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杜甫古詩詞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杜甫古詩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杜甫古詩詞1
[唐]杜甫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作品賞析:
“兩個黃鸝”這首詩是廣德二年(764)春,杜甫初回草堂時寫的,是杜詩中寫景佳作。這一四句皆對,一句一景的七言絕句,猶如一幅絢麗生動的彩畫:黃鸝、翠柳、白鷺、青天,色調淡雅和諧,圖象有動有靜,視角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整個畫面給人以既細膩又開闊的感受。結尾一句,也隱約流露出詩人當時意欲乘舟東下的打算。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后也不打算擬題,干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
(周嘯天)
------------------------------------------------
此依朱本與前詩連編,舊在永泰元年者非。是年四月,嚴武方卒,公行出蜀矣。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①。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首章,詠園中夏景。別開門,恐踏筍也。卻背村,為塹隔也。朱老、阮生,俱成都人。黃希曰:朱老,當是南鄰朱山人。阮生,豈指阮隱居耶。阮居秦州,故云擬對。)
①行椒,椒之成行者。《懷舊賦》:“列列行椒。”
其二
欲作魚梁云覆湍,因驚四月雨聲寒。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①。
(次章,為魚梁而賦也。趙曰:作魚梁,須劈竹沉石,橫截中流,以為聚魚之區。因溪有蛟龍,時興云雨,公故不敢冒險以取利。)①漢武帝《瓠子歌》:“隤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萬福來。”
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①。
(三章,詠溪前諸景。此皆指現前所見,而近遠兼舉。)
①范成大《吳船錄》:蜀人入吳者,皆從合江亭登舟,其西則萬里橋。杜詩“門泊東吳萬里船”,此橋正為吳人設。
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①。
(四章,為藥圃而賦也。種藥在兩亭之間,故青色疊映。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未及成形耳。《杜臆》: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有條有甲,見種藥多品。)
①吳論:成形,如人參成人形,茯苓成禽獸形之類。楊慎曰:絕句四句皆對,少陵“兩個黃鸝鳴翠柳”是也。然不相連屬,即是律中四句耳。唐絕萬首,如韋蘇州“踏閣攀林恨不同,楚云滄海思無窮。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又劉長卿“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落花芳草無尋處,萬壑千峰獨閉門”,二首絕妙。蓋字句雖對,而意則一貫也。其余如李嶠《送司馬承禎還山》云:“蓬閣桃源兩地分,人間海上不相聞。一朝琴里悲黃鶴,何日山頭望白云。”又柳中庸《征人怨》云:“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镮。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又周樸《邊塞曲》云:“一隊風來一隊沙,有人行處沒人家。黃河幾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見花。”斯亦其次也。
升庵所引,此一體也。唐人諸法畢備,皆當參考,以取眾家之長。凡絕句散起散結者,乃截律詩首尾,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云“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花滿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張繼《楓橋夜泊》云“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也。有對起對結者,乃截律詩中四句,如張仲素《漢苑行》云“回雁高飛太液池,新花低發上林枝。年先到處皆堪賞,春色人間總未知”,王烈《塞上曲》云“紅顏歲歲老金微,砂磧年年臥鐵衣。白草城中春不入,黃花戍上雁長飛。”有似對非對者,如張祐《胡渭州》云“享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長江萬里流。鄉國不知何處是,云山漫漫使人愁”,張敬忠《邊詞》云“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發時”,是也。有散起對結者,乃截律詩上四句,如李白《上皇西巡歌》云“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地轉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李華《春行寄興》云“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草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有對起散結者,乃截律詩下四句,如李白《東魯門泛舟》云“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后來”,雍陶《韋處士郊居》云“滿庭詩景飄紅葉,繞砌琴聲滴暗泉。門外晚晴秋色老,萬條寒玉一溪煙”,是也。有金首聲律謹嚴不爽一字者,如白居易《竹枝詞》云“瞿塘峽口冷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晴鳥一時啼”,賈島《渡桑干》云“客合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井州是故鄉。”有平仄不諧而近于七古者,如李白《山中問答》云“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韋應物《滁州西澗》云“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有平仄未諧而并拈仄韻者,如君山老父閑吟云“湘中老人讀黃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李洞《繡嶺宮》云“春草萋萋春水綠,野棠開盡飄香玉。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有首句不拈韻腳,而以仄對平者,如王維《九日憶兄弟》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戲題盤石》云“可憐盤石臨泉水,復有垂楊拂酒杯。若道春風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來。”
