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中國機長觀后感8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機長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機長觀后感1
十一長假里,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去看了電影《中國機長》。看這場電影是小朋友提議的,因為他喜歡各種交通工具,這部電影的名字很吸引他。
電影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事情發生在20xx年5月14日,恰逢我的生日。
故事情節大家都很清楚了,我只想聊聊在電影中我非常喜歡的人:乘務長。喜歡她是因為她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非常出彩。
我開始喜歡上乘務長,是在飛機平穩飛行時,頭等艙那位難搞的乘客,吃飯時故意刁難,不停地在粥和面條之間換來換去,乘務長始終耐心而禮貌,不卑不亢。頭等艙乘客說了一句耐心尋味的話:“一個端茶倒水的,哪兒來的自信?”
乘務長對他耐心細致服務,他為何會說這句話呢?
乘務長的自信傷到他了嗎?
可能還真的傷到了。
因為他缺乏自尊,缺乏自尊的人很難給出別人尊重,他要么會高看你,要么會低看你,因為他的內在關系模式就是傾斜的,人給不出他沒有的東西。他需要乘務員用仰視的姿態填補他內心虛弱的空洞。
乘務長會因為他的態度受到傷害嗎?聽到這樣的話肯定會不舒服,但是我相信乘務長已經修煉到一定程度的寵辱不驚了。寵辱不驚的人不會輕易認同別人的.投射,你喜歡我我也這樣,你討厭我我也這樣,因為自我價值感很充盈,所以不會輕易認同別人的投射,內心穩穩的,八方吹不動。
人際關系的本質就是投射和認同。但是別人之所以能投射成功,是因為你心里有鉤子,如果你沒有鉤子,別人就勞而無功。比如如果你很自信,別人看不起你,你根本不會受傷害。
后來飛機風擋碎了,到了電影的高潮部分,乘務長的堅定和冷靜是整個客艙的定海神針。
面對乘客的混亂,她喊話“我們需要你們的信任”,“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為什么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
她喊話:“請相信我們的機長,我們會一起回去。”
而后她的每一次操作,都體現了專業的職業素養。乘客之所以最終安定下來,除了她傳遞出來的堅定,還有她體現出來的專業和責任心。
這部電影的演員也選得很好,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眼神里面有一小簇月光,是一個有心事的女人。從一出場落寞的眼神,到命懸一線時在座位上轉動婚戒,都暗示出背后還有故事,至于是什么故事,電影沒有交待。這就是平凡人的生活吧,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誰都是一地雞毛。但無論世界變得如何混亂與殘酷,我們也能決定以怎樣的姿態好好活著。
中國機長觀后感2
一個溫馨的問候,幾句調皮的搭訕,一段沉痛的過去,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個驕奢的內心,一個純潔的心靈,一個懵懂的女孩,一個經驗豐富的機長,冥冥之中將這一群人捆綁在了一起,經歷了一場生死輪回。
一個美好的清晨,嘻嘻哈哈的歡聲笑語中夾雜著緊張的氣氛,一個名叫8633的航班從重慶飛往了拉薩,飛機上的一切跟往常一模一樣,大家都處于放松的狀態中。突然,飛機的前擋風玻璃破裂,副駕駛員被半截身體被吸到外面,裸露在空中,整個飛機瞬間的變得混亂不堪,女孩的哭聲,少女的抱怨,男人的憤怒,所有人的恐懼,可是這里有五名肩負神圣職責的乘務人員,他們迅速維護機艙秩序,幫助乘客帶好氧氣罩,安撫大家的情緒,雖然自己的內心也是無比恐懼,但是他們依然選擇堅信機長,依然堅守自己的職責。
了救回裸露在外面的副駕駛員,機長操縱飛機以3000米每分鐘的速度下降,就在即將撞機的瞬間,將飛機拉起,就是這一完美的動作才將副駕駛員救回艙內。在8400米的高空,飛機已經釋壓,機長目前的職責就是想辦法盡快的讓飛機安全著陸,而距離自己的最近的機場就是成都雙流機場,可是在返回的航線中,前方是恐怖的雷雨云,繞行幾乎不可能,強行穿越無疑是將自己扔進了攪拌機,就在這關鍵的時刻,機長在空中盤旋一周,以他豐富的'經驗尋找到了一條可以穿越的通道,機長劉長健以其高超的技術成功的穿越了幾乎不可能的穿越的云層,挽救了一百多名乘客的性命。最終使得8633次航班成功降落。
