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精選9篇)
在廣播站鍛煉的同學們都知道,廣播前都會提前做好廣播稿,一份漂亮的廣播稿能提高節目效果,廣播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 1
各位老師、家長和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自古以來,中國就一直秉承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優良傳統。在后人看來,中國對道德倫理、長幼有序的看法十分嚴謹。從而形成了抱拳、鞠躬和跪拜等禮儀模式。孔子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對晚輩的教導、勸誡也被后人修訂成弟子規,作為學子在今后學習生涯中所參照的典范,把優良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而弟子規的第一章“入則孝”講的也是孝道,由此可見在古人眼里父母的位置是極高的。古有閔損蘆衣、黃香溫情,他們的行為處處體現出對父母的關愛與敬重。父母是生養我們的人,我們從不會走路到又蹦又跳,從咿咿學語到流利的演講,其中的點點滴滴都是依靠著父母而匯聚成今日的一片大海。他們就像是一棵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庇佑我們無憂無慮的成長。而等到這棵大樹老了、不再生長了、不再具有為我們遮風擋雨的能力了,就是到了我們該伸展枝葉、保護他們的時候了。當我們面對父母這種奉獻精神無以為報時,便油然而生出尊重。因此古人才把“孝”定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初讀弟子規時,就是以這兩句話為“入則孝”的基礎準則。我在家時,媽媽就經常叫我干一些小事,像端一杯水、關一下門或者扔一下垃圾。明明都是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卻偏偏要使喚我。久而久之,我也不太愿意做了。她叫我時,我不答應;她使喚我時,我便推三阻四;蛟S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使得心智也漸漸成熟了,在經過幾天傳統文化的學習后,我漸漸發現這所謂的小事中隱匿的幸福。當她使喚我時總賦予著她驕傲與自豪。像是親眼看見自己用心血栽培了16年的樹開了花、結了果的那種淺淺的幸福感。當她還在為我洗衣服時,我還躺在床上大哭;當她還在為我織毛衣時,我還在學步車里走路;當她背起生病的我跑向醫院時,我才剛開始記事?墒侨舾赡暌院螅斔凉u漸看不清東西時,我要當她的眼睛,為她端上一杯水;當她想要一件東西時,我要當她的手,為她盡力爭。划斔煲卟粍勇窌r,我要背起她,去到她想去的地方。我要用我的方式,來表達這16年來我對她的敬重。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蘊含著大量道德文明精髓。希望通過這次學習,能使每個同學從不同角度理解并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傳承并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 2
甲:采擷一縷陽光,編織成七彩的花環。
乙:留住一陣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丙:付出一份真誠,打造出溫馨的世界。
。簬ё咭唤z煩惱,讓快樂與我們同行。
合: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啦! 甲:我是廣播員
乙:我是廣播員
丙:我是廣播員
。何沂菑V播員
甲:我們的前幾期節目介紹了好多傳統的節日,如中秋節、重陽節、端午節、元宵節等等。今天我們與大家聊點什么呢?
乙:還是說說我們的傳統文化吧,我們的傳統文化特別豐富多彩,蘊含深厚。主要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刻、染織、虎頭鞋、唐三彩、面人等;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貼春聯、元宵鬧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等。
丙:你知道得可真多!說起傳統文化,“琴棋書畫”也是自古流傳的重要組成部分。“琴棋書畫”之首就是“琴”。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丁:是啊,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于首位。伯牙、鐘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征。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甲:我聽說過這個故事。當時的楚國有個讀書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歡彈琴,從小跟一位名叫連城的先生學琴。伯牙在這巍峨蒼郁的山野之中靈感涌起,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
到一個知音。一日,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贊嘆不已。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他在曲子中領會到這是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迸c子期結為兄弟,并相約來年中秋再在此地相會。第二年中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乙:伯牙子期的友情真是讓人感動!那我們今天就與大家一起來聽聽這中國十大名曲之一的《高山流水》吧!
