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幫扶工作總結
市扶貧辦2015年扶貧工作總結
2015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關鍵年,濟源市按照省扶貧辦的工作部署,提前謀劃,自我加壓,開拓進取,多措并舉,有力地促進了目標任務的順利實施,保證了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現將2015年工作進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2015年度工作完成情況
(一)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1.今年以來,各項扶貧工作扎實開展,預計年底前能順利完成3670人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
2.2015年搬遷扶貧工作任務數為42戶164人,目前已全部完成。
3.整村推進5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驗收工作已全部完成。
4.“雨露計劃”培訓已結業和正在培訓人數達1320人,預計年底前能順利完成培訓任務。
5.到戶增收3個村的項目建設任務已完成,帶動203戶829人發家致富。
(二)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1.搬遷扶貧成效明顯
2015年省財政投入98.4萬元用于我市的搬遷扶貧工作,目前已順利完成42戶164人的搬遷任務。
我市將搬遷扶貧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引導搬遷村向新型農村社區、中小城鎮、產業集聚區集中。積極創造就業機會,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和增收問題,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一是認真摸底調查,制訂實施方案。在年初確定搬遷扶貧項目點過程中,多次深入到各鎮、村搬遷戶原居住地和遷入地實地察看,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積極引導人口向新型農村社區、集聚區、鎮區集中,并就項目的可行性與項目鎮村多次結合、調查摸底,認真確定搬遷對象,扎實做好項目規劃,緊緊與“三化”協調發展要求結合起來,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結合起來,做到選址規劃科學合理,建設標準著眼長遠,并在鎮村上報方案的基礎上,形成市級搬遷扶貧項目實施意見。二是組織培訓,強化項目管理。為了進一步提高搬遷扶貧項目建設的質量和資金使用效果,組織項目建設和資金管理培訓班,各項目鎮、村及施工單位均派人參加培訓。在培訓班上扶貧、財政、審計部門工作人員就搬遷扶貧項目的規劃、實施、驗收、資金報帳等環節的有關政策進行了認真講解、規范指導,搬遷扶貧工作先進鎮、村介紹了搬遷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培訓,進一步強化了各鎮、村的扶貧項目建設質量意識和資金管理規范化水平,有力促進了項目建設的質量和進度。三是強化督導檢查,確保項目進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分管領導帶隊經常到項目點進行督導檢查,要求各鎮、村制訂項目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每月上報工作進度,確保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進展緩慢的進行督促,對遲遲不動工的進行調整或取消,讓進展快的優先享受資金補助,保證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2.整村推進穩步實施
2015年省財政安排280萬元用于我市5個整村推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截止目前5個村的項目驗收工作已全部完成。
2015年,我們將整村推進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相結合。本著“集中連片、科學規劃、統籌資源、群眾主體、競爭激勵”的原則,進行整村推進,突出重點,抓住亮點,認真打造,形成特色。對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開發式扶貧,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宜聚則聚,宜改則改,分期分批實施。著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公益設施較為完善的新型農村社區。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實施增收致富工程,確保貧困農民收入有較快增加。
3.“雨露計劃”培訓扎實開展
2015年,省財政投資101萬元用于我市 “雨露計劃”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已培訓結業和正在培訓學員達1320人,年底能順利完成省定目標。一是認真認定培訓基地。今年在濟源日報、濟源電視臺發布培訓機構認定公告,符合條件的多家培訓機構按要求上報了申報書。隨后市扶貧辦會同財政、審計、陽光辦等部門有關人員組成考評小組,對培訓學校實地考評,考評小組采取聽、看、問、訪等方式,依照考評標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核。最后確定出9家培訓學校為2015年培訓定點機構。為培訓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二是加強資金使用監管。認真落實培訓學員“一卡通”直補機制和縣級報賬機制,對培訓學校的培訓過程采取不定期抽檢,對學員培訓效果和質量進行考核,確保資金效益最大化。三是圓滿完成雨露計劃實用技術培訓。濟源市把雨露計劃實用技術培訓作為助推貧困農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來抓,從培訓村的選擇、培訓項目的確定、培訓教材的編寫等環節進行認真把關,立足實際,科學組織,精心安排,共組織完成12個村、900名貧困群眾參加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任務,促進了貧困村農民科技能力提高,培育了一批觀念新、技能強的種養能手。
4.到戶增收工作順利推進
