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工作計劃四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計劃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技局工作計劃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技局工作計劃 篇1
20xx年,我局將積極推動“大湖名城 創新高地”戰略實施,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為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美好xx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全縣 “一個中心、兩個基地”的發展要求,以增強我縣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為目標,以實施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為手段,不斷深化科技體制創新與改革,構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優化創新環境,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產業化。
1、研發投入繼續較快增長,實現全社會研發投入0.88億元,增長20%。鼓勵企業加大技術開發活動的投入,同時要求財務人員對于研發費用的核算更加精細化,科學、合理地歸集研發費用。
2、實現專利申請量230件,其中,授權量160件,發明專利申請量80件。面向企業,開展專利宣傳培訓。積極聯合工商等部門,開展知識產權執法活動。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來企業指導創新,校企合力推進專利工作。
3、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3家,新增市級高新技術企業3-5家。組織人員對我縣潛力企業進行調研,針對企業的需求,區別情況,提供指導和服務。同時,在對上爭取資金、項目的時候,給企業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支持。
4、加強創新服務站平臺建設,建立市級以上技術研究中心1-2家,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設,爭取到年底有4-5家企業進入星火科技園區入孵。做好科技“路路通”建設,為企業與高校牽線搭橋,在技術和項目上為企業排憂解難。與上級科技部門積極對接,幫助企業盡快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爭取科技資金和項目,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熱情。
5、圍繞我縣特色農業,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加快農業成果轉化。組織開展好科技活動周和送科技下鄉活動,實施好國家合肥農業科技園區xx臺創園核心區建設。
6、加大與高校、院所對接力度,繼續跟蹤落實縣校科技對接成果,務求對接取得實效。通過網上申報、走訪企業等多種形式,整理企業技術需求信息,建立信息庫,即時發布,尋求解決。并挖掘一系列有合作前景的產業化項目,帶著項目與高校科研院所溝通與聯系。
7、加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與相關部門配合協作,重點培育一批規上企業中有培育潛力和爆發式增長的科技型企業,鼓勵、幫助企業積極申報,努力新增4家省級新興產業企業,新興產業總值達20億元。
8、“膨脹”現有磁性材料企業,推進重大項目建成達產。充分發揮磁性材料產業辦公室工作職能,積極幫助企業做好對上爭取項目、資金工作,鼓勵企業依靠科技進步,實施技術創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同時,做好大地熊年產1000噸高性能燒結釹鐵硼磁體后加工項目和磁電孵化器項目、龍磁年產30000噸高檔鍶鐵氧體預燒料生產線項目、萬磁1000噸釹鐵硼生產線技改擴建項目、金三隆公司釹鐵硼廢料回收綜合利用項目等8個重大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力爭早達產。同時做好企業擬上項目的調研論證等工作,爭取盡快立項,盡快實施。
9、積極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組織2次以上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業務培訓;組織2-4所學校申報省級、市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組織1-2個社區申報省級、市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社區;加強地震宏觀監測點規范化建設。
10、按照20xx年12月21日刁縣長主持召開的縣地震臺站建設協調會要求,縣地震臺站和縣氣象科普館一起建設,盡快啟動縣地震臺站建設,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科技局工作計劃 篇2
一、按照建設創新型**行動計劃的要求,強化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強重點產業競爭力
支撐發展是科技工作的第一使命,科技工作要緊緊圍繞支撐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個主題,落實激勵政策、推進產業升級、扶持企業創新、引導科技資源向主導、重點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集聚,要加快推進重點產業創新工程步伐。一是力爭在煙草、礦電、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發展有重大支撐作用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組織實施10~15項關鍵技術攻關、新產品研究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圍繞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和高耗能企業,組織實施3~5項節能減排重點示范工程和重點節能新產品開發項目,加快節能減排重大成果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步伐;二是要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效翻番工程,大幅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的組織認定工作,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家,力爭高新技術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5%以上,xx省級新產品2—3個,xx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5戶,新建和認定4xx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三是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組織2xx縣申報“云藥之鄉”,重點支持一批重要藥材品種規范化種植、重大新藥研發、關鍵生產加工技術開發應用等方面的重大項目,xx市中藥、民族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二、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圍繞建設生物質能源產業化創新基地和建設草本油料基地等目標,積極推進以草本油料、生物質能源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工作。穩步推進畜牧產業科技引領和支撐工作,加強糧食作物的品種選育及加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圍繞油菜產業發展,繼續加大新品種選育和引進試驗示范,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圍繞國家花卉星火產業帶建設規劃和花卉產業創新基地建設目標,穩步提升花卉產業基地建設,為做強做大**的百合、玫瑰“兩朵花”提供科技支撐。繼續推進云南邊疆解“五難”(學科技難)惠民工程,確保“六個一”目標的實現,積極探索農村科技信息化等綜合服務工作的新機制。
