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
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無論辦什么事情,事先都應有個打算和安排。下面是CN人才網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歡迎參考~
篇一:2017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
根據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3〕37號)、省政府《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蘇政發〔2014〕1號)、《揚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以及《江蘇省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編制本工作計劃。
一、年度目標
(一)年度考核目標
細顆粒物(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20%以上。
(二)工作奮斗目標
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到4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到72%。
二、重點任務
(一)調整產業結構
1、嚴格項目準入。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提高節能環保準入門檻,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過剩行業,不得審批、核準和備案新增產能項目。
2、化解過剩產能。加大鋼鐵等重點行業去產能工作力度。堅決取締地條鋼等非法鋼鐵生產企業,對未通過規范條件公告的鋼鐵企業,限期退出市場。重點化解水泥、船舶、鋼鐵等重點行業過剩產能,鼓勵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途徑,退出部分過剩產能,完成“去產能”工作任務。
3、淘汰落后產能。結合揚州市實際,確立高于國家和省的淘汰落后產能標準,支持和引導鋼鐵企業逐步退出500立方米及以下的煉鐵高爐、45噸及以下的煉鋼轉爐和電爐。加大落后、低端低效產能淘汰力度。鼓勵優勢企業兼并、收購、重組落后產能企業。鼓勵企業加快生產技術裝備更新換代,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制定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對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地區,實行項目“區域限批”,暫停該地區項目的環評、核準和審批。
4、推進企業轉型搬遷。加快主城區范圍內揚農化工集團的轉型升級,推進通裕集團、聯環藥業、裕華織造等企業的搬遷進程。關閉、取締高郵市光明化工廠、揚州唯一新材料有限公司、臨澤鎮萬鳳亭土煉油加工點。
(二)優化能源結構
1、燃煤總量控制。印發實施《揚州市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實施方案》,建立完善耗煤項目準入和淘汰體系,系統推進煤炭消費減量工作,煤炭消費總量減少38萬噸以上。
2、發展清潔能源。加大主干輸氣網建設力度,逐步擴大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加快推進國信高郵熱電聯產、江都華電熱電聯產等一批清潔能源項目,確保儀征聯眾“煤改氣”、江蘇華電9F“煤改氣”燃氣發電項目、高郵國信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投產。積極發展光伏、光熱、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寶應縣“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領跑者基地建設和高郵市城南經濟新區惠民型多能互補綜合示范工程建設,全市新增光伏裝機容量100兆瓦,新增風力發電裝機總量100兆瓦。到2017年底,全市清潔能源利用比重達到13%以上。
3、加快節能改造。全面實施《江蘇省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實施方案(2016-2017年)》,組織推動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持續開展以減煤為重點的節能工作和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工作。大力推進合同能源管理,落實相關財稅優惠政策。
4、燃煤鍋爐整治。建立統一編號的燃煤鍋爐清單,逐一明確整治方案,限期實施清潔能源替代、關停或超低排放改造,并落實責任主體。全面淘汰、替換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高污染燃料鍋爐,年底前完成剩余37臺燃煤小鍋爐整治任務;逐步淘汰、替換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年底前完成7臺;對6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工程,年底前江蘇國信揚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4號機組及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全部4臺機組(1號、2號、3號4號)超低排放工程。
(三)工業廢氣治理
1、工業爐窯整治。對揚州風電機械有限公司化鐵爐等29臺工業爐窯實施清潔能源淘汰替換。
2、非電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揚州市秦郵特種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拆除燒結機脫硫旁路,濰柴動力揚州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對鑄造廠除塵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3、石油煉制、合成樹脂企業煙氣治理。推進揚州石化、實友化工、揚農錦湖化工實施提標治理工程,2017年7月1日前達到國家新標準要求。
4、化工園區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開展園區VOCs摸底調查,建立VOCs排放量和物質清單信息申報制度。制定實施園區VOCs集中整治工作方案,2017年底前,完成園區企業綜合治理,確保治理設施穩定有效運行。同時,建立園區有機廢氣整治績效評估制度,建成園區統一的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管理系統及園區VOCs監測監控體系。
5、石化、化工行業實施LDAR技術。揚農化工等37家企業實施LDAR檢測泄露與修復技術。