經典杜甫古詩詞2
《月夜憶舍弟》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解】:
1、戌鼓:戌樓上的更鼓。
2、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境。
3、長:一直,老是。
【韻譯】:
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評析】:
詩作于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教師于戰亂中,顛沛流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縈懷家國之情。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密,環環相扣,句句轉承,一氣呵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句,可見造句,的神奇矯健。
經典杜甫古詩詞3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經典杜甫古詩詞4
1、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2、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
4、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月夜憶舍弟》
5、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石壕吏》
6、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客至》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春望》
8、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
9、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
10、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興》
11、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登岳陽樓》
12、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登樓》
13、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唯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野望》
14、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
15、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春宿左省》
經典杜甫古詩詞5
絕句
唐.杜甫
其一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其二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鴛鴦睡在沙上。
其三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經典杜甫古詩詞6
[唐]杜甫
當時浣花橋,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車。
秋夏忽泛溢,豈惟入吾廬。蛟龍亦狼狽,況是鱉與魚。
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馬嘶未敢動,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東麻,散亂床上書。不意遠山雨,夜來復何如。
我游都市間,晚憩必村墟。乃知久行客,終日思其居。
作品賞析:
黃鶴編在寶應元年成都詩內。
當時浣花橋①,溪水才尺余。白石明可把②,水中有行車③。
(此阻于溪水,不得歸寓而作也。首敘平時溪水。)
①萬里橋,近浣花溪。②《艷歌行》:“水清石自見。”③《華陽風俗錄》:浣花亭,在州之西南,江流至清,其淺可涉,故中有行車。
秋夏忽泛溢,豈惟入吾廬。蛟龍亦狼狽①,況是鱉與魚。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②。馬嘶未敢動,前有深填淤③。
(此記漲后景事。【遠往】蛟龍二句,即前詩“魚鱉為人得,蛟龍不自謀”意。跬步疏,人跡稀也。深填淤,馬行滯也。)
①趙曰:狼、狽,二獸名,半其體相附,茍失其一,則無據矣。故倉皇失據者,謂之狼狽。②《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注:“一足曰跬,兩足曰步。”③《漢·溝洫志》:“有填淤反壤之害。”注:“填淤,謂壅泥也。”黃希曰:《溝洫志》:淤,音于庶反,此作平聲用。
青青屋東麻,散亂床上書。不知遠山雨,夜來復何如。我游都市間,晚憩必村墟①。乃知久行客,終日思其居②。
(此遙望村居而有感也。若山雨夜至,則更阻歸途矣。因思向者朝游夕返,行客思居,不能自己,今如咫尺睽隔何。《杜臆》云:末四只說平日歸家,而沮雨恩家,自見于言外,更有蘊藉。一說:久客思家,概言旅人之情,意卻稍寬。此章四句起,下二段俱八句。)
①村墟,即指草堂。庾信詩:“搖落小村墟。”②《詩》:“職思其居。”
經典杜甫古詩詞7
【題解】
這首詩應當作于天寶四年(745)秋(一說是天寶五年)。天寶三年(744)春,李白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了杜甫,兩人一見如故,結伴出游。同年秋,李白、杜甫和高適三人相會于梁園(今河南商丘),并同游了孟諸(今山東單縣)、齊州(今山東濟南)等地,途中相互詩文唱和,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分手以后,李白前往齊州的紫極宮,請那里的高如貴天師授予道萊,正式履行了入道的儀式。而杜甫則去尋找道師華蓋,未能得遇。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會于東魯,度過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親密無間的生活。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則東游吳越。從此以后兩個人便再也未能相見,這首詩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于沙丘寓所時所作,也是留存下來的李白寫給杜甫的兩首詩中的一首。