三、以改善民生為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和諧社會構建
加強人口與健康、環境資源、公共安全、xx市發展等社會發展領域的民生科技工作。加強重大疾病和重大傳染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技術的綜合研究與應用。繼續組織開展“三湖一海”水污染綜合防治研究,推進“三湖一海”目標責任制工作,認真完成四個目標責任書項目。抓好“杞麓湖”一把手項目建設。進行《撫仙湖流域負氧離子資源研究與開發》和《撫仙湖i類水質研究與開發》項目儲備,探索撫仙湖資源化利用的途徑。加強撫仙湖農戶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試驗示范,通過引進芬蘭戶用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在撫仙湖畔開展試驗示范,使之適用**湖泊農戶生活污水治理的要求,為推廣應用奠定基礎;組織**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年產1000萬支細菌性疫苗產業化》;組織云南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申報《植物藥產品出品技術平臺建設與產業化》,與**維和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商定組建**市中藥良種工程技術中心,發揮技術孵化器的作用,組織由中國農大、華南農大、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力量較強、數名博士、研究員參加研究云南地道藥材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護、作物連作障礙與病害防治等科研工作。強化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綠色建筑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引導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
四、進一步擴大科技合作開放與交流,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認真組織實施各類科技合作計劃項目,抓好第一屆中國昆明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會簽約項目的組織實施,繼續穩步推進與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開展的高水平科技合作,努力加強和拓展與東南亞國家的科技合作與交流,積極開展以引進技術、人才、動植物品種資源為重點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xx市場為目的、向國外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輸出科技成果和產品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如吉祥科技的新型墻體材料等)。以企業為主體,xx省外大院名校,xx市為核心,大力開展國內科技合作。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工作力度,引進10名以上國內外高端科技人才。
五、繼續爭取國家、省科技計劃支持
xx省市會商工作制度,凝練一批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xx市科技工作的支持。xx省科技計劃的申報和組織實施,吸引和集聚科技力量,xx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六、xx市建設
xx市xx市建設,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這一核心,認真研究制定**市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xx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的意見,抓好科技項目管理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這一關鍵,xx市各項工作任務,xx市xx市這一關鍵,抓好加強**市中青年學科技術帶頭人選拔培養,xx市戰略這一關鍵,抓好激勵發明創造多出成果與加強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申請專利保護這一關鍵,抓好努力提高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與強化專利技術轉化實施,為**經濟建設多作貢獻這一關鍵,認真開展評選十大專利發明人、十大優秀專利技術、十大優秀中青年學科技術帶頭人工作,使**xx省xx市相比達到“五爭先”,即:專利申請量和質量爭先、知名商標,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擁有量爭先、著作權登記量爭先、專利技術轉化實施爭先,地方,行業,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研究與推進爭先。
七、超前謀劃
xx市與科技和知識產權工作有關的第十二個五年發展規劃組織力量進行《**市xx科學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市xx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市xx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和《**市xx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的起草審定。
科技局工作計劃 篇3
20xx年,樊城科技局將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實施“科技興區”和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以科技為先導,以自主創新為動力,創新工作思路,找準工作定位,突出重點,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召開全區科技大會,切實做好-20xx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核迎檢工作,積極爭創全省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區,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
一、工作目標:
1、認真做好-20xx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核迎檢工作;
2、組織召開全區科學技術大會;
3、力爭2家企業進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
4、抓好產業基地建設工作。
5、力爭申報各類計劃30項。
6、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家。
7、繼續加大專利申請工作力度,著力提高我區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
8、爭創“全省科技系統先進單位”。
二、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1、大力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組織湖北化纖申報省級重點試驗室;組織匯爾杰申報省級創新型企業;組織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申報湖北省自主創新產品認定,做好匯爾杰、世陽電機、雙金、樊衛達、凈天環保等企業創新試點跟蹤服務;協調湖北化纖、匯爾杰等企業積極列入市級工程技術中心。穩步推進科技企業成長路線圖重點企業培育工作,對已列入成長路線圖的4家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對經實地考評的6家后備企業,加強與省科技廳的聯系,爭取列入重點培育企業。進一步挖掘我區有潛力的中小科技型企業,力爭申報2家企業進入全省科技型企業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