丙:《高山流水》這首古琴曲可真是好聽!不愧為中國十大名曲!我還知道中國十大名曲分別為廣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漁樵問答、陽春白雪、瀟湘水云、陽關三疊、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醉漁唱晚。他們都是我國古樂的智慧結晶。
丁:你可真牛,這些知識都知道。這十大名曲中還有不少中國傳統器樂,我們也可以從中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齊: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弘揚祖國優良傳統文化吧!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 3
九九重陽節那天,佘老師組織我校同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懷著愉快的心情乘著校車來到敬老院。
同學們熱情問候老人們之后,為他們送上精心排練的節目,有的演唱、有的吹小號、有的吹黑管。在老爺爺老奶奶的掌聲中,我用小號吹奏一首叫《喀秋莎》的曲子。這是一首俄羅斯民歌。老人們聽見這首熟悉的曲子非常開心,他們眼睛亮了起來,合著曲子輕輕搖晃身子,有的`還哼了起來?粗先藗兲兆淼臉幼樱耶敃r的心情也很愉快。我演奏結束后,接著是黑管、薩克斯真是十八般武藝盡顯其才啊!大家表演結束后,我們和老人們聊聊天,我和其中一位老奶奶談得很開心,她很熱情,我們聊起了平時他們的孤獨,以及現在看到我們,感受到一種活潑,一種愉悅。
時間過的很快,我們結束慰問演出,乘上校車返回學校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其實,關心老人不一定非要在九九重陽節這一天,平時每一天都可以敬老。讓我們行動起來,關心我們身邊的老人吧!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 4
今天是九月九重陽節,有的地方稱做老人節,還有的地方稱做思親節。普遍的稱呼就是,重陽節、登山節、踏青節。重陽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人們進行著登山、旅游、插茱萸,摘樹葉,觀賞楓樹的紅葉風景。總之,人們對這個節日是很重視的。
我懷著喜悅的心情參加了旅游的隊伍,看到了香山的美景,見到了朋友與親人們的歡聚,不由我思念起我的故鄉,思念我的親人、朋友。我一路游覽、一路思念。
臨近下山時心里萌動了作詩詞來紀念這個節日的想法。靈感一來就舉筆寫下了如下宋體詞。清平樂.九月九思故鄉。
今天農歷九月初九,廣州也終于有點涼快了,此時若在家已經要穿毛衣了吧。每逢佳節倍思親,客居他鄉,總有點小小的鄉愁在心底。
廣州的白天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夜晚五彩斑斕,燈紅酒綠,嘈雜與匆忙沒有休止。
所謂的繁華不能給我任何的歡喜,總是想起家鄉的秋天,晚上,涼爽的風,吃著各種新鮮香甜的果實,望著天空閃爍的星星,想著朦朧美好的心事;那時的我眼睛很亮,心中有夢想,而夢想總是在遠方,年少的我相信,遠方充滿著難以述說的'神秘與美妙,遠方有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奇觀景致,遠方有很多讓我們激動好奇的東西;而今,遠離故鄉,來到所謂的遠方,每天所聽所看的人和事已司空見慣,終日的匆忙讓我眼睛無光,內心迷茫,年少的夢已經模糊,也許現在的我就在年少的美夢里,只是我已經沒覺得那么美好而已。
也許很多人來到這里都是為了淘金,并沒有把這當成一個家園,所以很多人找不到安全感和歸宿感,而由太多沒有安全感和歸宿感的人們組成的城市總會透露出一些冷漠;單位也有那么多本地人,年長的,年輕的,尤其是年輕人跟我們在一塊感覺不到什么隔閡,只是不知道他們年少的夢想是什么,是否也在遠方,但此時此刻他們肯定體會不到異鄉人的情懷。想家的感覺,其實挺好。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 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一代代傳承著千千萬萬的中華文化,它蘊藏著無窮魅力,使我們為之向往,使我們心生感觸。然而,在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后,我對中國文化的感觸更加深了。
中華文化不僅只有文學,它是由許許多多的東西組合而成。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諸子百家到四大發明,又從四大發明到數學醫學……這些都把中華文化裝點的燦爛生輝。
中華文化不僅僅是輝煌的成果,它更包含了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血。老子、孔子、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關漢卿、曹雪芹無不為中華文化做出了巨大的奉獻,正是因為他們的知識和精神一代代的傳承,才有了今天的中國文化!