6、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濰柴揚州等167家企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提高廢氣收集率和處置率。實友化工等4家企業安裝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系統。
7、原油、成品油碼頭油氣回收治理。揚州恒基達鑫國際化工倉儲有限公司碼頭、揚州市潤儀油品有限公司開展碼頭油氣回收治理,2017年年底前完成試點治理項目。
(四)揚塵污染防治
1、施工揚塵管控。嚴格項目開工揚塵控制措施核查,全面推進防塵設施標準化管理,未落實防塵措施的不得開工建設。強化施工揚塵排污費征收、使用,落實建設主體防塵責任。加強施工過程巡查、監管和遠程監控,依法嚴查嚴處揚塵違法行為。工地標準化防塵設施率達90%,規模以上工地安裝視頻監控系統,施工現場硬質化率達92%。
2、渣土運輸管控。嚴格落實渣土運輸“三管一重一評比”管理辦法,實行數字化監督考核與月度考核相結合雙重考核制度,推行渣土“出、運、倒”全過程聯控、閉合監管,嚴禁帶泥上路和拋灑滴漏。
3、道路揚塵控制。加強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和灑水抑塵,市區主要道路嚴格落實省《城市道路環衛機械化作業質量標準》和每日兩掃兩保四灑水作業要求。在城市重大活動及大氣重污染預警期間,擴大機械化保潔道路范圍,加大作業頻次,保持路面清潔,城市建成區機掃率達到88%以上。
4、工業企業堆場揚塵防治。揚州二電、國信揚州、秦郵特種金屬材料、江蘇豐慶種業等4家企業對煤場等物料堆場實施封閉改造或安裝抑塵網等。
(五)機動車船污染防治
1、嚴格車輛年審。對未取得環保檢驗報告的車輛一律不予進行安全技術檢驗,黃標車一律不予辦理轉籍過戶或委托異地年審,屬于淘汰范圍的黃標車不再進行環保檢測,不核發機動車安檢合格標志。
2、高污染車輛淘汰。嚴格執行國家、省有關規定,對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輛實施強制報廢。按照省統一部署,在摸清相關底數的'基礎上,堅持倒逼與鼓勵相結合,制定出臺高污染車輛區域限行、淘汰補貼等政策措施,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
3、推進油氣回收和油品升級。建立完善長效管控機制,強化加油站、油庫等油氣回收設施的日常監管。按照省統一部署,加快實施國VI汽油標準,打擊非法油品經營行為。
4、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完成省下達計劃,完成配套充電樁建設。
5、推廣應用港口、碼頭岸電系統建設。完成揚州泰富港務有限公司高壓和低壓岸電設施建設和揚州遠揚國際碼頭有限公司江都分公司低壓岸電設施建設。
6、推廣清潔能源船舶應用。鼓勵新建船舶使用LNG清潔能源動力,完成省級下達的年度現有內河船舶LNG動力系統的更新改造任務,至2017年底建成并運營京杭運河施橋LNG躉船加注站;推進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2017年起公務船、港作船使用的柴油硫含量,應不高于國Ⅳ標準車用柴油。
(六)餐飲油煙及秸稈焚燒污染防治
1、整治露天燒烤。禁止新增露天燒烤攤點,進一步壓縮、取締露天燒烤,引導燒烤攤點進店經營,禁止在城市主次干道兩側、居民居住區以及公園、綠地管護單位指定的區域外露天燒烤食品。強化常態化監管,督促凈化裝置正常運行。
2、整治餐飲油煙。2017年年底前,各地完成本地餐飲油煙治理方案的制定,公布轄區重點治理單位名單,并開展專項治理。加強市級餐飲油煙監控系統運行管理,啟動縣(市、區)級餐飲油煙監控系統建設,對居民住宅、醫院或者學校附近及重復投訴的餐飲經營單位油煙排放情況實施在線監控。
3、加強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建成完善的秸稈收貯體系,加大秸稈還田的工作力度,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實行秸稈禁燒目標責任制,強化屬地負責,市、縣、鄉、村、組五級監管,相關部門包片督查、巡查機制,確保秸稈禁燒國家、省衛星巡查“零火點”、上級政府部門“零通報”、對空氣質量“零影響”。
(七)提升科學治理水平
1、大氣污染成因分析。2017年6月底前完成PM2.5源解析課題研究并發布揚州市PM2.5源解析分析報告。
2、重污染天氣應急體系建設。加強環保與氣象部門的會商研判,完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機制,強化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提高預報預警的提前量和準確度,及時發布監測預警信息。修訂完善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適時更新、補充、調整應急響應的企業和建筑工地名單并向社會公布,督促企業、工地制定落實方案,確保應急指令在第一時間傳遞、執行。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治理責任
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加強日常協調督促,每月通報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對改善不力的地區及時預警、定向督辦。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履職盡職,制定工作計劃,完善配套政策,將任務進一步分解落實,確保任務到位、資金到位、責任到位,明確每個項目的完成期限,并加大績效考核力度,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二)強化執法監管
牢固樹立全面從嚴的監管執法理念,鐵腕打擊超標排污、弄虛作假等惡意違法行為。各職能部門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工業企業、建筑工地、渣土運輸、燒烤攤點以及機動車等各類大氣排放源的執法監管,綜合運用“媒體曝光”、“經濟處罰”、“停產關閉”、“查封扣押”、“移交司法”等手段,嚴厲打擊各類違法排污行為,不斷提高違法成本,促進排污單位加強自律,促進環境守法成為常態。
(三)強化基礎建設
推進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完善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評估制度,做好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試點工作,建立完善大氣污染源清單庫,完成PM2.5源解析并向社會公布結果,奠定科學治氣的扎實基礎。加強環保、氣象合作,提高空氣質量預報和大氣重污染預警的準確性和提前量。組織各部門細化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及時更新調整停產、限產企業和停工工地名單并向社會公布。
(四)引導公眾參與
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宣傳,深入開展新聞報道,跟蹤報道工作進展和成效,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推進企業自覺履行環保社會責任,提升公眾大氣環境保護意識。研究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公眾參與辦法,推進建立政府與公眾、企業有效溝通的協調機制,完善大氣環境信息公開制度,拓寬群眾監督渠道。
