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2017年度地方防震減災工作總結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和上級地震部門有力指導下,我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防御為主的方針,始終把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作為防震減災工作的根本宗旨,繼續全面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應急與救援三大體系基礎建設和能力建設,為確保全年工作目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我市加快推進 “兩個率先”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基礎服務。
一、今年主要工作
(一)圍繞提升監測預報能力,全面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體系管理。
一是牢固樹立“震情第一”觀念。根據省地震局要求,制定了《2017年度南通市震情監視和短臨跟蹤工作方案》和《南通市地震局重大震情評估通報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并印發各縣(市)、區,較好地強化了全市震情監視和短臨跟蹤工作管理。今年,共組織了4次季度會商和半年會商,對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和地震的預測意見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并形成意見上報市政府和省地震局。二是及時做好宏微觀異常報送和核實工作。按照《南通市宏微觀異常處置辦法》和《關于加強地震監測資料報送工作的通知》規定進行調查核實,嚴格執行省局周、月異常零報告制度。三是認真做好地震監測臺網運行和維護工作。市和各縣(市)、區地震局能夠加強強震網絡、測震網絡及臺網分中心的日常運行管理,及時排除故障,保持監測儀器設備和信息傳輸系統的正常運行。通州解決了蘇12井儀器設備故障,如東陽光島新建強震臺站建設施工完成投入使用。堅持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監測環境,對《南通市地震監測設施和監測環境保護規定》進行了重新修訂,由市十四屆政府第4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今年4月22日由市政府印發各縣(市)、區政府和各相關單位。
(二)圍繞提升行政服務,努力提升全市震害防御能力。
一是規范中介服務行為。按市政府統一要求梳理部門權力清單,配合市法制辦、物價局完善中介服務事項和收費目錄,同時壓縮了時限,安評時間由六十天加快到四十天左右,降低了收費,由原來最低二十萬普遍減少到二十萬元以下,提高了質量,評價報告送審后快速通過評審,受到省局和專家好評。二是積極參與 “多評合一”。根據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并聯審批規范中介服務的意見》(蘇政辦發〔2017〕17號)和我市相對集中審批權改革試點工作要求,認真參加“多評合一”相關討論會議和調研活動,并提出工作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全覆蓋全過程”監管機制,規范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限定評估范圍,除法律法規特別規定的重大項目外,一律不得要求建設單位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把需要開展評估的項目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嚴禁增加企業負擔。開展區域評估,在市政府批準的區域內,由當地政府出資并組織實施,一般性項目不再單獨組織地震動參數復核,企業根據區域評估結果直接報批,減輕企業負擔,簡化辦事手續。三是全面推行網上辦件。根據通政務發〔2014〕56號文件精神,積極引導申請人利用網上審批服務平臺提出申請,處理網上申請,反饋結果。今年以來的辦件全部通過網上完成,繼續保持互聯網網上辦件率百分之百。四是拓展窗口咨詢服務。今年以來,為市自來水公司崇海水廠、洪港水廠、星湖城市廣場、金海商業樓項目、南通沃格廣場、通海港口碼頭工程、華劇投資虹東花苑、南川園二期商辦項目、濱海園區華電項目、銀泰置業商辦樓項目、南通移動公司新辦公樓項目、通州區華融和生項目、啟東新村沙項目、綠潤置業如皋項目、海安人民醫院綜合樓、南通C12016地塊商辦樓、濱海園區中南商業項目、市急救中心、第二人民醫院急診樓項目、第四人民醫院擴建改造項目、通大附院門診樓等重大項目提供了咨詢服務,其中市區有六個項目已完成了地震安全性評價項目備案。
(三)圍繞提升地震應急能力,全面夯實地震應急基礎工作。
一是推進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抓好地震應急預案的修訂和延伸工作。做好《南通市地震局地震應急預案》修訂工作,收集征求意見,研究修改,于1月份印發。根據新修訂的《南通市地震應急預案》,組織市相關部門及縣(市、區)開展地震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加強地震預案體系建設信息跟蹤工作,做好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預案修訂指導、備案工作。二是做好“第三屆全省優秀應急志愿者評選”組織推薦工作。推薦的候選人7人獲“優秀應急志愿者獎”、2個單位獲“優秀應急志愿者組織獎”、2人獲“應急志愿服務事業貢獻獎”。三是認真做好應急基礎數據收集工作。積極參與“南通市應急指揮平臺”建設,認真研究行業特點,指導、督促縣(市、區)地震部門做好填報工作。做好本級相關數據填報工作,完成“揚州市高郵寶應4.9級地震應急工作案例”編寫等專項工作,共填報9類88張表格,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審核,報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四是做好地震應急基礎管理工作。組織好省市應急指揮系統視頻聯通、雙流測試工作,各項指標達到“好”的.標準。加強地震應急物資管理,定期對應急物資進行維護,確保地震應急器材、物資處于良好的狀態。參加全國(蘭州基地)地震應急救援人員初級培訓及全省地震現場工作技術培訓,參加“南通市應急管理骨干培訓班”。開展災情速報網絡人員信息更新,組織開展災情速報演練。