8633次航班的成功降落確實是航空一次值得銘記的事件,象征著我國航空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卻也警示著我們每一名航空人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精準無誤的完成我們的每一項工作。
在8633次航班從失聯到安全降落的過程中,指揮部門迅速做出反應,安防人員,醫務人員等嚴陣以待,乘務人員積極維護秩序,機長及駕駛員在人類的體能邊緣掙扎著等等一系列的配合才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
在災難面前我們人類表現的那么脆弱,卻又是那么的強大。每一個人都肩負著家庭的責任,每一個崗位都肩負著國家的使命,所以請珍愛生命,敬畏崗位。
一部《流浪地球》、一部《中國機長》標志著中國電影的飛速發展,為中國電影點贊。
中國機長觀后感3
《中國機長》自國慶前夕上映以來,創造了20多億的票房佳績,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反響。近日,我有幸參加工會組織的觀影活動,再次重溫了這部充滿英雄色彩、感人至深的影片,感慨良多。
影片取材于真實發生的事件。20xx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突然破裂脫落,機組實施緊急迫降。機長劉傳健在自動駕駛完全失靈,儀表盤損壞,無法得知飛行數據的情況下,展示出驚人的冷靜和高超的駕駛技術,完全靠目視人工操作,將飛機安全降落成都雙流機場,確保了機上一百多名乘客的生命安全,正是整個機組包括乘務員在內沉著冷靜應對,成功化解了一場飛行災難。我們看影片看的都驚心動魄,我想真正經歷過生死時刻的一百多名乘客會更加刻骨銘心,更加感恩機長和整個乘務組所做出的挽救努力。
我們常說英雄,也總認為英雄離我們很遠,殊不知當意外災難突然降臨時,總有力挽狂瀾的英雄出現,總有英雄為我們負重前行。捷克著名作家伏契克說過,英雄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所需要的事。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英雄機長劉傳健的故事讓我感受到,或許每個人的.生活并不波瀾壯闊,或許每個人的事業不會驚天動地,但只要我們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嚴謹的工作作風、精湛的專業技能,都可以在追夢路上把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體現在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責任意識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在不懈奮斗中放射出人生的奪目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劉傳建這樣的機長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中國機長。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英雄人物。在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英雄人物永遠是催人奮進的精神坐標,英雄精神永遠是照亮我們奮力前行的時代火炬。我們要從學習英雄人物、英雄精神,從英雄身上吸取優秀的品質和精神,把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時工作崗位上,在奉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努力把每一項工作做出不平凡。
中國機長觀后感4
不知不覺,我們的祖國迎來了70歲的誕辰,70年的風風雨雨都讓炎黃子孫銘記于心,更愛祖國!
國慶小長假期間,看了一部電影——《中國機長》,其中愛國愛民、強烈的使命感令我震驚,而且受益匪淺!
