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度表彰大會》觀后感
在剛剛落幕的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3年度表大會上,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年度影片和年度導演兩項大獎的空缺,跟某些喜歡下“雙黃蛋”甚至“N黃蛋”的國內電影獎項比起來,導演協會此舉不可謂不意味深長。
按照本屆終評委主席馮小剛的說法,現在已經到了“回歸電影本體、電影夢想的時刻”,導演協會的這個年度表彰大會不是圈子里的人自娛自樂,不發安慰獎,空缺兩項大獎是為了更好的樹立“一個需要大家努力踮起腳才能達到的標準。”——毋庸諱言,當前國產電影的藝術質量并不能令人滿意,罵國產片幾乎成為了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作為導演協會的選擇,空缺也可以說是有自知之明。
如果作類比的話,中國導演協會的這個年度表彰倒是頗似奧斯卡——當然在影響力、公信力等層面尚不能與奧斯卡相提并論,但從評選方式上來看,卻與奧斯卡的“業內同行評選”方式如出一轍,而且導演協會云集了目前國內分量最重的一大票電影導演,由他們來評選出的影片、導演等獎項,含金量毋庸置疑,而且這次年度表彰大會上該空的空,該發的還是照常發——有些提名者趕到現場卻并未得獎,有些獲獎者并未出席還是拿了獎,這就是按照實打實的評選結果來頒發的,而不是照顧某些明星的出勤率。
導演協會此番在提攜青年導演的表現上也可圈可點,《致青春》《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等片都獲得了不同獎項的提名,最終《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導演李睿珺榮膺年度青年導演獎項,作為一名80后導演,看來年輕人得到了前輩們的一致好評。而且此片與《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都是不折不扣的獨立藝術電影,在當下影市勃興商業洪流滾滾的環境下,不少年輕導演取得了相當好的票房成績,而在此次表彰大會上,導演協會的傾向愈發顯得饒有深意。
年度港臺導演給了《中國合伙人》的陳可辛,算是對港臺導演深入內地題材的有力獎掖,而年度編劇給了《北京遇上西雅圖》的薛曉璐,應當說,這也是對藝術性與商業訴求相結合的`鼓勵。電影事業的繁榮,需要多元、立體的電影作品的充分配合,既要有獨立制片的藝術電影,也要有主要基于票房考量的商業大片,但對于“年度電影”和“年度導演”這樣分量最重的榮譽而言,想必是商業性和藝術性結合的相得益彰才能配得上——而且藝術追求和票房價值并非絕對的二元對立,從質量上區隔,無非有“好電影”和“壞電影”的區別,導演們評選電影,就是從電影作品的本身出發,至于其票房成績如何,并非考量的因素。
相信這一次兩大獎項的闕如只是一次“偶發空缺”,空白的獲獎欄是為了更好的刺激導演們的藝術夢想,不過,說來說去獎項其實都是浮云,更重要的是對電影的執著,獎項可以偶發空缺,但導演們對電影的夢想必須常駐——從這個意義上講,導演協會這次的空缺表彰倒是打中了命門。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度表彰大會》觀后感】相關文章:
攝像導演簡歷封面12-22
動畫制作導演簡歷范文06-21
導演專業好就業前景12-21
協會代表發言稿11-22
社團協會活動策劃書03-07
排球協會活動策劃書04-24
手語協會活動策劃書12-25
文藝協會活動策劃書03-11
度快遞工作報告01-05
職場成熟度測試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