(四)圍繞提升全市防震減災意識水平,大力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根據省地震局要求,結合我市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實際,充分利用科普宣傳周、國家防災減災日(汶川特大地震紀念日)等時段,精心組織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活動。聯合有關部門,運用舉辦講座、組織演練、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全力推進防震減災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企業、進機關”活動,努力拓寬防震減災知識普及面。一是利用市科協網站,開辟“地震科普”專欄,努力拓展宣傳面。二是積極開展“平安中國”防災宣導系列活動,放映動畫片《樂樂熊奇幻追蹤》,故事片《512汶川不相信眼淚》、《前方后方》等6場公益電影,4000多人觀看了電影,好多同學還撰寫了觀后感,有22篇作品獲優秀“觀后感”被表彰。三是組織演練,地震、民政、民防等多部門組織防災減災進社區、進學校等活動,開展以地震應急為主線的“防災減災綜合示范演練”,組織市級層面示范演練2次,區級層面示范演練2次,其他層面演練2次,約6000人參加了演練。指導人民銀行通州支行開展地震應急演練。應邀協助通師二附小做好國際兒童基金會“安全校園”迎查活動。四是組織科普講座,用自編的PPT為社區居民做“居安思危防震減災”科普講座,利用自編的兒歌《地震來了不可怕》,為幼兒園的孩子講解如何避震、如何疏散等動作要領,向家長贈送《地震科普基本知識》、《地震應急基本知識》宣傳資料,深受孩子、家長的歡迎。五是加強創建督導,做好2017年第一批國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區申報材料審核、報送工作,我市有3個社區組織了申報,目前有12個社區創省級地震安全示范社區、6個社區創國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區、2個學校創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
2017年,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總體上穩步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的各項任務,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主動謀劃防震減災工作方面還有待提高;二是工作高標準嚴要求方面還有待提高。
二、2016年主要工作打算
我們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大及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法治國,始終把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作為防震減災工作的根本宗旨,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應急與救援三大體系基礎建設和能力建設。
(一)加強地震臺網管理,努力提高地震監測水平。
一是強化震情意識,規范監測管理。
二是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
三是加強群測群防工作指導。
(二)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努力提高地震應急管理水平。
一是抓好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工作。
二是組織開展多層次的地震應急演練。
三是認真做好應急基礎數據收集工作。
(三)加強科普宣傳力度,促進全民防震減災科學素質提升。
充分利用科普宣傳周、國家防災減災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日)、7.28唐山地震紀念日等時段,精心組織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活動。
(四)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力度,推進全市防震減災工作全面發展。
一堅持落實防震減災聯席會議制度。
二是指導縣市編制“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
【地震局2017年度地方防震減災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防震減災工作總結范文12-28
關于防震減災的黑板報內容:防震減災02-14
防震減災宣傳口號08-02
防震減災基礎知識問答05-04
防震減災工作自查報告04-12
防震減災宣傳標語14篇01-13
防震減災宣傳口號(精選100條)05-13
關于防震減災的手抄報資料06-02
小學防震減災工作的自查報告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