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

時間:2023-07-11 15:50:24 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范文(通用6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靵韰⒖加^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范文(通用6篇)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 篇1

  2016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的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國已經發射了“長征七號”火箭和“天宮二號” 空間實驗室,還將在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這將在全國掀起新一輪關注航天、關注科技創新的熱潮。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央電視臺的支持下,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國航天十二院)與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以高標準制作了專題紀錄片《國家記憶(錢學森與中國航天60年)》。該片共采訪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總體設計師孫家棟院士、載人航天工程原總設計師王永志院士、“神舟五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等24位專家,拍攝了原國防部五院舊址、火箭研制廠、風洞實驗室、錢學森圖書館等10多處現場,查閱了大量歷史檔案。

  經過近4個月的緊張工作,順利完成了所有拍攝和制作工作,將于10月7日20:00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

  該片共包括5集,分別是《艱難歸國路》、《命運的抉擇》、《長箭趁東風(上)》、《長箭趁東風(下)》和《巡天第一星》。該片形象地反映了在毛主席、周總理和聶榮臻元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領導下,錢學森帶領航天科技工作者創建中國航天事業和研制“兩彈一星”工程等重大歷史事件,內容豐富,史實確鑿,畫面震撼,情節感人。該片也是我國今年計劃播出的、唯一一個紀念錢學森與航天事業60周年的'專題片。

  在同類記錄片中,本專題片實現了多個突破:

  首次反映了錢學森主動尋求歸國的艱難歷程。錢學森雖然具有優渥的科研生活條件,但是,為了回到新中國,遭受了多重磨難,最后想盡辦法回到祖國。

  首次展現了系統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錢學森帶領航天人探索出來的系統工程方法;該片反映了航天系統工程產生、發展和應用到社會經濟領域的全過程。

  首次披露了許多重要歷史事實,包括蘇聯專家幫助研制“東風一號”導彈、國家困難時期航天工程“下馬”之爭、兩次啟動衛星研制工程等。該片在歷史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都達到一個新高度。

  該紀錄片在送審時,得到了張文臺上將、錢永剛教授、“錢學森與中國航天課題組”專家、北京出版集團和中國航天十二院領導的高度評價。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 篇2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兩彈一星元勛,是共和國永遠的豐碑。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科學界的一代偉人,錢學森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彪炳史冊的科學成就,還留下了彌足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觀看紀錄片《錢學森與中國航天60年》,我得以進一步了解錢學森的感人事跡,體悟錢學森精神的內涵。這部紀錄片也喚起了我高中時觀看電影《錢學森》的時留下的記憶,聯系二者的內容,我的心中頗有感觸。

  錢學森是一代科學巨人、中華優秀兒女的典范,他的成就可以說是高山仰止、大海無邊,雖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取得像錢學森一樣的成就,但是我們仍應學習他的偉大精神——作為我國著名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錢學森教授的一生為中國的航空和國防事業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他擁有著一顆赤誠火熱的中國心:他放棄了美國良好的生活條件,毅然選擇回到國內,回到一個在外國人眼里,被視作是一個農耕社會的新中國。即使被美國人軟禁,即使已經失去了教授的職位和地位,即使有無數的美國間諜監視著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沒有向惡勢力低頭,依然堅持著自己回國的信念和執著;貒,為了新中國的國防事業和航天事業,為了新中國億萬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堅持著科學研究。他放下了身為天之驕子的些許傲慢,堅持帶領所有人學習導彈技術;他放下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堅持在前線指導工作。他為我國的科研付出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他偉大的另一面。與此同時,他對科學的精神同樣令人欽佩。在回國建設時,他在談及導彈的制造時說過:不能讓導彈帶著任何疑惑上天。他也從不放棄每一次機會,從不放棄每一個人;即便是失敗了,他都不會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責,而是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著手再一次的嘗試?茖W事業就是需要這樣一絲不茍、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正是因為以錢學森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們對待科學的精神,從新中國成立到如今的'60余年里,中國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從弱小到強大,最終成為國際社會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當今社會信仰缺失的大環境下,我們需要錢學森式的愛國者。錢學森的事跡值得我們學習,錢學森的精神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我們作為當代的大學生,首先就應學習錢學森的愛國精神,如他一樣對祖國充滿熱愛,對工作、生活充滿激情。其次,我們應學習他的奉獻精神,為科學奉獻一生的精神;蛟S我們此刻還沒到達他無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心中時刻要裝有祖國裝有他人,要為祖國的利益,群眾的利益著想。最后,無論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就應學習錢學森一絲不茍,艱苦奮斗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學習貫徹錢學森精神,我們將能夠以端正的態度面對學習與生活,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進而實現自己理想和價值。