2、抓好產業基地建設工作。在湖北省襄樊(樊城)新型紡織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方面,我們大力培育紡織產業重點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以際華三五四二高支高密高檔家紡面料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為契機,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推進湖北化纖重點實驗室建設,力爭達到省級重點實驗室。使襄樊(樊城)新型紡織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真正成為紡織技術研究開發的基地、中試的平臺,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從而對整個紡織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湖北電機控制與電能質量優化裝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上,積極推進企業參與技術研發合作,積極申報科技項目,鞏固樊城在電機控制和電能質量優化裝置產業的優勢地位。
3、抓好科技計劃申報工作。20xx年5月底是申報20xx年創新基金的截止時間,我們深入企業,篩選出符合申報條件的項目,這個計劃資金額度大,規格高,是我們項目申報的重點。其它各類計劃,根據省、市科技部門的要求,做好項目篩選、儲備工作。力爭申報各類計劃30項。
(二)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1、培育、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樊城區原有高新技術企業21家,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出臺后,金鷹、萬洲、三五四二、匯爾杰4家企業重新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xx年封神膠業和凈天環保2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0xx年重點做好目前已具備基礎條件的百誠電氣、世陽電機、雙金電器三家企業的申報工作。另外,隨時搜尋符合條件的新的企業,有條件的及時申報,條件暫不成熟的通過培育,完善條件,為以后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做儲備,以使更多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
2、加大對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的服務力度。一是優先為其申報扶持項目;二是落實好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三是積極為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排憂解難。
(三)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1、全力推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示范基地,鼓勵支持山藥示范基地、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設。對列入省級農業科技創新示范企業的湖北妞妞公司與襄樊賽亞米業進一步培育其做大做強,對晶琦米業、昊坤農業、新順天等規模稍小的企業,多引導、多服務,促進其快速成長。
2、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一是積極開展農業信息技術服務,解決好農民農業信息技術不暢的問題,重點搞好科技下鄉工作和信息網點建設;二是強化科技特派員的`管理工作,跟蹤考評市、區兩級科技特派員的績效情況,為科技特派員順利開展工作營造良好環境
(四)提高孵化水平,推進產學研聯合。
1、舉辦一次樊城區科技創業與人才交流洽談會。通過這一平臺展示我區“十一五”自主創新成果以及先進成熟的技術和產品,推動我區全民創業熱潮,提升區科技局整體形象
2、加大成果獎勵申報力度。20xx年,重點圍繞我區航空航天新材料、電機節能及控制系統等方面培育一批高層次的科技成果申報省級科技獎勵,力爭在獲省、市科技獎項目和層次上有所突破。同時積極培植成果項目源,為我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的企業做好成果鑒定工作。
3、加強創業中心文化氛圍建設。在做好創業中心日常孵化服務管理工作同時,重點抓好創業中心文化氛圍建設,督促入駐企業注重自身形象包裝,對于有研發產品的企業,設產品、榮譽陳列柜。適時召開一次在孵企業老總座談會,邀請區領導、科技局領導參加,加強溝通交
流。同時做好創業孵化企業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在科技創業在線培訓系統的作用,讓更多的企業使用在線培訓系統。
4、完善網上技術市場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方式,把網站辦得更有特色、更有實用價值,使其充分發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的平臺作用。
5、加大科技交流合作力度。優化科技合作環境,創新適合本地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轉化成效。組織企業參加各種科技交流合作活動,深入推進產學研聯合,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技術中心、實驗室等產學研合作組織,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為環境、院校為支撐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聯合機制。
6、加強引智工作。落實“有機功能稻米生產”、“三段式二次熔融高鋯耐堿玻璃纖維拉絲生產技術”和 “無公害蔬菜產業化種植與管理”3個引智項目,做好對外國專家的挑選、審查、接待和協調工作,確保外國專家順利開展工作,發揮引智成效
(五)加強知識產權管理。
1、迎接省知識產權工作試點區檢查驗收,積極創建省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區。
2、深化知識產權綜合服務,鼓勵專利技術實施,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啟動第三批企業專利“掃零工程”,知識產權工作向鄉鎮拓展,逐步建立鄉鎮知識產權工作。
3、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宣傳活動,加大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活動。
4、繼續加大專利申請工作力度,著力提高我區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
(六)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
1、開展宣傳教育,增強防震減災意識。
2、堅持群防群治,提升地震監測能力。認真做好地震宏觀觀測點的管理工作和地震宏觀觀測點月報工作及重大節假日震情值班工作。
(七)做好-20xx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核迎檢工作。
早安排,早部署,制定了迎接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工作實施方案,全力以赴抓好科技創先各項籌備工作。
三、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1、籌備召開全區科學技術大會。認真做好--20xx年度科技獎勵、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和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的表彰等相關工作。
2、爭創全省科技系統先進單位。切實加強科技管理、科技服務,全面履行科技職能,做到多出成績、多爭取項目、多為企業服務,力爭再次跨入全省科技系統先進單位的行列。
3、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全面履行工作職責。始終抓好五個基本建設和爭先創優活動,打造學習型機關,不斷提高全局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圓滿完成區委、區政府交給的各項任務。