【原文】
我來竟何事,高臥①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②。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③。
思君若汶水④,浩蕩寄南征。
【注釋】
①高臥:高枕而臥,形容閑居無事。②秋聲:秋日西風吹動,草木零落的肅殺之聲。③“魯酒”二句:是說自己因為懷念杜甫,酒不能使其醉,歌聲也不能動其情,心情寂寥失落。魯、齊均指山東。④汶水:即大汶河,流經山東中南部。沙丘城就在汶水附近。
【譯文】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來到了沙丘這個地方,在這里我整日閑居無事,生活乏味,嘗盡了孤單無聊之苦。自從和你(指杜甫)分別以后,每天早早晚晚陪伴我的,就只有那城邊的古樹,以及秋日西風乍起,木葉凋零的蕭瑟秋聲。我獨自一個人喝著悶酒,聽著弦歌,無奈這里(指山東)的'酒不能讓我沉醉,歌聲也無法打動我的心靈。我是多么地思念你啊,這份思念之情就如同眼前這浩浩蕩蕩的汶河之水,我多想緊緊跟隨著它一同南去,到你的居所和你再度相逢。
經典杜甫古詩詞8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詩人以一倚字,就將自己與大好春光融合為一,達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這首詩吧。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賞析
此詩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當時 ,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獨步尋幽,消遣世慮。此詩雖題為尋花 ,實為遣愁散悶 ,因而隱藏著悲的情調。詩人共作7首《江畔獨步尋花》,這里所選的一首,是七絕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現的是桃花之美和詩人愛花、賞花的審美心理。首先,詩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風景畫,高聳的黃師塔,巍然屹立著;流動的江水,從塔前東流而去,構成了有縱有橫的幾何圖。塔,是靜止的;江,是流動的。畫面有動有靜,與巨大的幾何形相映襯 ,給人以壯美的感受。塔前、水東,標明了方位,這就為下句的風景描繪 ,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其中,黃師塔前 句 ,在制造氛圍方面,尤為重要。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說道:蜀人呼僧為師,葬所為塔,乃悟少陵; 黃師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夾雜著幾分悲愴之情。
然而詩人畢竟在尋春,風和日麗,春光怡人,不覺困倦 ,且倚微風,以寄雅懷。
下兩句著力寫桃花。在詩人筆下,桃花一簇,深淺放紅,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隨耳。若詩人不尋花至此,則無人賞識。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與七絕句的總調子是合拍的。但此詩重點畢竟是寫愛花 ,故也縈繞著喜的氣氛。可愛深紅愛淺紅句,用了兩個愛字,兩個紅字,表現詩人對花之美的欣悅,并以反問的語氣作結,不僅饒有興味,而且由己及人,這就擴大了審美的范圍,強化了美感。楊倫評道:綺語令人欲死,疊用愛字有致(《 杜詩鏡銓 》卷八),可謂肯綮。明王右仲也說 :其五:春光懶困倚微風,似不可解,而于惱怕之外,別有領略,妙甚。桃花無主,可愛者深紅耶?淺紅耶?任人自擇而已 。(《杜臆》卷之四)如果說七絕句前四首是在分別描寫惱花、怕春、報春、憐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懷的話,那么,此首(其五)卻表達出愛花 、賞花時的喜悅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寫,造成了節奏的起伏變化,給人以新奇的美感。這種喜悅之情 ,并未戛然作結,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達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了它,就缺少一個必要的情感過渡,而顯得美中不足。
經典杜甫古詩詞9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①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②,高者掛罥長林梢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④。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⑤?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⑥,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⑦,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注解】
①茅屋:即成都近郊浣花草堂。
②掛罥:掛結。
③塘坳:低洼積水處。
④惡臥:睡時不安靜,胡蹬亂踢。
⑤何由徹:如何挨到天明。
⑥庇:覆蓋。
⑦突兀:高聳的樣子。見:通“現”。
【賞析】
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兩句忽開異境,從切身的體驗,進而想到眾多百姓的貧寒交加,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的出現。寫的是自己的幾間茅屋,表現的卻是詩人寧為天下人的安居而犧牲自我的可貴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感情。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萬里橋②。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③,未有涓埃答圣朝④。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⑤。
【注解】
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因年積雪,又名西嶺。三城,指松、維、保三州。
②南浦:指成都南郊外水邊地。
③遲暮:指半老,杜甫當時五十歲。供多病:指年老不能再有所作為,晚年全交給疾病之身了。
④涓埃:涓指細流,埃指微塵,比喻微末。