  雖然錢學森永遠離我們而去了,但錢學森給予我們的震撼和感動長存心間,滌蕩著我們的心靈;錢學森精神將永垂不倒,激勵著我們無畏前行。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 篇3

  近日,自學觀看了獻禮建黨百年紀錄片《國家記憶》,十多位新中國成立前共產黨員的遺書、誓詞、家信等與世長存、跨越時代般展現在我的眼前,句句令我深情淚目。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洪流浩浩蕩蕩,一封封英烈絕筆闡述著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句句錚錚字言,既悲壯又決絕,仿佛時代烙印一般,承載了無數共產黨人風雨如晦、啼血漚歌的革命深情,傳遞出初心不改、信仰彌堅的精神力量。

  該紀錄片用革命先烈“生命最后時刻留下的文字”這一獨特視角,在回溯歷史、探尋時代的創作脈絡中,給我們拉開面對面與革命先烈對話,傾聽英烈后代口述真實歷史,見證堅決而又深情的革命圖卷的壯麗帷幕。這堂處處彰顯民族文化傳承,書寫時代偉業的黨史教育課,是作為年輕一代回溯建黨百年光輝道路的歷史課,也是踐行履職盡責的必修課,更是信念扎根的難忘課。

  爭做矢志不渝的護旗手。6個紀錄片,10多位共產黨員在短短的字里行間中揮灑了人世間最后的豪邁,留下了革命不倒、一心向黨的偉大絕唱。出生在阜平縣的趙云霄與丈夫陳覺受反動派迫害,臨終前以書信的形式傳遞了對妻兒的掛念,展現了身為共產黨員的自豪,書寫了寧愿玉碎卻不愿瓦全的大義凜然,在桃李弱冠之年高歌一首紅色戀曲;《挺進報》特別支部書記、秘密印刷工作負責人陳然在重慶解放前夕用“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震撼了反動派丑惡的搖籃。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護旗手,斯人已去,但留下的紅色基因卻是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鼓舞著一代代砥礪前行,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注入積極的`榜樣力量,構建了精神燈塔。

  吹響勇立潮頭的沖鋒號。泛黃的信紙上,一首氣壯山河的就義詩為世人所傳誦,“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备锩攘覒汛е蛩蓝拇鬅o畏犧牲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不怕流血、甘于奉獻的勇氣和擔當;早期共產黨人高君宇生前的言志詩,“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革命先烈用形象地比喻,化作寶劍可斬黑暗破曉,形如火花可燃大地燎原,為我們后人喻示了對反動派的.蔑視與抗爭,吹響了勇立潮頭的沖鋒號。共產黨人這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激勵著我們面對一切困難都要磨礪突破、無畏向前。

  筑起屹立不倒的護城墻。從歷史到現實,家國的書寫、大我的境界,始終激勵著人們勇毅前行。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億萬人民所展現出的熾熱而深沉的家國情懷抵擋住了疫情沖擊;烈日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次次潛心試驗,以汗水澆灌雜交水稻,至終離別時仍心系事業,詢問水稻情況。從群體到個體,血肉之軀筑成的萬里長城,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相信奮斗、依靠奮斗、持續奮斗的忘我精神,激勵著年輕一代的我們腳踏實地,在各自崗位上深耕久種、建功立業;至真至深的家國情懷,抒發了我們仰望星空,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勇于擔當、奮毅前行。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 篇4

  我觀看了《國家記憶·絕筆》。這是一個記錄了革命志士們為了革命事業而英勇獻身、舍棄高官厚祿、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決抗日、舍小家為大家的感人事跡。

  我對其中“初心明志葉挺英魂永存黃顯聲”一級中的人物“葉挺”記憶尤為深刻。葉挺,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抗日時擔任新四軍軍長。后因國民黨反動派忌憚共產黨軍力,發動皖南事變,軍長葉挺被送入牢獄。這時的葉挺并不是共產黨,但心里早已下定決心為黨和人民奉獻一生。

