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年度基層建設的工作計劃
20XX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三年,是推進“三大戰略”,實現“五區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建設實力、活力、魅力趙家的攻堅之年。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區委一屆一次、二次精神,按照“抓黨建、強場鎮、重基礎、攻產業、促發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特擬定趙家鎮20XX年工作計劃。
工作思路:20XX年立足趙家實際,確立“1344”工作思路。
“1”即以“帝源農場”為龍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3”即建好蔬菜產業(騰瓏+1、2、3、4、5村)、柑桔產業(9、10、11、12村)和花椒、春芽產業(6、7、8村)“三大基地”,大力實施農業產業“板塊化”戰略。
“4”即推進基礎設施、文明場鎮、社會事業、社會穩定“四大工程”,加快幸福和諧趙家建設進程。
“4”即突出黨建引領、依法治鎮、職能轉變、務實作風“四大抓手”,譜寫趙家發展新篇章。
一、抓黨建提質增效,強化思想保障
1、認真落實“五強五重五增強”黨建工作思路:一是強學習,重提高,增強黨委班子牽引力;二是強責任,重指導,增強基層組織戰斗力;三是強制度,重機制,增強黨員干部帶動力;四是強完善,重投入,增強支部陣地吸引力;五是強服務,重整改,增強人民群眾向心力。
2、著力解決好“六大問題”。
一是著力解決好引導干部抓發展不力,導致群眾增收緩慢的問題;二是著力解決好黨員隊伍老化弱化,導致基層組織后繼乏人問題;四是著力解決好主導與主體錯位,導致基層民主缺失的問題;五是著力解決好無職黨員無作為,導致標桿作用難發揮的問題;六是著力解決好黨建創新不夠,導致無特色,少亮點的問題。
3、著力突出“四個關鍵”。
突出一個“實”字。思想上實事求是,行動上腳踏實地,業績上務求實效。
突出一個“優”字。創優發展環境,優化辦事流程,推進優質服務。
突出一個“法”字。行政依法決策,干部依法行政,社會依法管理,群眾依法維權。
突出一個“新”字。發展要有新觀念,工作要有新思路,管理要有新制度,為民要有新效果。
二、抓黨風廉政建設,提升干部隊伍素質
1、加強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變防火墻,打造一支思想素質過硬的干部隊伍。
2、嚴格考核,逗硬問責,建立工作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懲戒機制,規范干部職工履職行為。
三、抓作風建設,營造風清氣正干事環境
1、強化責任意識。嚴格落實“分工負責、一崗雙責、負責到底、責任追究”責任制。
2、強化擔當意識。干部職工對待分管工作和從事的突擊性工作要能夠擔當,敢于擔當,遇到矛盾不推諉,面對問題不繞道。
3、強化紀律意識。嚴格執行,鎮黨委、政府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政令暢通。
4、強化服務意識。建立聯系服務群眾新常態:一是熱情服務群眾成新常態;二是“走、轉、解”活動成新常態;三是“結窮親交富友”成新常態。
四、抓重點工作,建設“三力趙家”
深入貫徹落實區一屆一次、二次精神,圍繞“完成‘三大戰略’、實現‘五區目標’”,認真謀劃全鎮20XX年重點工作,加快建成“實力、活力、魅力”趙家。
(一)深入落實“產業強鎮”目標
1、注重傳統農業,確保糧食安全。
一是堅持基本農田紅線,嚴格控制土地撂荒,確保糧食生產面積基本穩定在 23000畝左右;二是加大對糧食生產的科技投入,大力推行地膜育秧、育苗,水稻、玉米、油菜科技化栽培,提高復種指數等增收措施,力爭全鎮糧食總產穩中有升;三是加大糧油高產示范片建設,在斷石、九龍、朝陽、申溝、字庫、谷花等村建立優質糧油示范片兩個,逐步實現全鎮糧食生產邁向科技化、高產化、效益化目標,促使農民增收。
2、幫扶騰瓏種養殖有限公司走技改、擴規之路,帶動生豬產業發展
騰瓏種養殖有限公司是趙家鎮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近年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是推動企業,爬坡上行的有效舉措。一是要幫扶騰瓏生豬養殖走技改和擴規之路;二是要在政策上、融資上、服務上給予全力支持;三是要做好與周邊群眾的協調工作,營造良好的軟環境;四是要做好示點示范工作,輻射帶動群眾致富增收。
3、全力培植“帝源農莊”,率先建成達川區“明星家庭農場”
帝源農莊作為2013年趙家鎮引進的重點農業產業項目,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目前已初具規模。今年要完成一期760畝的建設任務,確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是完成帝源農莊的總體和局部規劃,圖紙上報鎮政府。
二是完成幸福美麗新村二期建設和農村綜合體建設。
三是完成石埡村3、4、9社山坪塘建設。
四是協調好項目用地,完成野生豬項目建設。
五是完成園區內道路景觀設施建設。
六是抓好XX市第一家生態餐廳建設,讓食客吃得開心、快樂、有客源。
七是抓好園區內特色種植(草莓、葡萄、野生蔬菜等)。
八是初步形成農式體驗、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的好去處。
九是啟動烏云寨旅游景點建設,按照先規后建的原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確保旅游項目落地,早日建成。
十是按照‘’‘‘吃、住、行、娛、游、購”的.工作思路,率先建成達川區示范家庭農場。
4、做大柑桔產業,建成萬畝產業園區