電影根據真實的民航事件改編,主要講述20xx年5月14日,四川飛往拉薩的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樣飛躍青藏高原,在萬米高空,駕駛艙副駕駛側的右擋風玻璃毫無征兆地爆裂,脫飛。艙內瞬間失壓,狂風灌進,氣溫驟降到零下40攝氏度,這種狀態下,人們根本無法生存,飛機的儀表盤都已被狂風掀翻,副駕駛員半個身子被吸出窗外,被冷空氣狂野狠抽,他全身發紫,還好安全帶與機長強有力的手將他艱難地拽回了艙內。“冷風如利刃,凜凜狂風折”,在這種危機之下,機長劉傳健依然保持了極端的冷靜——
回顧鏡頭——機頭的擋風玻璃猛然碎裂、飛向太空,乘客們陷入高壓、狂震、缺氧的惡劣環境中。劉傳健機長依然強耐嚴寒、關節疼痛、保持清醒、信念堅定與死神抗爭。他從容不迫地駕駛著飛機,并向機場發出求救信號。可由于某種原因,機場起初只能聽到機長的呼叫,后來便失聯了。而此刻,機長面臨兩個艱難的抉擇:一、不管乘客們的安全,繼續飛往拉薩。二、穿過層層電閃雷鳴的烏云之海。茫茫宇宙,雷云密布,鬼哭狼嚎四起,渺小的飛機可憐地穿梭于面目猙獰的宇宙中,它隨時被雷劈、撞冰山、俯沖而墜……面對乘客的極度恐懼與絕望的尖叫,劉機長堅如鋼塊,沉穩駕駛操控。乘務員一遍又一遍地通過廣播安撫乘客:“相信有能力有信心處理好”,最終迫降成都機場,化險為夷!我懸著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敬佩之余,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使機長這么膽大、心細與淡定?哦,明白了,是機長的'使命和人民對他的信任!
是啊,作為機長,他有著光榮的使命,更何況他肩負著128個鮮活的生命,幸福的家庭!
我們應該學習英雄們遇事冷靜、謹慎細致、不畏險阻、勇往直前的風范與精神,堅決不做困難面前的逃兵、懦夫、蠢者,用智慧、毅力、技術,科學地解決一切艱難險阻!
中國機長觀后感5
去年,川航8633遭遇險情那天,我在家中焦急的等待消息,待得知他們平安落地后,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除了當班機組人員過硬的綜合能力感動到了我,那天,同在一片藍天中正在執飛行任務的飛行員們,都在不間斷的呼叫:“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四川8633,聽到請回答”,那是一種民航員工才能深入體會到的艱難與不容易。這句重復的話語雖然簡單,但它承載著人們對128名旅客和機組人員擔心與祈禱,也令我們仿佛置身事發現場,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我們知道,建國七十周年獻禮影片《中國機長》改編自川航英雄機長劉傳健的真實經歷,真實展現中國民航精神。影片由劉偉強執導、李錦文監制,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于9月30日全國公映。
電影里面可以看到萬米高空最為驚心動魄的瞬間:風擋瞬間破裂,副駕駛被吸出窗外,座艙釋壓……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劉長健由于強大的氣流沖擊無法佩戴氧氣面罩,屏住呼吸,咬緊牙關,在低溫和缺氧狀態下拼盡全力控制飛機;歐豪飾演的副駕駛徐奕辰忍受著凍傷和劃傷,仍然以出色的意志力輔助機長進行特情處置;杜江飾演的第二機長梁棟則拼盡全力返回駕駛艙,不停呼喊試圖與地面取得聯系,持續報告特情信息;而張天愛、李沁、雅玫、楊祺如飾演的乘務員和高戈飾演的安全員也各司其職,指導旅客使用氧氣面罩,并對全體旅客進行安撫以及協助,以專業素養持續守護著所有乘客的安全。在危急關頭,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畢男則發揮了“定心神針”的作用,一番獨白既讓119名乘客的狀態緩和下來,也道出了民航人的責任與擔當:“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請相信我們的機長,我們會一起回去!”