  蔣介石想通過高官厚祿、威逼利誘、骨肉親情來將葉挺納入國民黨。一開始,葉挺被好吃好喝伺候著,每日有國民黨的軍官前來“問候”,也就是說客。葉挺每次都拒絕了。后來,蔣介石想依次通過高官厚祿、威逼利誘、骨肉親情來將葉挺納入國民黨:他不僅承諾可以當官發大財,還可以與闊別已久的家人團聚,還可以重回戰場英勇殺敵。葉挺仍不為所動,不忘初心。但當得知新四軍的將士們被送入獄時,他卻寧愿讓自己死,也想釋放將士們。將士們有一個這樣的愿與他們同甘共苦、非常重視他們的將軍,定會更英勇地打仗。這或許也是葉挺軍團屢戰屢勝的原因。

  蔣介石逐漸失去了耐心。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饒,湖北恩施,廣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他并不懼怕死亡。他還寫下了著名的《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呵,給爾自由!

  我渴望著自由,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軀體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著,那一天

  地下的火沖騰,

  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最后,蔣介石親自出馬,宴請葉挺。在《囚歌》和由葉挺整理的手稿中,不難看出葉挺已將生死至于度外。當他在共產黨的努力下被營救出獄時,他所作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很快地便同意了。在國共內戰即將爆發時,葉挺乘飛機前往延安,卻不幸墜機遇難。舉國上下無限悲痛。

  正如片中所說:“葉挺嘗遍挫折與艱辛仍初心不改,高官厚祿至于前卻矢志不渝。”他英勇地犧牲了,但他為祖國、為人民、為黨的事業奉獻了他的一切。他革命事業而英勇獻身、舍棄高官厚祿、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決抗日、舍小家為大家的的高貴的精神,值得被“國家記憶”。

  魯迅曾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如果說烈士的《絕筆》是用生命和熱血書寫對信仰的追求與堅守,是真理的.千古絕唱,那么他們在《絕筆》中,也抒發了對父母的至尊至孝,對妻兒的至親至愛,言辭切切,催人淚下,也是大愛真情的千古絕唱。

  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之際,在黨史教育深入開展之時,紀錄片《絕筆》呈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歷史,更是有血有肉的教材,同學們如若在觀看之余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便是對這份教材最好的答卷。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 篇5

  在今年的清明時節,為致敬英烈,央視《國家記憶》欄目推出了紀錄片《絕筆》系列。全片以“英烈絕筆”為核心,通過史料展示、親歷者講述和專家解讀等方式,帶領人們重溫一封封絕筆背后的感人故事,既展現了革命英烈們初心不改、信仰彌堅的革命精神,也讓歷史照進現實,讓理想信念的力量在人們的心中愈發堅定。

  觀完此片,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這十多位共產黨員,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從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給后人,用血淚寫下臨終絕筆,寄托著對后人的殷殷囑托,更承載著超越時空、傳承至今的精神信仰。

  這些絕筆中有對革命信仰的吶喊:在無邊黑暗中,葉挺將軍昂首挺胸,揮筆寫下撼天動地的《囚歌》,“我只能期待著,那一天,地下的火沖騰......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夏明翰在臨死前吶喊: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這些絕筆中有對妻兒的不舍和囑托:陳覺給妻子的絕筆中寫道: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自己的一切!紅巖烈士藍蒂裕犧牲前在遺囑中寫給兒子:愿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烈士鐘奇犧牲前在丟棄的香煙盒上給妻子寫下“一定要再婚”的殷切囑托。

  一封封在生死關頭留下的絕筆,是革命英烈留給世間的最后話語,凝聚的.是他們始終如一的初心信仰和內心深處最具力量的聲音。初心不改書絕筆,革命自有后來人。作為新時代的“后來人”,也許不能完全體會革命先烈們舍小家,為大義,拋頭顱灑熱血感人壯舉背后的崇高精神,但卻能在這些震撼人心的紅色記憶中激發信仰,汲取力量。

  從紅色記憶中傳承“初心不改”。百年傳承,初心不變。在那個苦難的年代,革命先烈經歷的困苦程度是當下我們這代人難以想象和承受的,支撐他們前赴后繼、死而后已的力量,就是堅信革命會勝利的信念。革命理想大于天,信念如鐵關鍵是要勤修內外功,不斷加強自身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要多學黨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

