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用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4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 篇1
一、完善本科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依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常規要求開展工作,并對其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督導。
二、認真履行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職責,每月填寫醫院感染管理各項記錄。
三、加強病房管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四、進行醫院感染監測
1、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10%,漏報率<10%,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0.5%,空氣、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合格,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滅菌物品合格率達100%。
2、發生醫院感染病例,及時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并24 小時上報感染辦,科室做好記錄。
3、按時做好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有質量分析和改進措施。
4、科室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科室主任確認后立即通知感染辦,并做好調查和登記工作。
五、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1、根據培訓計劃,每月對科室各類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與技能培訓,每次培訓有記錄。
2、醫院下發的有關院感資料齊全,科室及時組織學習。
3、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知識考核合格。
五、抗生素應用管理
1、抗生素使用率<50%,醫院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菌檢率>60%。
2、抗生素聯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級醫生意見,聯合使用合理。
3、分級使用抗菌藥物合理,越級使用有上級醫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記錄,病歷明確記錄。
4、預防使用抗菌藥物規范。
5、無菌手術圍手術期抗生素使用規范、合理。
6、嚴格控制皮膚、粘膜局部用藥。
六、醫療廢物管理
1、醫療廢物分類放置,標志清楚。
2、專人收集、運送醫療廢物,交接清楚,登記齊全,交接記錄保存三年。
3、輸血完畢后,科室保留輸血袋24 小時,無異常后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
七、人員及手衛生管理
1、工作人員衣帽整齊,操作時戴口罩,接觸血液、體液和排泄物時戴手套。
2、嚴格執行洗手指征,操作前后、脫手套后、接觸病人前后等要洗手。
3、執行標準預防控制措施。
4、洗手步驟正確
5、執行手消毒指征。
6、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損傷能及時處理。
八、醫院感染檢查考核
1、每日由科室感染監控醫師、感染監控護士針對上述相關指標項目進行監督檢查,針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登記并反饋給個人,以便及時改正。
2、每月填寫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記錄,按時填寫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和質量分析、手衛生消耗量記錄。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 篇2
為加強我院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保障病人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維護醫務人員職業安全,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結合我院實際,制定20xx年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如下:
一、依據國家及衛生部頒布的有關醫院感染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不斷修訂、完善、落實我院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相關制度、措施、流程等。
1、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三級醫院感染管理體系,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各項控制措施及流程。
2、進一步完善、落實醫院感染管理會議制度:
(1)至少每半年召開一次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并進行總結。
(2)遇到問題隨時召開專題會議,充分發揮委員會的領導和決策能力。
(3)進一步完善落實醫院感染管理多部門合作機制:積極開展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與相關科室積極配合,相互協調,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
(4)督導臨床科室定期召開科室院感管理小組會議,討論分析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積極整改。及時監控本科室各類感染環節、危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監督檢查本科室醫師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落實消毒隔離和標準預防各項措施,保障醫療安全。
二、持續開展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的培訓與教育。
1、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積極參加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的培訓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2、院感管理辦公室加強組織全院培訓。本年度全院重點培訓: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消毒隔離相關知識、手衛生、醫務人員職業防護、醫療廢物分類處置等;各科室結合實際制定培訓計劃,提高全體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知識和業務水平。
三、持續開展各項醫院感染監測工作
1、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1)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實行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
(2)要求臨床醫師熟練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改變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監測上報意識。
(3)定期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反饋給科室。
(4)每季度以醫院感染管理簡報的形式向全院醫務人員進行反饋,特殊情況及時報告和反饋。
