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投資理財的十大發現
1、絕大多數居民已接受綜合理財概念,已規劃居民的投資組合更多元化
受訪居民中已經進行綜合理財規劃的居民占34%,如果加上52%的未來打算進行綜合理財規劃的居民,已經有86%的居民接受了綜合理財規劃的概念。已經接受綜合理財規劃的居民收入相對較高、財富來源相對多元化,他們更偏愛長期資產,承受風險的能力更強,并且在近期取得了比沒有進行綜合理財規劃居民更高的收益率。
2、金融投資已成主流,投資收益成第二大收入來源
薪資是當前居民家庭收入的最主要來源,緊隨其后的就是金融投資收益。近年來,自主創業并小有所成的人越來越多,企業經營和分紅因此成為繼金融投資收益之后的第三大家庭收入來源。
3、收入差距造成男性風險偏好顯著高于女性
調研顯示,超七成女性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下,收入水平低于男性。調研結果顯示男性比女性更愿意加大風險資產投資的比重,調研認為收入差距是造成男性風險偏好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
4、高收入家庭的投資業績更好,這將加大家庭財富差距
年收入100萬元以上的家庭在今年上半年取得高收益(10%以上)的比例更高,并且出現虧損的比例也遠低于年收入30萬以下的家庭,這可能與他們更易接受專業的投資服務有關。
5、財富增值仍是投資理財最大目的
財富增值是城市居民投資理財最主要的目的,資產保全、子女教育、退休養老和保障醫療分列第2~5名。
6、固定收益產品更受歡迎
調研發現,城市居民偏愛固定收益率產品,而固定收益率產品中較長期限產品更受歡迎。但如果是浮動收益產品的話,人們往往偏向于選擇短期產品。
7、投資者更看重產品的穩定表現,而非其背后的隱形擔保
穩定的產品表現和匹配的風險收益水平是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的決定性因素,而發行企業的背景和口碑等則被認為影響力較弱,這意味著受訪者更看重的是產品的本身而非其背后的隱形擔保。
8、銀行仍是購買投資產品的主要渠道,互聯網平臺受年輕人追捧
從家庭理財的渠道來看,銀行介入理財市場的時間最長,憑借其眾多的門店數量以及龐大的客戶基礎占據了投資產品購買平臺的`首位;證券公司依靠股票市場高流動性、高收益的特色吸引著大量風險投資愛好者;余額寶等互聯網平臺雖然誕生時間不久但卻快速占領年輕人的錢包,成為零錢的最佳安放處。
9、大多數人認為養老金需要150萬到400萬,社會保險和低風險投資仍是養老金主要儲備方式
大部分受訪者預期的退休/未退休消費比率在80%以下,預期養老金介于150萬到400萬之間。如果按退休年齡60歲,平均壽命75歲,養老金年收益4%計算,每年需要消費的金額在13.5萬至36萬之間,而當前只有為數很少的城市年平均養老金超過3.6萬元,中間有相當大的差距需要除社保外的其他資金來填補。
10、低風險投資是子女教育金的主要儲備方式,但隨著收入增高,儲備方式更多元化
城市居民當前儲備子女教育金的方式較單一,主要集中在銀行理財產品和定期存款上,近七成受訪者通過銀行理財產品儲備子女教育資金,選擇保險、基金、地產等方式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
【家庭投資理財的十大發現】相關文章:
家庭投資理財的小妙招12-08
年輕家庭投資理財常識12-09
如何制定家庭投資理財方案03-29
家庭投資理財有哪些技巧12-08
月入9000元家庭如何投資理財03-24
普通工人家庭如何投資理財03-29
中等收入教師家庭怎么投資理財03-29
中低收入家庭如何投資理財11-01
對于普通工薪家庭如何投資小額投資理財產品03-28
投資理財的名言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