  從紅色記憶中傳承“斗爭精神”。無論是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還是艱苦卓絕的建設時期,再是改革開放高歌猛進書寫中國奇跡,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當前,外部環境云譎波詭,國內社會深刻轉型,需要新時代黨員干部一脈相承斗爭精神,牢牢把握偉大斗爭的方向、立場、原則,直面各種考驗風險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拿出敢于斗爭的勇氣和底氣方能“亂云飛渡仍從容”。

  從紅色記憶中傳承“無我之境”!盀榱碎_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新中國成立以來,面對積貧積弱的狀況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秉承初心和使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矢志不渝艱苦奮斗,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拔覍o我,不負人民”,平凡之中見偉大,中國共產黨人應以無我之奉獻,行國之大業。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我將汲取革命先輩們“初心不改、信仰彌堅”的力量,用更加強大的工作干勁、工作激情,在不懈奮斗中,為祖國更加繁榮、更加昌盛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 篇6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歷程中,無數共產黨員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從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給后人,寫下一封封傳頌至今的絕筆信。清明時節,致敬英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國家記憶》欄目,將于4月3日起隆重推出6集紀錄片《絕筆》系列(4月3日-4日CCTV-4晚10點檔;4月5日-9日CCTV-4晚8點檔),通過十多位共產黨員臨終絕筆,展現他們初心不改、信仰彌堅的革命精神。

  該片緊緊圍繞革命烈士的遺書、家信、入黨誓詞等絕筆,深度挖掘他們向死而生、不改初心的理想信念,展現出他們在生命最后一刻依舊堅定的信仰與不變的追求。片中有新四軍軍長葉挺出獄10小時就寫下的入黨申請,有紅色戀人陳覺、趙云霄留下的句句帶血、行行含淚的遺書,有烈士鐘奇臨刑前囑托新婚妻子“一定要再結婚”的家信,還有共產黨員車耀先在獄中寫下的傳記,告誡子女以“謙”“儉”“勞”為立身之本。通過烈士后人的動情講述、細節故事的深度挖掘和權威專家的分析解讀,讓今天的人們更加切身地體會每封絕筆信中蘊含的精神力量。

  據了解,為鮮活講述英烈舍小家、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感人故事,攝制組分赴天津、山西、四川、重慶、湖南等多地,探訪烈士家鄉,深入故居、紀念館、檔案館,共找到11位在世的烈士后代,親口講述他們先輩的.故事。受訪者中有葉挺將軍的兒子葉正光、孫女葉蓮,續范亭將軍的兒子續大田,藍蒂裕烈士的兒子藍耕荒,地下黨員車耀先的外孫李少謙,鐘奇烈士的兒子鐘曉嵐,吉鴻昌將軍的外孫女鄭吉安,共產黨員陳毅安的兒子陳晃明、孫子陳正烈等。同時,為更加真實準確地還原史實,攝制組深入中央檔案館,首次披露一系列珍貴檔案,如葉挺入黨申請書,毛澤東親筆書寫的復信,葉挺在獄中寫下的《囚歌》手稿,中共中央追認續范亭同志入黨的歷史文獻。

  初心不改書絕筆,革命自有后來人。一封封絕筆寄托著對后人的殷殷囑托,更承載著超越時空、傳承至今的精神信仰。

【國家記憶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國家寶藏觀后感01-25

《國家寶藏》觀后感05-31

《記憶》觀后感11-15

國家寶藏觀后感范文03-06

青澀記憶的觀后感11-17

青澀記憶觀后感02-17

《國家寶藏》觀后感11篇08-12

《國家寶藏》觀后感(精選25篇)08-26

國家博物館觀后感05-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团风县| 吉木乃县| 麻江县| 镇平县| 康乐县| 博客| 新郑市| 噶尔县| 华宁县| 务川| 共和县| 基隆市| 青海省| 咸阳市| 台湾省| 高平市| 长治县| 偏关县| 清水河县| 宜兰县| 东方市| 义乌市| 武邑县| 大港区| 同德县| 沅江市| 西峡县| 昌平区| 会泽县| 扶沟县| 永吉县| 巩留县| 壤塘县| 泰安市| 塔河县| 合作市| 青田县| 宜良县| 安丘市|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