《中國機長》完美還原了民航平安的幕后英雄。在這個天空里,只要天上有飛機正在飛行,地面就會有空中交通管制員進行指揮,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有著約7000名“空中交通警察”晝夜交替,24小時不間斷的進行管制工作,他們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鐘,確保著我們飛行的平安。
中國機長觀后感6
《中國機長》是根據原型故事川航事件改編的,所以真實性更加震撼人心。20xx年5月14日,3U8633航班從重慶飛往拉薩。起飛40分鐘左右,駕駛室玻璃突然破裂,駕駛設備也失控。面對險境,機長劉傳健冷靜應對,空乘人員全力配合他,最終,飛機平安降落。
當我看到擋風玻璃破裂,副駕駛一半身子吸出窗外,我的心都緊張得感覺不能呼吸了,那可是在近萬米的高空啊,更為驚險的是機長一手拉著副駕駛的衣服,一手還要操縱飛機。
整個影片中機長話語不多,但他的沉著冷靜以及高超的駕駛水平更讓人折服。在飛機玻璃破碎的情況下,巨大的噪音,使他無法與第二機長和副駕駛員進行語言交流,更聽不到任何無線電信號,只能通過手勢相互提醒,確認飛機的飛行航跡和高度。一度他們和指揮中心失聯,返航途中遇到的雷積云,這些情節凸顯了機長的沉穩和冷靜,讓觀眾折服。盡管心里知道真實事件是飛機最后安全著陸的',但觀看影片時我的心一直是揪著的。
影片中乘務長在乘客一片恐慌,整個機艙一片混亂的情況下,她明亮堅定的眼神,清晰動人的話語,氣場的強大鎮住了所有的乘客,讓我潸然淚下。是啊,在危機到來之時,需要的是冷靜,需要的是支持,他們也是父母眼中的兒子、女兒,也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影片中整個乘客的表現很真實,很生活化。
還有一個不能不說的角色,副駕駛歐豪飾演的徐奕辰,有點可愛,有點調皮,一只眼睛腫到睜不開,手臂凍到發紫,著實讓人心疼。坐在我身邊的兩個臭女人看到這個鏡頭,居然會笑出聲了,我當時就想問一下:“你們還是人嗎?”
飛機最終安全降落在機場,管理局的人員走到駕駛室,看到所有的玻璃全沒了,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轉過身來,緊緊地握住機長被凍紫的手,一切敬佩和感動都通過手心的溫度,傳遞在這一握之中,那感人的一幕讓人難以忘懷。
最后機長說的一句話:“敬畏生命,敬畏責任,敬畏規則。”讓人感動到流淚,飛機在那樣極其驚險的情況下能安全返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可是他還在為自己的機組人員,沒有按時把乘客送到拉薩在致歉,這是何等讓人感動的責任心啊。
整個影片太讓人感動,太震撼了。
中國機長觀后感7
昨晚去湛江赤坎·愛華廣場觀看《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劉長健機長,他在災難面前表現出:敬畏生命,敬畏職責的崇高使命!
《中國機長》這部電影有很多值得我們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學習和借鑒經驗!
一、準備周到
乘務員和機長在飛機起飛前對飛機的檢查細致到位,不放過任何死角,機長對機身和機艙操作系統每個部位和每個按鈕都做好排查工作。乘務員對飛機艙內乘客座椅,儲物柜,通訊設備,電源開關等都做好排查隱患工作。
二、組織有序
乘務員組織乘客們有序就坐,特地安排人員扶著老人和小孩上飛機,確保每一位乘客順利上飛機,上飛機后一一排查,提醒各位乘客把手機打開飛行模式,確保飛機通訊系統不受干擾。
三、團隊協作
乘務員和乘務長之間工作協調到位,可謂無縫對接,機長和副機長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在遇到災難面前,他們依然保持團隊協作,各就各位,乘務長組織乘務員做好各種應急措施,副機長給機長帶氧氣面罩,才不至于因為缺氧而失去意識,機長的'狀態關乎全機艙乘客的安全,最終團隊協作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關鍵時候作用非常大!
