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類產品遭冷遇 買理財產品需小心時間陷阱
近期,據有關數據統計,今年七月份,有149家銀行發行了4988款個人理財產品。然而,有11款銀行理財產品未達最高收益率,招商銀行占4款,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目光。
融資類產品遭冷遇
7月,組合投資類產品發行了2314款,環比增加114款,市場占比下降2.20個百分點至46.39%;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產品發行了2400款,環比增加291款,市場占比上升1.54個百分點至48.12%。
上述兩類產品占據了九成以上的份額。相比之下,融資類產品僅發行了6款,環比減少5款,市場占比下降0.12個百分點至0.12%。
據統計在7月到期銀行理財產品共計4783款,而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有2589款,有11款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
其中,招商銀行的“焦點聯動系列之股票指數表現聯動(滬深300期末雙向連續型帶觸碰條款)(104324)”,其掛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預期收益率為4.20%-12.00%,而包括該產品在內,另有3款同系列產品均未獲得預期最高收益率。
此外,平安銀行的“平安財富結構類(100%保本掛鉤股票)資產管理類2014年85期”、農業銀行的“‘金鑰匙如意組合’2014年第46期看跌滬深300指數人民幣理財產品”、廣發銀行的“‘薪加薪16號’人民幣理財計劃(2014年第29期)”等產品也未獲得預期最高收益率。
買理財產品小心時間陷阱
看完7月的理財產品收益,或許有人會發現,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期限多是四五十天之類的不規則數字。
其實,仔細觀察這些理財產品到期的日子,看似隨意,但細心的人就能看明白,它們往往都是在周五,資金回到賬戶的時間也基本上是在銀行下班之后。
換句話說,周五下班后,只能等到下一周的周一,但這時已經很難買到上一周發行的理財產品,只能選擇購買新的一周開始發行的產品,當然,即便是這樣的產品,也要等到當周的周五募集期結束后,才能開始計算收益。
細算一筆賬,周末加上募集期,前后共計六天,存在銀行里的`錢只能得到年化0.35%的活期利息。
那么,資金閑置期究竟會給投資人帶來多少損失?
舉例說明,假如投資人每次選擇的是45天期的理財產品,每次按6天閑置時間計算,那么,1年里資金閑置時間就是43天,再假設這筆資金額度為100萬元,按普遍的5.5%年化收益率計算,投資人則直接少賺約6500元。
筆者通過對比銀行7月發行的理財產品發現,期限在3個月內的超過了半數,且這些產品大多還有5天左右的募集期,因此,購買理財產品,市民要經過多方比較再出手,以免掉進“時間陷阱”。
綜上可知,11款銀行理財產品7月未達最高收益率,招行占4款,可以看出融資類產品遭冷遇。在此,提醒一下廣大消費者,在選購理財產品時,要小心時間陷阱,切勿盲目選購。
http://www.shddsc.com/【融資類產品遭冷遇 買理財產品需小心時間陷阱】相關文章:
“以房養老”為何遭冷遇01-18
求愛遭冷遇怎么辦?07-31
這些理財產品是理財陷阱08-18
小心面試五大陷阱02-27
小心辦公室人氣陷阱01-11
留英肺結核檢查需小心02-01
求職者要小心招聘陷阱03-03
小心培訓“充電”五大陷阱01-18
培訓“充電”小心五大陷阱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