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古詩詞及注釋
贈從弟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 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①亭亭:聳立的樣子。
②瑟瑟:寒風聲。
④慘凄:凜冽、嚴酷。
⑤"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說,難道松柏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這是它的本性決定的。
⑥一何:多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城闕(què)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現在的陜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2、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3、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
4、君:對人的尊稱,這里指“你”
5、宦(huàn)游:出外做官。
6、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7、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
8、比鄰:并鄰,近鄰。
9、無為:無須、不必。
10、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11、沾巾:淚水沾濕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⑵前:過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來。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⑸愴(chuàng)然:悲傷凄涼的樣子。涕:古時指眼淚,此指流淚。涕下:流眼淚。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附近。
渭城:故址秦時咸陽城,漢代改稱渭城(《漢書·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時屬京兆府咸陽縣轄區,陜西咸陽縣東。
浥:(yì):濕潤,沾濕。
客舍:旅店,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征。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顏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志》云,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
故人:老朋友,舊友。
更盡:再喝完。
朝(zhāo):早晨、清晨
【初二語文古詩詞及注釋】相關文章:
語文古詩詞解析02-23
關于“參考文獻”及“注釋”的介紹及應用03-11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26
高二語文必背古詩詞08-06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8-28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8-27
初二語文考試試題03-13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10篇)09-12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0篇09-09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0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