⑤人事:世事。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詩人眺望西山所生傷痛憂愁之情的詩。詩中蘊含著詩人對吐蕃侵擾的深沉憂慮,也有天涯漂泊,親人相思的無限感慨。全詩意境壯闊悲涼,充分表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詩風。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②,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憐俜十年事③,強移棲息一枝安④。
【注解】
①幕府:古時行軍,以帳幕為府署,故稱幕府。
②風塵荏苒:比喻戰爭不斷絕。荏苒:猶輾轉。
③“已忍”句:指戰亂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強移”句:強是勉強之意。杜甫當時作節度使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是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強任職,以求暫時安居。
【賞析】
這首詩寫于代宗廣德二年(764)秋,杜甫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在嚴武幕府時作此詩。開頭四句與詩人獨宿幕府所見所聞,描寫了一幅凄清的秋夜景圖。后四句抒情,感事傷時,表現作者對于國事動亂的憂慮和自己飄泊流離的愁悶。因此使詩人無心賞看天上美好的月色。對風塵荏苒的動亂時代自己輾轉流離而愁思百結。
望岳
岱宗夫如何①?齊魯青未了②。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④。
【注解】
①岱宗:泰山別名岱山,居五岳之首,故稱岱宗。
②齊魯:本指春秋時期兩個諸侯國名,此處指齊魯之地。青未了:青指泰山青翠的山色,此處形容泰山高大。
③決眥入歸鳥:決,裂開;眥,眼眶。此句言極目張望,歸林的飛鳥盡收眼底。
④一覽眾山小:用《孟子·盡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賞析】
這是一首借泰山比況自己雄心壯志的言志詩。首句用發問形式寫泰山的高峻偉大,“齊魯青未了”言其雄闊,三四句寫近望秦山的神奇、崇峻,接著寫遙望中的形象、云氣層疊,胸襟為之開闊。氣勢非凡,意境深遠。結尾兩句抒發了詩人青年時期雄心壯志和積極進取的情懷。這是一首被譽為情調高昂、“語語奇警”的五言古詩,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
春望
國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②,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③,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④,渾欲不勝簪⑤。
【注解】
①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
②濺淚:可理解花上濺滴愁人的淚。
③連三月:戰火延續,整個春天將過去。
④搔:抓頭。短:少,稀疏。
⑤渾欲:簡直要。不勝簪:發簪,連簪子也插不上。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陷在被安祿山占領的長安城時寫的。詩中概括地抒寫了作者傷時恨別、憂國思家的感情。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寫憂國情懷,眼前美好景物反成了愁思的引子。后四句是在憂國的同時抒發思家愁懷,兩種感情匯集一起,頭發更白了,更稀少了。這完全是憂國思家所致。全詩充滿憂憤的情感,語言精當凝煉,有強烈藝術感染力。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①。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②。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解】
①危檣:高聳的桅竿。
②“官應”句:應理解為“老病應休官”的倒文。
【賞析】
這首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展現了詩人的景況和情懷。在對景物的精雕細刻中,襯托詩人的蒼茫之感、沉郁之思;后四句“書懷”,抒發早年的政治抱負,又聯想到自己現實處境,以棲無定所似的沙鷗自喻,天地之大,竟沒有詩人的容身之地。詩人心中憤慨至極,表達卻曲折婉轉,感人至深。“書懷”,實為抒發詩人心中的不平。
登岳陽樓①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②,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③,憑軒涕泗流。
【注解】
①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縣。
②吳楚句:吳地和楚地被洞庭湖分割開。坼,分裂,此為分界意。
③戎馬句:指當時葉蕃入侵,西北邊疆戰事頻繁。
【賞析】
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詩中描寫登臨岳陽樓看到洞庭浩瀚汪洋的壯麗景色,抒發了憂國情懷。詩的前四句寫景,描繪分吳裂楚、吞吐日月的氣象,突出地表現了洞庭湖的浩瀚壯闊。詩的后四句抒寫了個人的身世的凄涼孤寂,政治命運的坎坷,眼見國家政局動蕩,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表現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關切。這首五言詩氣魄宏大,感情沉郁,真不愧為大家手筆。
經典杜甫古詩詞10
杜甫《絕句》原文
絕句(其一)
(唐)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②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③。
注釋
①遲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濕又軟。
③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杜甫《絕句》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杜甫《絕句》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經典杜甫古詩詞11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全詩格律嚴整,對仗精巧,聲情悲壯。接下來分享春望杜甫翻譯賞析和詩意。
杜甫春望翻譯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翻譯: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杜甫春望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人想到: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樣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心焦慮至極。