中華文化還有著不可多得的精神。它熱愛祖國、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改革創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精神,才使我們的中華文化更加偉大,是中國更加富強!中華文化富含著許多傳統美德。它會從人格修養、尊師愛親、社會關愛、家國情懷四方面告訴你傳統美德的重要和感動人心在中華文化中,民俗特色絕對少不了。就拿我們熟悉的春節、春龍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潑水節、古爾邦節、那達慕這些比較重要的節日,都跟中華文化拖不了關系哦!中華文化不僅在中國占據至高的領地,在國外也廣泛流傳。通過絲綢之路去往的.各個地方,都有著濃郁的“文化味”。
中華文化的輝煌,是在于5000年以來許許多多豐厚的成果,付出巨大心血的文人墨客、不可多得的精神、感動人心的傳統美德、豐富多彩的民俗特色、廣泛流傳的傳統精神共筑而成的。他想永不可擊的長城一樣,扎根在我們的心中。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起來,繼續把偉大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吧!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 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中國,有白蛇與許仙真摯的愛情,有秦皇與漢武雄霸的才干,有嫦娥與萬戶偉大的夢想,有唐詩與宋詞不盡的哀怨。中國繼承大禹治水的智慧才華,愚公移山的鍥而不舍,運用女媧補天的精神與盤古開天辟地的膽識譜寫了中國古文化的傳奇與美麗,留下了彪炳千古的燦爛文明。
從“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杭州西湖到世界屋脊上莊嚴神圣的布達拉宮,帶給我們的是那無限的神往;從山水到國畫,從漢字到書法,帶給我們的是那不盡的贊嘆;從麻布到絲綢,從笨重的泥陶到精美的瓷器,帶給我們的是那千年榮耀的“China”。我曾癡迷于少數民族的服飾,它們古樸典雅而又各具特色。在苗寨中,人們依然保留著手工制衣的習慣。她們用臘染的技術以黑色為底,以粉紅、青色、白色等顏色為衣服配上花紋。姑娘們穿上這種衣服,更顯出她們的嫵媚溫柔,小伙子們穿上這種衣服,會愈發精神俊朗了。他們閑話自在,毫不遜色于國際時裝周上的模特。而如今,為什麼這個枯于野火卻長于春風的漢文化得不到發揚?它們像長城的方磚一樣方正敦厚,像黃河一般的雄壯悠遠,卻屢屢受到韓文化的`沖擊,難道是韓國文化優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文化嗎?我不甘心,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
楚人早朝的熊圖騰崇拜,同樣為韓國先民所景仰尊奉;《楚辭》中的千古絕唱,也反映在韓國最古老的詩歌里;每年五月端午,中國人吃粽子、賽龍舟,祭奠屈原,韓國江陵也舉行盛大的農耕祭祀活動——端午祭;江陵、襄陽、漢陽、漢江、洞庭湖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地名也出現在韓國的地圖上……這些現象僅僅是離奇巧合嗎?打開塵封的歷史,韓文化與中國文化究竟又有什麼淵源呢?我們應該崇拜韓文化嗎?對于韓文化,中國文化是否就要不由自主地為之傾倒嗎?那麼,這樣與被外國入侵中國領土又有什麼區別了?與其遣責韓文化的軟入侵,倒不如去發揚光大中國五千多年燦爛的歷史文化,畢竟東亞文化的根在中國!
一千前我們遙遙領先,一百年前我們一度落后,在這繼往開來的新時代,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中華文化,準確定位,發掘弘揚具有普世價值的中華文化,使之風靡世界。到那時,中國,我將再次為你而歡呼!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 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即使歷史將時間植滿滄桑,即使歲月叫囂著去謳歌新的篇章,即使文化的抉擇充滿迷茫,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依然執著的屹立,中華的文化依然閃爍著燦爛的光芒,永垂不朽,中華文化必將傲然于世界文化之林,獲得新生!站在喧囂嘈雜的大街上,舉目遠眺,迎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家家“肯德基”“必勝客”,華貴而高貴的店牌上一行行英文字母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刺眼炫目的歐式吊燈下是顧客們一張張滿足的笑臉,漢堡包,炸薯條在眼前肆意的經過,散發著令人迷戀的.濃郁香氣。而對面的中式餐館卻人煙稀少,掛著“停業轉讓”的招牌。
現在,正如人們所說:“中華傳統文化在走下坡路!蓖虼巴,不是被那一輪圓月吸引,而是被一張張“肯德基”的廣告紙驚煞住眼球,“情人節”“圣誕節”的號角滿天飛,那歐式的巧克力似乎比中國的月餅要好吃上萬倍。可是,你們忘了嗎?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腳下是中國的土地!確實,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不足之處,孔孟言論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似乎已經過時,古代不懂變通的封建繁瑣禮節被人們所唾棄,那些鬼怪神論也已經被信奉科學的年輕人所憎惡。人們不想點一支蠟燭,執一杯香茗來作得千古絕句,亦不想被那封建枷鎖束縛,更不想對孔孟有等人的言論分析概括,那些文化的弊端,隨歲月駛過像車轍一樣漸漸變得清晰,傳統文化的漏洞似乎被時間漸漸撕裂,變得越來越大。捫心自問,我們怎樣才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認真對待西方文化,讓中華文化獲得新生?是盲目的追隨外來文化,還是堅貞頑固的固守傳統文化,亦或是假借時尚名義,鼓吹低俗趣聞?不!絕不!我們不能把中華文化推向無知黑暗的漩渦,我們要讓中華文化獲得新生!