4、抓好科技進步考核工作。按照城區科技進步考核工作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擴大考核層面,修改完善我區各鎮(辦事處)及區直有關部門黨政一把手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細則,認真組織好我區各鎮(辦事處)及區直有關部門黨政一把手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
科技局工作計劃 篇4
20xx年我縣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指標任務,20××年,我局繼續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工作計劃如下:
(一)20××年主要目標任務
1.大幅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力爭到20××年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3%。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20%,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超過4家。
2.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立和完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市級農業科技園區3家,市級專家大院16家,科技特派員125人。
3.大力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力爭到20××年全縣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4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1件。
(二)20××年重點工作
1.大力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大力宣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全面落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扶持政策,充分調動企業申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對符合條件企業的幫助和指導力度。加強各有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
2.鼓勵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著力打造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深入推進與**工業大學、**農業大學、**學院等產學研合作關系,鼓勵企業購買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持續加大科技投入,邀請專家教授來舒城考察指導,把脈問診,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推動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引導企業瞄準產業技術前沿,制定創新發展戰略規劃和建設技術創新體系。采取專項支持方式,分層次、有計劃地支持企業自建和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研發機構。扶持我縣現有技術中心升級為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技術中心。
4.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堅持“政府規范引導、企業自主建設、實現多方共贏”的原則,基礎設施及相應配套設施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生產性和經營性項目以業主和社會投入為主,多渠道增加園區建設投入,廣泛吸引民間資本,鼓勵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參與園區建設,創辦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加工基地,建立“政府引導、企業投入、社會參與、多方共建”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增強農業科技園區的生命力。
5.推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突出科技特派員創業行為,采取雙向選擇,將有一定基礎、有特長、有創辦實體能力的科技人員納入科技特派員隊伍;鼓勵管理、經營、流通領域的人才和鄉土人才、大中專畢業生加入到科技特派員隊伍中來,科技特派員創業要以項目為載體,通過產業鏈帶動,激活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科技特派員組織或參與組織實施的項目進行傾斜,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引導和幫助科技特派員選好項目,實施好項目。通過項目的支持,帶動我縣經濟發展。
6.加快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貫標認證、保護和激勵。創造更有益于企業融資的外部環境,創新融資方式,加快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進行融資,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引導企業貫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指導和幫助企業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對知識產權的科學管理和戰略運用,提高國際、國內競爭力;加快企業知識產權的認證,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實現企業使命;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知識,提高知識產權所有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知識產權的執法活動,維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發明創造。培育壯大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大力推進專利技術產業化。對符合國家和我縣產業發展導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良好市場前景、能取得較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安排專項資金給予獎勵。對新建立的各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充分發揮專利權的融資功能,鼓勵、引導和支持風險投資加大對知識產權實施和產業化的資金投入,推動知識產權商品化和產業化。
7.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支持各類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器提升創新創業服務環境和能力。促進“眾創空間”建設。出臺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依托我縣現有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業載體,鼓勵多元資本參與“眾創空間”建設。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創業投資領域,促進優質資本、項目、技術和人才向企業集聚。
【科技局工作計劃四篇】相關文章:
縣科技局政風行風建設情況工作報告11-16
市科技局績效管理工作中期的自查報告11-27
下班工作計劃03-03
村級工作計劃03-03
導師工作計劃03-03
結算工作計劃03-02
酒吧工作計劃03-02
運行工作計劃03-01
制造工作計劃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