出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一個企業家經營企業的時候,只要始終貫徹正念正行、誠實守信的商業倫理,以禪的精神對待發展,以禪的氣魄和諧經營,以禪的理念深思熟慮為核心價值觀念,對指導和規范自己的商業行為、企業管理和勞資關系,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哲學。甚至用來平衡家庭、事業、人生之間的復雜關系。在應對危機、承擔企業責任、增強員工凝聚力、穩固客戶關系、建立企業美譽度、提升企業公眾形象、養成簡單、平等、清凈、淡泊的心態等方面都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事實上,管理是每個企業永恒的主題,任何企業都離不開一些基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規律,這些就猶如水之源、樹之根,要做好企業、提高人生的價值,管理者們就要靜下心來追本溯源。管理企業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打造一種企業精神,創建一種企業文化。因為企業的發展在初創時是靠產品,到了一定規模就要靠機制,做大了就必須靠企業文化。說得簡單直白一點,創建企業文化其實就是對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的管理就是禪的管理。因為禪宗又名心宗,講究明心見性。禪的智慧是心的智慧,禪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正所謂“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
毋庸置疑,生活是禪,人生亦是禪。因為,這只是一個過程,一個認識自己的剝大蔥教育,既不需要承諾甚至更不需要付出代價。但這過程,有一定的紀律,卻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洗禮,一層又一層地看見自己的每一個部分,最后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禪修是管理智慧的鑰匙】相關文章:
HR的“壓力管理”智慧02-07
HR智慧解讀“壓力管理”09-12
修心與易經管理思維09-06
“hr智慧”的企業管理文化07-08
HR智慧:績效管理與PDCA循環07-18
“小入大出”的管理智慧09-05
囚室的鑰匙01-23
人生的鑰匙06-22
讀《禪》有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