篇二:2017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
為加快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近日,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分別研究通過了《葫蘆島市2017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計劃》提出了大氣污染防治的目標,確定了九項具體指標和措施。明確了6個縣(市)區、3個市屬開發區政府部門和13個政府職能部門及相關企事業單位環保責任清單,由市環保部門牽頭,共同完成38項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指標,形成齊抓共管的大環保工作格局,進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市委書記孫軼在市委第23次常委會議上強調,要實施高效一體化供熱工程建設,加大實施清潔能源推廣工程建設和氣化葫蘆島工程建設,加大對礦砂和秸稈的綜合利用,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建設、森林城市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有效改善我市大氣環境空氣質量。
工作目標
堅持標本兼治,確保我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提高,2017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目標:PM2.5不高于49μg/m3、PM10不高于77μg/m3、全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2%。
工作任務
(一)實施高效一體化供熱工程
工作任務:進一步核實全市燃煤鍋爐情況,摸清底數,年底前全部拆除縣(市)區建成區及建成區外部分10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含茶浴爐);按照上級要求,有計劃、有步驟淘汰建成區10噸至20噸燃煤供暖鍋爐。加快“上大壓小”項目建設,大力推廣背壓機組和煤炭清潔燃燒技術。繼續推進燃煤鍋爐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工作,按要求配套安裝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環保部門聯網,確保燃煤鍋爐各項大氣污染物達標排放。
(二)實施氣化葫蘆島工程
工作任務:修訂完善《葫蘆島市天然氣“十三五”發展總體規劃》,全面推進氣源、天然氣管網建設,逐步加大天然氣利用量。2017年,新建城鎮燃氣管線30公里,天然氣管網覆蓋80%的縣(市)區,天然氣利用量達到5億立方米。城市新增、更新公交車和出租車全部采用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工作。完善加氣站、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布局建設,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
(三)實施清潔能源推廣工程
工作任務:積極推廣太陽能利用等清潔能源技術,積極推進煤改電。推進供熱計量改革,推廣“棄風電、棄核電”、工業余熱等清潔能源供暖。2017年底,完成清潔能源供暖面積10萬平方米。
(四)實施燃煤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工程
工作任務:實施新增燃煤總量控制制度。加強煤炭銷售使用環節監督檢查,限制銷售使用灰分高于16%、發熱量小于4000卡/克、硫份高于1%的散煤。2017年,燃煤總量控制在1454萬噸以內,原煤入洗率達到100%。實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工業有機廢氣總量排放控制。
(五)實施城市全覆蓋工程
工作任務:全面控制揚塵污染。2017年城區主要建筑工地要安裝視頻監控,并與環保部門聯網。渣土等散料運輸車輛全部采取密閉措施,利用公安電子監控系統進行查處。建成區低塵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5%以上,實現“塵土不飛揚”。以增加城市綠化軟覆蓋和水面為重點,建立網格化管理機制,將責任落實到街道、社區。2017年,增加城市綠化軟覆蓋和水面面積2.5公頃。
(六)實施綠色交通工程
工作任務:進一步推進城市公交電、氣化工程,減少公交車有害尾氣排放。推進黃標車淘汰進度,城市核心區域禁行黃標車,利用公安電子監控系統查處違規黃標車。2017年,淘汰黃標車3988輛。繼續加大對全市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監管。實施道路遙感監測,對尾氣超標車輛依法依規進行處罰。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承運比重,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28%。
(七)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工程
工作任務:進一步修訂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方案,解決農村秸稈在集中時間段露天焚燒和燒荒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并把責任落實到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組。2017年底,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2%以上,2018年底,初步建立起秸稈收集儲運體系,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在人口集中區域、機場周邊和交通干線沿線以及地方政府劃定的重點區域內,基本消除露天焚燒秸稈現象。
(八)實施工業提標改造工程
工作任務:繼續推進工業提標改造工作。以燃煤設施、有色金屬冶煉、鐵合金、火電、水泥、化工和煉油為重點,全面實施提標改造,達到新排放標準要求,同步安裝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環保部門聯網。按照法制化和市場化原則,加速淘汰落后產能。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儲油庫、加油站和油罐車油氣治理任務。編制VOCS整治工作計劃,2017年3月底前,完成VOCS排放源核查上報工作。
(九)實施監測預警工程
工作任務:開展霾天氣加密觀測系統建設,提高預報及時率和準確率,2018年底前在連山區氣象局建設微波輻射計及輔助設備一套,實現大氣邊界層氣象要素連續觀測。實現新增空氣質量監測子站正常運行。本版資料、照片均由市環保局宣教中心提供
【2017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1.大氣污染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