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古詩詞測試卷
(一)手法技巧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2.提問變體:
(1)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2)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方法點撥:
(1)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
(2)必須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現手法
4.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A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融情于景、寓情于理 、寓情于事、懷古傷今和即事感懷等。
B描寫手法: 襯托、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渲染 、視角變化(遠近、高低等)、比興、白描;各種修辭手法……
C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排比、對比、設問、反問、夸張、反復、借代、反語、對偶、典故、比興…
D其它:聯想、想象、夾敘夾議(敘議結合)等
5. 答題步驟:
第一步準確指出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第二步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第三步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例題: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元)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注釋】①萼:花萼。這里指花瓣。
問: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
答:對比(反襯)情感: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梅花的喜愛和贊賞之情。
(二)語言風格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應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 的語言風格。一般可表述為: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有節奏感、有音樂美、有藝術感染力等。
4.答題步驟:第一步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第二步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第三步指出這些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例題:請體會下面一首詩的語言特色。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答:(步驟1)此詩語言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步驟2)首聯借鳳凰臺的傳說抒情寫意,并點明題目。這一聯中用了三個“鳳”字,本為律詩大忌,而此處卻不嫌重復,反覺圓轉流美。全詩用韻自然天成,不假雕琢,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步驟3)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三)煉字賞析題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談談你的理解。
3.方法點撥:注意區分類別,把握其深層含義
(1)典故性字詞:挖掘典故的本義,探尋作者的用意,答題時采用“委婉”,“含蓄”,“蘊藉”等詞
(2)描寫性字詞:分析對營造意境的作用,答題時采用“生動準確”,"清新質樸”,“雋永”等詞
(3)動作性字詞:分析其傳神之處,以尋求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可用“生動”,“形象”,“簡練”,“富有表現力”等詞。
4.答題步驟: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第二步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例題: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問:說說“盡”與“閑”兩字在詩中的妙處。
答:(1)盡、閑本意為遠去、清幽;(2)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地清幽平靜,顯得環境特別寂靜;(3)運用以動襯靜的手法,(4)烘托了作者內心的孤寂;(5)耐人尋味,意味深長。
(四)思想主旨題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
3.方法點撥:
(1)古詩的思想內容大致有9種:憂國傷時,建功報國,思鄉懷仁,離情別緒,傷春悲秋,懷才不遇,隱逸志趣,山水之情,吊古傷今。
(2)對思想主旨的把握仍需從景象入手分析意境。
4.答題步驟:第一步找出詩歌的意象,歸納其特點和所營造的意境
第二步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意向,形象和詩歌主旨的關系
第三步明確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高一語文古詩詞測試卷】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古詩詞教案12-12
語文古詩詞識記02-24
小學語文古詩詞04-05
語文古詩詞解析02-23
小升初語文古詩詞練習02-27
初中語文古詩詞02-12
語文專項練習:古詩詞02-20
語文古詩詞背誦方法02-21
中考語文古詩詞資料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