一是擴規,通過2014年的努力,以飛馬、桂花、石埡、盧陵、楠木、字庫、朝陽為中心,已形成了近萬畝桔柑產業規模。
二是提質。第一,要注重品牌,充分發揮已注冊“巴山桂花”商標的品牌效應;第二要保護品牌,外地柑桔一律不得輸入,不得冒用商標。第三,要有計劃淘汰質量不優,效益不好的品種,或引進或嫁接優良品種。經過兩至三年,形成以優質愛媛,優質血橙為主打的水果產品;第四,要強化管理,做到七“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施肥,統一用藥,統一修技,統一采摘,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特別注意的是在施肥時,不能施用對柑桔口味、口感有影響的肥料。
三是增效。第一,重管理,以品牌增效;第二,重質量,以品質增效;第三,重營銷,以市場增效。
四是完成柑桔產地“地理性”標志申報,確保名特優水果基地認證。
5、做精品,占領無公害蔬菜高土地
趙家鎮曾獲得“四川省無公害蔬菜產業基地”稱號,要充分利用這一品牌效應。
第一,橫連,對轄區內的19家種植大戶橫向聯合,思考成立松散型的專業合作社,達到統一種植、統一技規、統一服務、統一銷售。
第二,綠色無公害。大力支持騰瓏生豬養殖有限公司與蔬菜專業合社聯姻,積極推廣“豬—沼—菜”的循環經濟模式,促進蔬菜產業走綠色環保,低碳高效的發展路子。
第三,品種改良
第四,規模效應。
第五 , 抓好蔬菜的生產、加工、檢測、包裝、銷售,讓趙家鎮的蔬菜北上達州、南下重慶。
第六,創辦蔬菜連鎖網點,拓展銷售渠道。
6、發展香椿產業,填補種植產業空白。
積極與區農業局聯系對接,請求給予信息,技術、項目支持,以字庫村為中心新發展林山、谷花等村的香椿種植業1800畝,形成3500畝規模。
7、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水產養殖
一是在林山村發展河蝦養殖50畝;
二是在盧陵村發展魚鰍養殖200畝。
三是利用現有的塘庫堰,抓好立體水產養殖。
8、發展花椒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以林山村11組為龍頭,帶動林山、谷花兩村新發展花椒XX00畝。
9、穩住現有苧麻面積和傳統家禽家畜產業,在政策范圍內予以扶持。
10、依托馬家產業新城,抓好項目對接、做好招商引資工作,讓項目、資金早日落戶趙家。
(二)深入落實“城鎮興鎮”目標
20XX年,趙家鎮場鎮建設的總體原則是以“規劃為綱,合理布局,合法適度、連片發展”。
1、利民街“三化”工程。
整合爭取資金400萬元,對利民街硬化、亮化、美化,徹底解決利民街臟、亂、差問題。
2、農貿市場護坡治理工程和場鎮農貿市場的恢復重建。
3、農貿市場排水主管網重建。
4、嚴鏡寨老街改造,遵循合法、合理、合適原則,公開招拍掛。
5、場鎮危舊房改造。原則:改造需要程序合法、手續完備、建設有序、設施配套、住得下、能就業。
6、啟動場鎮管網入地前期準備工作(規劃、設計、概算等)。
7、抓好場鎮污水處理廠的后續建設和調試工作,確保年內投入使用。
8、啟動電影院和禮堂的恢復重建。
9、啟動自來水廠的清產核資工作,為整體并入覃家壩水廠做好準備,確保場鎮居民飲用更加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10、啟動趙家中心廣場的勘探、規劃、設計、選址、建設等工作,力爭早日建成。
11、重新規劃趙家汽車站的選址、申報、承建等工作。
(三)深入落實“基礎固鎮”目標
1、繼續完善農村公路建設
一是硬化林山村村社道路10公里。資金來源:整合精確扶貧整體推進項目部分資金;向上爭取其他涉農資金;發動群眾籌資籌勞。
二是連通蘆陵、石埡、字庫等村道公路。資金來源:爭取納入“十三五”規劃盤子。
三是加寬石埡—飛馬—桂花—楠木等環線公路。
四是全面完成全鎮社道120公里。
2、強力推進農村水利建設。
3、啟動建設位于飛馬村境內的垃圾場護欄工程。
4、啟動飛馬村連心橋建設。
(四)深入落實“文旅靚鎮”目標
1、大力推進“鄉村旅游”建設,以帝源農莊為核心,以飛馬、桂花、楠木等村近萬畝柑桔產業園為依托,建成集農事體驗,農業觀光一體的休閑觀光,綠色生態的旅游景點。
2、做好“農夫山莊”、“荷田山莊”等農家樂的提檔升級工作。
3、啟動雨臺山公園的規劃、設計、概算等前期工作,為場鎮居民提供休閑、健身的公共場所。
4、挖掘王筱全、楊超、張愛萍、魏傳統、彭立仁等歷史人物的事跡,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增加鄉村旅游的亮點。
(五)深入落實“法治安鎮”目標
1、加強司法隊伍建設,確保公正司法,達到司法為民。
2、創建國家級安全社區。
3、創建省級依法治鎮示范單位。
4、創建國家級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示范鎮。
五、深入抓好扶貧攻堅,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1、利用好上級政策抓好林山、石埡兩個扶貧村的幫扶力度,實現3100人脫貧。
2、抓好40、50人員的靈活就業,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就業渠道,全年實現100人的目標。
3、抓好醫療、醫保、農保、低保、社保、廣電、學生入學等社會事業發展。
4、抓好國土、建設、民政、金融、司法、通信、殘聯、計生等各項窗口部門的工作讓更多惠及民生的好政策落地。
5、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從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入手,做好源頭管理。
6、抓好安全生產,防止各類事故發生,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識,重塑“安全防范,責任重于泰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