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決戰》觀后個人心得和感慨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決戰》觀后個人心得和感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決戰》觀后個人心得和感慨1
毛澤東為實現用5年左右時間打敗蔣介石的戰略目標,指揮劉鄧、陳粟、陳謝3路大軍經略中原,強調指出:“中國歷史告訴我們,誰想統一中國,誰就要控制中原。今天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誰手了。”這就有了三大戰役中的淮海戰役。在淮海的戰場上,民工的支前是戰役中最動人心弦的一幕。在戰役期間,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極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戰爭。這四省共出動民工543萬人,其中隨軍常備民工22萬人,二線民工130萬人,后方臨時民工391萬人;擔架20.6萬副,大小車輛88萬輛,挑子30.5萬副,牲畜76.7萬頭,船只8539艘;籌集糧食9.6億斤,運送到前線的.糧食4.34億斤。人民提出的口號是“傾家蕩產,支援前線,忍受一切艱難,克服一切困苦,爭取戰役的勝利。”淮海戰役的意義重大,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嚴重動搖了國民黨上下的獨裁夢想。同時,我軍的力量大增,士氣高漲,大大增強了解放全中國的信心。此次戰役的勝利結束,標識著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統治的瓦解。為渡江戰役的勝利展開打好了基礎。淮海戰役中全民皆兵,最后取得了空前的勝利。讓我們體會到堅實的基礎,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就像大廈無地基就不能豎立在地面上一樣,根基的穩固也是事業成功的保障。
《大決戰》觀后個人心得和感慨2
我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講到恐龍的時候還是用德國發現的始祖鳥化石做例子,那時國內還沒有發現什么很重要的恐龍化石。但是這些年來,在中國的重要發現層出不窮,而且不僅限于恐龍,幾乎在古生物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中國,以及中國的研究者們,正在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本書的審校推薦邢立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這位中國地質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號稱“單槍匹馬將一所大學拉入全國一流的行列”。據說他博士畢業那一年,中國地質大學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排名頓時進入了前200,位列中國高校第26名。
其他領域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家耳熟能詳的`寒武紀大爆炸,最初的化石證據集中在加拿大的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但近些年來,貴州凱里生物群、云南澄江生物群、湖北清江生物群等地的發現,讓中國成為寒武紀古生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主力。
其實看這本書也能意識到中國科學者在古生物學研究中的日益重要性。以往外國人所寫的科學故事里,中國、尤其是中國科學家通常是缺席的。但在這本書里,從開頭到結尾,中國科學家有著自己的篇幅和自己的故事。
當然,最重要的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能夠為對推動科學進步做出越來越多的貢獻,這是全人類的幸運。
【《大決戰》觀后個人心得和感慨】相關文章:
感慨人生和生活的經典語錄04-07
個人的感慨說說05-09
個人感慨心情說說01-17
春晚個人觀后心得05-23
建筑實習心得感慨06-09
關于小時候和長大后的感慨說說03-30
遠程教育的個人收獲和心得10-08
客服服務人員個人心得和收獲12-20
一個人的感慨說說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