(5)年內開展一次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并及時上報。
2、持續開展醫院感染環境衛生學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1)按照監測計劃表對消毒、滅菌、環境衛生學進行監測。
(2)對臨床科室與重點部門使用中的消毒液、醫務人員的手、物體表面、(治療室、換藥室、穿刺室)室內空氣、紫外線燈管強度、高壓滅菌鍋滅菌效果進行定期監測。
(3)對各科室、部門配制的含氯消毒液進行不定期隨機抽樣監測。
3、持續開展目標性監測:包括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等監測,以及外科手術部位切口感染監測。
4、持續開展多重耐藥菌監測:通過加強督導,強化各科室病原學監測意識,提高送檢率;及時記錄微生物實驗室陽性結果,及早發現多重耐藥菌的.流行趨勢。
5、開展醫院致病菌和耐藥率監測:結合檢驗科開展細菌耐藥監測,進行細菌耐藥預警管理,匯總數據定期向各臨床科室反饋,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四、執行手衛生規范,持續實施依從性監管與改進
1、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加強手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培訓,掌握手衛生知識,保證洗手與手消毒效果。
2、院感辦公室、科室定期或不定期對醫務人員手衛生進行督導、檢查、總結、改進。
五、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
1、落實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制度,繼續開展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的培訓與指導。
2、結合本院職業暴露的性質特點,制定具體措施,提供針對性的、必要的防護用品。
3、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時,嚴格遵循職業暴露處理原則,按要求進行報告、登記、評估、預防性治療和定期隨訪。
六、做好對醫療廢物處理的監管與指導工作
1、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處置,嚴禁將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嚴禁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轉讓、買賣。
2、及時將貯存的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做好記錄、登記。
3、為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等工作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
七、加強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管理
1、協助醫務科、藥劑科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監督管理工作。
2、協助檢驗科做好病原學監測工作,每季度統計臨床科室前五位的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稱及耐藥率,并對耐藥情況進行分析,為臨床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
八、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核與控制
1、根據各科室百分制績效考核評分標準,對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質量進行考核,做到基礎、環節與終末質量的控制與管理,不斷提高、持續改進醫院感染管理質量。
2、每月對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質量進行兩次檢查,定期對手衛生及醫療廢物等、重點部門進行專項督導,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科室反饋,限期整改,并在下次檢查時對上次檢查發現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效果評價。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 篇3
為進一步搞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醫療安全,認真落實《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在主管院長的領導下,今年主要搞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強度監測:每半年對各科室使用紫外線燈管進行強度監測。
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根據我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實施細則及抗菌藥物合理管理辦法”,對抗菌藥物實行分級管理。每季度調查住院病人抗菌藥物使用率,每月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進行考核,逐步降低抗菌藥物的使用率。規范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
三、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加強感染管理知識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院感意識,進行分層次醫院感染知識培訓。主要計劃培訓以下內容:
1、院感相關知識及個人防護知識;
2、對護理人員主要為無菌技術及消毒隔離知識,醫療廢物管理等;
3、對全院人員進行手衛生,醫療垃圾的'分類、職業暴露防護;
四、強化手衛生管理
根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加強各級醫務人員手衛生培訓及宣傳,完善手衛生設施,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和依從性。
五、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防護管理
加強醫務人員衛生安全職業防護工作,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意識,認真落實職業暴露防護措施,確保員工職業安全。
六、加強醫院消毒藥械及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審核工作。 定期對一次性醫療用品,消毒藥械的使用及證件進行檢查。
七、病區環境衛生及醫療廢物監督管理:
1、按照二級乙等醫院的管理要求,病房地面拖洗工具專用,各病房不交叉使用,對病區清潔用具要求:每天結束后進行清洗消毒,懸掛晾干,并定期進行保潔效果評價。
2、對病區環境保潔工作開展全面考核和監督,制定室內、室外衛生檢查考核表。
3、護理部、感染管理科加強對洗衣房的管理與考核。 4、定期督查醫療垃圾分類收集及消毒處理情況,監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消毒毀形、回收焚燒處理等工作。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 篇4
為進一步加強我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及《醫院感染監測規范》要求,結合我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現狀,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
一.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目標要求
1、醫院感染發病率≤8%
2、醫院感染漏報率≤20%
3.一類手術切口感染率≤0.5%
4.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
5.環境衛生學監測總合格率100,
6.逐步提高手衛生依從率,洗手方法正確率≥95%.