我們不能拋棄引以為豪的孔孟文化,但是要棄其糟粕,我們要拋棄里面的頑固教化思想,自覺抵制奴性思維,認真品味中秋,端午節日背后的豐富文化背景,積極引進西方文化,以合理尊重的態度對待,不盲從,不追捧;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傳統文化的陣痛不可避免,中華文化只有割去糟粕,吸收出色文化基因,才會獲得新生。我堅信中華文化新生,我期待中華文化新生!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 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現代的青少年們都比較喜愛唱歇,也特別愛追星,當然這也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愛好。娛樂節目多得讓人眠花繚亂,電視上總是會播著很多娛樂、音樂方面的節目,人們好像漸漸地遺忘了本民族的文化內涵,追求著時尚而新穎的娛樂活動。在大多數人的心中肯定認為,只要自己多才多藝,歌唱得好就可以一舉成名,但他們或許不知道,在那些成功人士的`身后,又背負著多少的負擔,又流過多少汗水和淚水。有很多音樂愛好者被淹沒在滾滾紅塵中,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勇敢,而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競爭太激烈了。社會也需要傳統文化來加快發展,不是因為現代人不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而是他們不懂得用怎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發展文化。
我們中國的漢字有深厚歷史,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等人們懂得如何發揚文化后,電視臺推出了各類的文化類節目,這使人們感到新奇,于是引發了文化熱潮。有很多人積極涌躍地參加文化節目,比如一些《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等,都以很簡單純樸的方式引導人們關心關注文化,傳統文化并沒有被遺忘,而是漸漸地得到弘揚和發展,這些文化類節目使傳統文化重新被人們崇拜和追求,人們再也不只是簡單地追星了,現在還有更淵博的知識文化等著他們去探索和發現!
我們應該號召全人民都弘揚傳統文化,讓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得以更好發展。娛樂只是閑暇之時用來放松心情和愉悅身心的,傳統文化才是根本。人不能忘本,所以,我們也不能忘記傳統文化。
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們,更應該從現在做起,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了解各種文化的內涵,為民族文化的發揚做出自己的貢獻,盡一份力!
傳統文化不能遺棄,弘揚傳統文化最重要。不忘根,不忘本,是最基礎的做法。我們要做到文化第一,娛樂第二,選擇最佳方式,發揚傳統文化,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在娛樂中發揚文化,在發揚文化中體現娛樂。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 9
男:九九重陽望秋空,金菊紅葉染秋風。
女:秋思秋情緣秋起,舉杯邀月秋正濃。重陽節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但給我的感覺,還是意味深長,難以忘記的。
男:為什么說是意味深長,難以忘記的呢?而我卻不覺得。
女:哈哈,不知道了吧!其實,重陽節是小輩孝敬長輩的節日。
男:哦?是嗎?
女: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聽我說一下重陽節的來歷吧: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吃蓬餌、喝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妻戚夫人被呂后害慘后,宮女賈某和呂后都被逐出了皇宮,將這習俗傳入民間。
男:我知道了。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重陽節的習俗嗎?
女:誰不知道?那就是吃糕呀!
男:那你知道吃糕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嗎?
女:不知道。
男:那就聽我慢慢道來吧:東漢時,有一個叫恒景的人,父母雙全,日子過得不算好,但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來了:他們的村子害起了瘟疫,他的父母病死了。恒景小時侯聽大人們說過:“這里住著一個病魔,他走到哪里就把病帶到哪里!焙憔皼Q定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病魔,為民除害。他聽說南山上住著一個大仙,便決定上山拜師學藝。大仙給恒景一把劍,恒景早起晚睡地開始練了。一天,恒景正在練劍,大仙對他說:“今年九月初九,病魔還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闭f完,就用手招來一只仙鶴,把恒景載回家鄉去了。恒景回到家鄉,就把大仙的話對大家說了一遍。
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他就帶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并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病魔不敢前進。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魔。安排妥當后,他就帶著寶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病魔。不一會兒,病魔就出來了,忽然看見人們都在山頂上,便沖至山下,卻被酒氣和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恒景手中拿著寶劍,便與他戰斗,戰了幾個回合,病魔斗不過恒景,便轉身就跑。恒景嗖的一聲射出寶劍,一眨眼,病魔就被釘死在地上。從此,那里的百姓再也不受病魔的侵襲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一代代的傳到現在,現在的人就把吃糕代替了登高。同學們,你們還知道重陽節的那些習俗嗎?知道的話就趕快來大隊部回答吧!
合:重陽節也是思念故鄉的節日,茱萸一支寄深情,人共佳節醉秋風。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
【中國傳統文化廣播稿】相關文章:
中國夢的廣播稿07-11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12-13
關于中國夢的廣播稿07-13
中國傳統文化古籍大全03-17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包02-14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心得感悟06-27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袋02-14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素材02-14
中國夢校園紅領巾廣播稿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