四、臨危不亂
我們作為乘客,包括我自己,可能遇到這種情況,估計是無法保持鎮定,其實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我覺得我們確實得配合乘務員的工作,只有相信她們,配合她們工作才能拯救自己,因為她們是專業的,聽從乘務員的組織安排,做到臨危不亂,乘務員在危機時刻,鎮定自若地指導大家系上安全帶和戴上氧氣面罩,讓大家不至于因為缺氧導致昏迷,不管面對任何困難,我們都應該保持頭腦清醒,臨危不亂,正確處理,果斷應對,克服困難。
五、職責所在
乘務員同樣缺氧,有一位乘務員因組織大家戴上氧氣面罩過程中被甩飛機艙上面摔下來,差點丟失性命,她們同樣危險,但是為了飛機上119位乘客的安全,她們在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守護乘客安全,另外,機長在災難來臨之際同樣敬畏職責,不管如何,都要把119名乘客安全帶回四川,職責所在,不容辜負,他們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爸媽,他們又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孩子,機長和乘務員必須堅守崗位,敬畏職責,敬畏生命。
中國機長觀后感8
《中國機長》這部國慶檔熱門電影,筆者看后思緒萬千。
首先,這部影片改編自一起真實事件:20xx年5月川航3U8633迫降事件。
在高空飛行中,飛機駕駛艙的一塊擋風玻璃突然破裂,歐豪飾演的副駕駛半個身子瞬間被吸出艙外,張涵予飾演的機長憑著多年的專業素養,沉著冷靜處置,最終把機上的119名乘客全部安全帶回了地面。
我想說的是,硬核實力派演員張涵予,真正把一位硬漢機長演活了,讓筆者幾次感動淚目。
而袁泉飾演的'乘務長,是“穩定軍心”的存在,控制室里靠機長,機艙里就靠她了。
她像一枚定海神針,穩住了119位乘客的情緒。一位乘客在最后下機時激動地對她說:“你要不是女的,我真想喊你一聲大哥!”
這部電影的成功,張涵予、袁泉功不可沒。歐豪、杜江、張天愛、李沁等演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中國機長》表現的是中國航空史上的一次奇跡,川航機組人員事后都獲得了不小的獎勵,機長被授予“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稱得上實至名歸。
走出影院,很多觀眾也像筆者一樣,紛紛發出叫好聲。不過,在贊揚英雄的“熱潮”之外,筆者卻有另外一些思考。畢竟,這是一起迫降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玻璃破碎?影片中似乎仍沒有交待。
據權威媒體報道,迫降事件發生后,中國民航局成立調查組。在該事件發生一年后,有關部門已提交了中期調查報告,但最終的調查還沒完成。
有業內人士表示,類似的飛機故障原因調查,既是一個科學、專業的過程,也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可能不是短時間就可以下結論的。但筆者認為,《中國機長》大熱,社會關注度較高,希望相關部門在符合相關程序前提下,盡快查清事故原因,回應公眾的關切。
航運具有特殊性,安全怎么強調也不為過。
在筆者看來,《中國機長》不僅是一部戰勝困難的英雄片,也是一部安全教育片。
在影片結尾,乘客們為英雄機長歡呼,稱他為“救命恩人”。但機長走出機艙后第一件事,卻是深深鞠躬,向乘客道歉:抱歉,沒能把大家安全送到拉薩。
一位現實中的機長在看過《中國機長》后評論說,在航運界,沒人想當一位英雄,只想把大家平安送回家。
影片提醒我們,尤其是那些從事公共運輸等行業、涉及公共安全的人們:敬畏生命,切實履責。
【中國機長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機長觀后感08-15
中國機長的觀后感08-15
中國機長觀后感06-13
《中國機長》觀后感06-13
中國機長的觀后感11-23
《中國機長》的觀后感11-22
《中國機長》觀后感05-16
中國機長觀后感05-29
《中國機長》電影觀后感09-01
電影中國機長觀后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