7.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標本送檢率≥50%
8.醫院感染暴發為“0”
二.具體實施措施
(一)深化醫院感染管理組織機構的三級管理職能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每年至少召開2次,對醫院感染管理科工作進行部署、檢查評估,對醫院感染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形成決議,并監督執行。在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指導下,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討論通過的一切有關院感工作的決議,每月對臨床醫技科室進行檢查、督導。各臨床醫技科室的感染監控小組負責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實,每月進行一次科室自查,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二)完善醫院感染監測,進行全面綜合性監測和目標性監測。醫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進行匯總分析后通過院感通訊的形式向各科室反饋院感監測情況。
1.全面綜合性監測
(1)醫院感染病例監
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病人開展醫院感染監測。要求臨床醫師熟練掌握其診斷標準,改變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監測意識。每月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反饋給科室。
(2)利用調查醫院感染現患率的方法,全年進行1次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了解我院醫院感染現患率,通過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 目標性監測
(1) 開展多重耐藥菌目標性監測
根據我院制定的《多重耐藥菌多部門聯合管理制度》,要求臨床科室及時送病原學標本,檢驗科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按照《多重耐藥菌預防與控制方案》,立即電話報告院感科、臨床科室,院感科專職人員現場檢查指導,提出干預措施,并檢查監督執行情況。
(2)開展一類手術部位感染目標性監測
我院對Ⅰ類(清潔)手術患者進行目標性監測,由手術醫師填寫手術部位感染監測登記表,如果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病例,則填報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報告表向院感管理科報告。院感科專職人員現場檢查指導,提出干預措施,并檢查監督執行情況。嚴格執行各項標準操作規
程。院感科監督執行,并匯總分析,每季度進行反饋,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防止醫院感染暴發。
(3)開展三管相關感染監測
進行三管(血管內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病率、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病率和導尿管相關泌尿系感染發病率)的`目標性監測,獲得我院三管相關感染資料,準確計算出三管相關感染發病率,了解三管相關感染的危險因素,有效控制三管相關感染發病率。
3.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1)消毒劑、滅菌劑微生物監測
使用中的滅菌劑每月進行一次微生物監測,消毒劑每季度進行一次微生物監測。對消毒、滅菌物品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并做好記錄。
(2)壓力蒸汽滅菌器
按照規定由使用科室按要求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工藝監測每鍋進行,化學監測每包進行,生物監測每月進行,并做好記錄。
(3)血液凈化系統監測
必須每月對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進行監測,對反滲水及反滲水出水口等進行監測。
(4)各種消毒滅菌后的內窺鏡監測
各種消毒后的內窺鏡每季度進行監測,滅菌后的內窺鏡每月進行監測。
(5)消毒、滅菌后的醫療用品每季度進行生物監測
4.環境衛生學監測
空氣、物體表面和醫務人員手的監測:院內感染管理辦公室每季度對全院高危險感染科室(如手術室、內鏡室、口腔科、血透室、微生物實驗室、消毒供應室等)進行環境衛生學等監測,院內感染管理科定期檢查,納入質量控制考核指標。
(三)加強手衛生管理,進行手衛生依從率及洗手正確率的監測,逐步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
(四)加強職業暴露的預防
嚴格按照我院的《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制度》。對醫務人員進行職業防護培訓,指導醫務人員正確處理一次性用品,加強針的刺傷的預防,加強職業暴露防護工作的技術指導。對重點科室進行職業暴露應急演練。按照“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進行暴露處理、登記及追蹤管理,切實保障臨床一線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五)加強消毒滅菌產品的管理
消毒滅菌產品包括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設備科要按照相關制度把好入口關,嚴格做好索證工作,使用科室嚴格按照標準執行,醫務科、護理部監督;院內感染管理辦公室參與消毒產品的購入時證件審核、使用和用后處理的監督指導。
(六)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及各臨床醫技科室按照各 自的職責負責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知識的培訓,培訓的安排:醫院感
染專職人員參加各級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每年不少于15學時。新上崗人員、進修生、實習生上崗前必須接受培訓,時間不少于3學時;在職醫務人員每年應接受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時間不少于6學時。后勤、保潔人員培訓不少于3學時。另外各科室要根據本科室的特點,每月最少組織一次科室內學習。
(七)加強醫療廢物及醫療污水排放的監測和管理
1.臨床科室及醫技科室應遵照我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在醫療廢物產生的開始進行分類、收集,然后院內醫療垃圾暫存處兼職人員進行統一收集并轉交醫療垃圾焚燒處理中心,感染管理科、醫務科、護理部、辦公室(總務科)定期檢查監督。
2.對醫療機構污水排放要定期進行監測,要達到國家環保局和國家質監檢驗檢疫局發布的《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標準》要求。
(八)加強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指導。
院感科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核標準》,每月進行督導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分析,提出持續改進措施。
(九)全院各科室應根據本計劃制定本科室的醫院感染工作計劃,并落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