杜甫春望詩意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經典杜甫古詩詞12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評析]:比較“夫”字的含義“岱宗夫如何”(無義)“夫戰,勇氣也”(句首發語詞)該詩描寫了泰山的高大壯美。頷聯:用夸張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陽光不能同時照到它的兩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觀。尾聯:詩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視群山,群山就顯得渺小了。表現了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這也是想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必備心理條件,所以該詩影響深遠,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引用以勉勵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奮力登上“絕頂”,才能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勝利的喜悅。
[賞析]:(1)齊魯青未了一句寫出了初望泰山時興奮、驚嘆仰慕之情;一個“割”字,煉得極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詩人的雄心和氣概的一個名句是: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評析]:“感時”和“恨別”是詩的核心內容。第一句,寫國都淪陷,國家殘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還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時局動亂國事危急造成骨肉分離,烽火不息致使家書斷絕,這些都使詩人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撓頭皮度日如年,以至頭發變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難以勝簪了。也隱含一種厭倦戰爭,思念親人之情。
[賞析](1)全詩從結構看,首聯總寫 望中所見 ,頷聯分寫,通過 花和鳥 兩種事物寫春天。頸聯通過一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
(2)詩中用擬人手法寫出詩人睹物傷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一個細節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采用擬人寫法,意思是由于戰亂,都城破敗,仿佛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賞析]:(1)“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獨”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婦已被抓走。
詩題《石壕吏》,但對起決定作用的小吏卻是略寫,詳寫的是老婦人,這是為什么?用老婦人的直接控訴,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戰爭政策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更形象地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表現差吏的橫征暴斂和老婦的悲傷痛苦,對比鮮明的二個字是怒、苦。
(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抨擊石壕吏的兇暴及冷酷,表達詩人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方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評析]:詩中茅屋即現在的杜甫草堂。全詩通過自家茅屋為秋風吹破、大雨如注、長夜難眠,推己及人,聯想到國家命運、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抒發了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本詩選材典型,生活氣息濃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即前面部分的敘事、描寫的內容,不是空喊口號)語言通俗樸素,明白如話,但又韻味十足,平淡中見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駢偶的形式束縛,兼用長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畫形象和抒發感情。
[賞析]:(1)詩中升華精神,最能表現詩人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胸懷的兩句詩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杜甫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杜甫一種飽覽民生饑苦、體察人間冷暖的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濟世情懷。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中考語文必背古詩詞欣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經典杜甫古詩詞13
[唐]杜甫
汲黯匡君切,廉頗出將頻。直詞才不世,雄略動如神。政簡移風速,詩清立意新。層城臨暇景,絕域望馀春。
旗尾蛟龍會,樓頭燕雀馴。地平江動蜀,天闊樹浮秦。帝念深分閫,軍須遠算緡。花羅封蛺蝶,瑞錦送麒麟。
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征南多興緒,事業闇相親。
作品賞析:
【鶴注】史謂上元二年建丑月,以武為成都尹。而此詩作于寶應元年之春。
汲黯匡君切①,廉頗出將頻②。直詞才不世③,雄略動如神④。政簡移風速⑤,詩清立意新⑥。(從中丞敘起。汲黯匡君,嚴昔為諫官。廉頗出將,今再為節度。直詞,故能匡君。雄略,故堪出將。節鎮本系府尹,故其政簡。武將而具文才,故其詩清。)