2015年,省財政投資80萬元用于我市的到戶增收項目,共選定3個村開展實施,分別是邵原鎮崔家莊村白菜制種項目,下冶鎮大嶺村、吳村蔬菜制種項目,共帶動203戶貧困戶發家致富。目前,項目進展良好。一是認真確定項目村,項目村兩委班子必須團結,有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群眾自愿實施;二是科學選擇產業。立足各村實際,與村干群充分溝通,確定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但一個村只能選擇一個產業。實施產業示范戶必須是貧困戶,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有發展產業發家致富的愿望,有實施項目的條件和能力。三是確保程序公開透明。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把項目資金數額,扶持產業、實施戶、補助標準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四是與其他扶貧項目結合,形成集聚效應。
(三)認真落實精準扶貧機制,深入開展定點幫扶工作
定點扶貧工作是我市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市通過精準識別,重新認定59個貧困村,并及時調整、發動59個市直單位進行結隊幫扶,實現“對幫扶村結對幫扶全覆蓋”。為加強定點扶貧工作的組織能力和執行能力,濟源市扶貧辦與市委組織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定點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把定點扶貧工作列為組織工作考核內容之一。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全市干群扶貧工作的積極性,為我市形成精準扶貧模式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對于重新識別的貧困村及貧困人口,要求每一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一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并開展摸底調查,制定脫貧規劃。
二是簽訂目標責任書。2015年是定點扶貧工作開展的關鍵年,為推進駐村工作扎實開展,與各個包村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主要包括:創新干部思想觀念、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基礎設施、加快精神文明建設等內容,并進行量化。
三是強化落實。我們采取工作隊每月報一次工作進展情況、建立工作臺賬、不定期檢查、印發工作信息等措施,強化督導。通過多種形式的督導檢查,59個駐村工作隊負責人按照工作臺賬結點,認真開展工作,扎實實施,穩步推進。
(四)存在問題
1.扶貧項目補助標準尚需提高。隨著經濟發展,物價上漲,扶貧項目補助標準也應水漲船高。比如說:搬遷扶貧項目主要解決的是扶貧戶,但由于深山區獨居、散居戶基礎設施差、致富能力弱、群眾家底薄,按現有的搬遷補助標準,貧困農戶在完成搬遷過程中,容易加重自身經濟負擔;整村推進每個村安排50-60萬元,要想使一個貧困村面貌發生較大改觀,難度較大。
2.“雨露計劃”三個月短期培訓要求只能在培訓學校進行,而我市貧困群眾多分布在山區,培訓學校多設立在市區,由于交通不便,學員需在市區住宿或每日往返,這樣每月自己還要花費餐費、住宿費和交通費等上千元。這無形中增加了貧困群眾的負擔,影響了群眾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參加培訓的人數和效果都很難得到保障。
二、2016年工作計劃
(一)總體思路
2016年,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繼續堅持精準扶貧方針,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住濟源市列入太行山片區的大好機遇,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扶貧投入,扎實開展整村推進、搬遷扶貧、科技扶貧、“雨露計劃”培訓和產業化扶貧等專項扶貧工作,認真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加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貧開發各項工作。
(二)目標任務
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模式,對4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工程;完成“雨露計劃”培訓600人,提高貧困農民勞務技能;完成160人獨居、散居貧困群眾的搬遷扶貧任務,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選擇4個村開展到戶增收項目,切實增加群眾收入;開展產業扶貧貼息貸款工作,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認真開展老區村建設,改善革命老區村發展條件;扎實搞好定點扶貧,深入持久開展社會幫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開展搬遷扶貧
堅持群眾自愿原則,對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扶貧對象實行遷戶并村,充分考慮資源及就業條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有序搬遷,把遷戶并村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小城鎮建設、產業聚集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引導搬遷對象向中小城鎮、產業集聚區、新型農村社區集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2016年計劃完成搬遷40戶160人,同時做好市級搬遷工作。
2.分類實施整村推進
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為著力點,促進貧困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實現貧困村整體脫貧。2016年計劃實施4個村整村推進任務,按照《河南省財政扶貧整村推進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重點用于村級道路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和小型農村飲水安全配套設備建設。
3.搞好雨露計劃培訓
加大“雨露計劃”培訓力度,促進貧困農民就業增收。以促進扶貧對象穩定就業為重心,以提高貧困農民職業技能素質為目標,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培訓就業農民向城鎮轉移。結合貧困村產業實際和需求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15年計劃培訓600人。
4.穩步推進到戶增收項目
