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年投資理財大騙局盤點
2016已經過去,整體來說也是個不平靜的一年,下面小編匯總下這一年的投資理財騙局。
微信“美女” 現貨原油投資騙局
近期各種原油現貨投資詐騙案又死灰復燃,許多不法公司為了營銷客戶,紛紛利用“微信美女”交友戀愛,伺機開發(fā)客戶。導致一大批男青年以為天降紅顏,美好的愛情來臨,毫無防備墜入“愛情”陷阱。
2016年5月24日,40名投資者起訴深油所一案開庭審理,涉案金額共2300萬元。數百位投資者控訴遭其會員單位誘騙投資,虧損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千萬元。原油期貨,現貨油交易是否合法?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從未批準任何一家交易市場從事原油、成品油交易。據中國證監(jiān)會相關公布信息,目前我國只有4家期貨交易所,分別是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期貨交易所、大連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而這些交易所主要經營業(yè)務中也沒有“原油”這一項。
P2P理財騙局——高回報吸引投資者
曾經媒體鋪天蓋地熱炒的黑科技“空中1號”項目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做網絡金融P2P的理財公司在運作,而且該公司一直在吸納投資人的存款,并承諾回以高額利息,但其資金鏈風險很高。經媒體實地走訪,“巴鐵1號”被發(fā)現靜靜地停放在車棚內,車身上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有內部員工透露,從2016年11月中下旬開始,公司便遭遇嚴重資金問題。
銀行員工違規(guī)——銀行理財“飛單”
2016年,銀行理財“飛單”現象屢屢被媒體報道。所謂飛單,是指金融機構理財經理向購買者推薦非本機構的產品,以便獲取提成獎勵。理財分析師建議,投資者哪怕是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也要多長個心眼——看清楚理財產品是這家銀行發(fā)行的,還是其他機構發(fā)行的。千萬不要以為只要是從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就像存款那樣毫無風險。
通常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在3%-6%之間,所以如果介紹給您的理財產品承諾的收益率超過這個2%-3%甚至1-2倍,就一定要警惕了,另外一定要看合同,凡是銀行自主發(fā)行的理財產品,均具有唯一的產品編碼,投資者可以依據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銀行代銷產品則可以通過銀行網點公示的代銷產品清單查詢。而且,銀行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在相關銷售文本中應有銀行印章。
網絡傳銷——翻版比特幣
比特幣在全球范圍內的火爆,導致了諸多相似產品的衍生。以虛擬貨幣為噱頭的網絡傳銷案件則更具欺騙性和誘惑性。2016年3月,徐州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網絡黃金積分”傳銷案。從2015年10月三大類平臺上線至2016年4月7日案發(fā),短短半年時間,共發(fā)展會員50余萬人,涉及資金109億元。目前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49人,經檢察機關批準逮捕16人。但是,有關網絡黃金的宣傳仍然充斥在網絡上,而很多投資者已深陷傳銷泥潭,難以維權。
P2P第一案——e租寶騙局開審
曾經是行業(yè)標桿的e租寶,上過央視做廣告,請名流為其站臺,暗地里卻大批走私黃金,吞噬投資人財產高達580余億元,這個涉及90萬人的“龐氏騙局”被稱為“P2P第一案”。2015年12月16日案發(fā)時,公安部指揮各地公安機關統(tǒng)一行動,對多位“鈺誠系”高管進行抓捕。8個月后,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發(fā)布公告稱“e租寶系列案”已偵查結束,案件進入了漫長的審查起訴過程。
《葉問3》造假事件 引發(fā)擠兌風波《葉問3》造假事件 引發(fā)擠兌風波
2016年3月,快鹿集團旗下理財平臺金鹿財行遭擠兌。其導火索就是電影《葉問3》的`造假風波。危機爆發(fā)之后,快鹿資金缺口驟增至每日1億元。據媒體報道,目前快鹿的兌付金額已完成2.7億元。而快鹿需累計兌付約100億元,已兌付比例尚不足3%。
云在指尖:微商“變味”
在微商圈里,云在指尖有著不小的名氣。和很多微商相似,云在指尖的口號也是 “家里發(fā)發(fā)鏈接,就能輕輕松松月入上萬,甚至十幾萬。”2016年10月9日,咸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其網站上,公示了關于廣州云在指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處罰判決書,認定該公司的違法行為為傳銷,沒收違法所得3950萬元,并處150萬元罰款。截止案發(fā)時,“云在指尖”關注人數達2400萬余人,繳費人數達260萬余人,涉案金額6.2億余元。
校園貸——裸條貸騙局
曾經如火如荼的校園貸在2016年變的亂象叢生,大學生負債跳樓、裸條貸、欠款退學打工、借貸賭博以命償債,一個個血淋淋地悲劇擺在我們面前。枕頭君此前也撰文提醒過大學生群體,只有正確看待借款行為,將貸款用于正當途徑,選擇規(guī)范化校園貸平臺,合理借款按時還款,才能有效規(guī)避風險。
3M、WV夢幻之旅、摩提弗等龐氏騙局
“一部手機,一個微信,輕松月入1萬元至15萬元。”“投資6萬,兩年后收入1000萬。”WV夢幻之旅打著“旅游直銷”、“邊旅游邊賺錢”等噱頭,通過發(fā)展下線,拉人入會交費,病毒式傳播進行詐騙。2016年10月25日、26日,南都連續(xù)兩日起底涉嫌網絡傳銷組織“WV夢幻之旅”“賽比安”。報道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此外如3M、摩提弗等金融騙局游戲也是年年都存在,只不過不停更換名字而已。驚人的收益只是來源于新的投資者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