①《漢書》:漢黯,字長孺。武帝召為大中大夫,數切諫。②《史記》: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伐齊,大破之,取晉陽。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③《漢書·杜周傳》:朱傅,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④孫權曰:“公瑾雄略過人。”⑤《史記》: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漢·王章傳贊》:韓廷壽厲善,所居移風。⑥《呂氏童蒙訓》:“詩清立意新”,此是作詩用力處,蓋不可循習陳言,只規摹舊作也。《南史》:徐陵多變舊體,有新意。
層城臨暇景,絕域望余春。旂尾蛟龍會①,樓頭燕雀馴。地平江動蜀②,..天闊樹浮秦。
(此西城晚眺。暇景余春,城西晚景。旗尾樓頭,城上近景。地平天闊,城外遠景。《杜臆》:地平天闊一聯,乃詩家著神處。【黃生注】動字,寫洶涌之狀。浮字,寫縹緲之意。蛟龍、燕雀,虛實借對,與《早朝》詩龍蛇、燕省相同。)
①《爾雅》:“有鈴曰旅。”注:“懸鈴于竿頭,畫蛟龍于旒。”②《書》:“地平天成。”
帝念深分閫①,軍須遠算緡②。花羅封蛺蝶,瑞錦送麒麟③。辭第輸高義④,難圖憶古人⑤。征南多興緒⑥,事業暗相親。
(此敘主眷而望立功也。分閫二句,見朝廷所倚。封羅二句,見恩賜特隆。辭第,言不須身家。觀圖,言留心邊事。征南事業,欲其安攘以報國。此章前二段各六句,末段八句收。)
①《書》:“帝其念哉。”《前漢·馮唐傳》:古者命將,跪而推轂曰:“閫以外,將軍制之。”②《通鑒》:石虎制:征士五人,出車一乘、牛二頭、米十五斛、絹十疋,民至鬻子以供軍須。《漢書》:元狩四年,初算緡錢。李斐曰:緡,絲也。以貫錢,一貫千錢,出稅二十。【遠注】遠算緡,謂不事科斂也。③蛺蝶、麒麟,羅錦所繡者,承上帝念來,故知為所賜之物。舊注謂嚴公以此入貢,非也。《宋書》:王方慶遷廣州都督,議者謂治廣未有如方慶者,號第一,詔賜瑞錦雜彩,以著善政。《唐書》:代宗詔曰:“所織盤龍、對鳳、麒麟、獅子等錦綺,并宜禁。”④《霍去病傳》:上為治第,令視之。對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⑤晉裴秀《禹貢九州地域圖序》:文皇帝乃命有司,撰吳蜀地圖。蜀土既定,六軍所經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圖記,罔有或差。此所謂憶古人也。【朱注】公有《同嚴公詠蜀道畫圖》詩,又《八哀》詩云:“堂上指畫圖。”所謂“觀圖憶古人”者,蓋實事也。舊引云臺畫圖事,不切。【吳注】《張延壽傳》: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③杜征南,系公始祖,故用以贈嚴。胡應麟曰:杜詩用事,門目甚多,姑舉人名一類。如“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正用者也。“聰明過管輅,尺牘倒陳遵”,反用者也。“謝氏登山屐,陶公漉酒巾”,明用者也。“伏柱聞周史,乘搓似漢臣”,暗用者也。“舉天悲富駱,近代惜盧王”,并用者也。“高嶺殊緩步,沈鮑得同行”,單用者也。“汲黯匡君切,廉頗出將頻”,分用者也。“共傳收度信,不比得陳琳”,串用者也。至“對棋陪謝傳,把劍覓徐君”,“侍臣雙宋玉,戰策兩穰苴”,“飄零神女雨,斷續楚王風”,“晉室丹陽尹,公孫白帝城”,鍛煉精奇,含蓄深遠,迥出前代矣。
杜詩佳句,如“地卑荒野大,天遠暮江遲”,與“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工力相敵。若“地平江動蜀,天闊樹浮秦”,更足函蓋乾坤。王介甫“地蟠三楚大,天入五湖低”,雄渾何減少陵。
經典杜甫古詩詞14
1.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2.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其二》
3.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贈花卿》
4.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
5.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杜甫《八陣圖》
6.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
7.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8.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
9.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10.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11.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2.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1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15.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6.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杜甫《八陣圖》
17.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杜甫《月夜憶舍弟》
18.翻手為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杜甫《貧交行》
19.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杜甫《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
20.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經典杜甫古詩詞15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絕句》
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風起春城暮,高樓鼓角悲。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寒食》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經典杜甫古詩詞】相關文章:
杜甫的古詩詞08-23
經典杜甫古詩詞11-21
杜甫的古詩詞集錦08-31
杜甫的古詩詞大全02-11
杜甫《登高》古詩詞01-23
杜甫經典古詩詞集錦07-08
杜甫《日暮》》古詩詞鑒賞04-10
杜甫 -杜甫簡介02-25
杜甫《清明朝來新火起新煙》古詩詞賞析11-23
登高杜甫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