選擇貧困人口比較集中和具有產業發展基礎的村,在改善生產生活基本條件的同時,以村為單位,實施到戶產業發展項目,實現增收目標。2016年計劃開展4個村,實施到戶產業發展項目。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總結
一年來,為貫徹落實《中共十堰市委、十堰市人民政府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全市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十發〔20XX〕6號)和《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十堰市“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十辦文〔20XX〕25號)文件精神,按照市委統一部署,我局作為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土地開發總公司、市建設工程管理處駐大川鎮唐家村扶貧工作組的牽頭單位,從唐家村的實際出發,牢牢把握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這條主線,以堅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貧困戶收入為目標,以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提高素質培訓為重點,充分發揮優勢,進一步加大幫扶工作力度,落實幫扶舉措,真正做到了認識到位、領導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指導到位,圓滿完成了年度扶貧工作任務,取得了較好的幫扶成效。
一、基本情況
唐家村位于茅箭區大川鎮境內,距十堰城區28公里,235省道穿境而過。全村共有村民小組6個,總戶數206戶,總人口742人,勞動力428人,黨員 23人,低收入貧困戶129戶。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95.7萬元,人均年收入5333元,貧困戶年經濟收入僅有2600元。
二、工作情況
(一)領導重視,迅速組建工作專班。8月4日全市扶貧攻堅片區推進工作視頻會議召開后,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黨組高度重視,迅速召開黨組會議專題研究駐村幫扶和干部結對幫扶工作。8月13日,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召集市土地開發總公司、市建設工程管理處負責幫扶工作人員專題研究討論駐村幫扶相關問題,并迅速成立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土地開發總公司、市建設工程管理處精準扶貧聯合專班,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楊厚菲任隊長,市機關后勤服務中心主任魯叔正、市土地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樊玲、市建設工程管理處副主任邢元星任副隊長,各單位抽調2-3名工作人員專職負責駐村幫扶具體工作。進駐后,與唐家村兩委班子結合,相應地成立了唐家村精準扶貧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確保了這次精準扶貧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
(二)精心謀劃,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在全面熟悉農村政策,明確駐村工作的主要任務、操作規程及技術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區、鎮“三位一體”產業發展規劃和唐家村實際情況,咬定產業發展目標,迅速制定出臺了《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駐村入戶工作規則》等工作制度,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強有力制度保障;經嚴格論證,制定唐家村精準扶貧6年長期規劃和各年度工作計劃,確保科學理性客觀,不虛不偏不空,不搞政績工程,不搞面子工程,真正為貧困戶辦好事辦實事。
(三)行動迅速,扎實開展結對幫扶。一是迅速駐村入戶到位。分兩批次分別組織局系統全體縣級干部和一般干部駐村入戶,并自掏腰包為每戶貧困戶送去500元慰問金,面對面傾聽群眾心聲,詳細了解村民家庭狀況、致貧原因、勞動技能、亟待解決的難題等情況,真心實意與貧困戶“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二是積極聯系配備科技特派員。根據前期摸底情況,根據唐家村產業發展需求,與市扶貧辦協調選派一名經驗豐富的科技特派員駐村開展科技服務工作。三是多渠道聯系企業駐村幫扶。按照“千企進千村”工作要求,積極主動與三家實力較強企業溝通協調駐村幫扶工作,多次組織相關企業負責人深入唐家村調研,力爭項目早日落戶。四是多方籌措資金支持村項目建設。籌措資金10萬元用于唐家村產業作業道建設,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五是組織開展醫療扶貧。在太和醫院、市人民醫院支持下,組織部分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赴唐家村開展義診送藥活動,接診200余人次;五是圓滿完成上輪扶貧工作。20XX年12月我局順利結束對大川鎮唐家村6年扶貧工作,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了各項扶貧工作指標。6年來,我局堅持真扶貧,扶真貧,唐家村人均經濟收入、人畜飲水質量、農村人居環境均得到大幅改善,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年來,我們基本摸透了村情民意,駐村干部腳印農家、情系民生,基本實現了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明顯轉變、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明顯增強、解決問題能力明顯提高、干群關系明顯改善、農村面貌明顯變化的目標。新的一年,我局在唐家村的扶貧攻堅工作仍會繼續,與唐家村兩委班子一道,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工作,不斷創造出新業績。
【精準幫扶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社區精準幫扶總結范文(精選6篇)12-15
精準扶貧工作總結03-28
衛生精準扶貧工作總結03-20
精準扶貧單位工作總結02-21
精準扶貧蹲點工作總結09-08
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精準扶貧的調研報告12-18
精準扶貧半年工作總結范文11-22
學校精準扶貧工作總結范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