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計算機專業的課程主要有電子技術、離散數學、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本文將介紹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1)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絡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校校通”工程的啟動和發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于網絡的現代教學模式是1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絡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1就是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10分重要的意義。
1、課題研究背景
(1)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絡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絡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絡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絡教學已成為1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絡教學的質量,建立1個行之有效的網絡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絡教學研究的1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準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絡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絡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發表了1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絡教學的支撐平臺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2)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絡教學的發展,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
由于網絡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絡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1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絡教學的質量。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絡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2、課題研究內容
(1)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絡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絡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絡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絡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5、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2)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件,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3)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1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絡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件
開發《網絡教學設計系統軟件》和《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軟件》,制作《網絡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3、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于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于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于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采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2)關鍵技術
1、基于網絡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絡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采集與處理。
4、課題研究價值
(1)創新點
1、建立網絡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于網絡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2)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并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1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于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3)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絡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1批優秀的網絡教學課例。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絡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件。
5、研究基礎
(1)已有相關成果
1、曾于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制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4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2等獎。
4、承擔國家"95"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制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4個子課題的研制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盤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件,并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件1等獎,并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2)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1。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網絡教學應用軟件、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基地1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3)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1版、1994年第2版
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杰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1屆至第5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臺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6、研究組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絡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1些網絡環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的中小學,借助信息技術產業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絡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鐵英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光濤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楊淑蓮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尹睿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2)
1.畢業論文的主要內容、重點和難點等
主要內容:
物流管理系統是針對中小型物流企業的營運管理過程進行設計的,主要實現如下目標:
(1) 向客戶全面展示公司各項業務。
(2) 客戶在線對運單情況進行查詢。
(3) 向客戶介紹公司物品分類情況。
(4) 為分公司提供貨物運單信息添加功能。
(5) 為管理員提供后臺登錄入口。
(6) 管理員通過后臺,對運單信息進行全面管理。
(7) 對公司各行業務信息進行管理。
(8) 對分公司信息、管理員信息進行管理。
本系統前臺頁面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塊:
(1) 倉庫庫存管理。該模塊包括了新增庫存,庫存查看,入庫修改幾個子模塊。新增庫存包含了一些貨物相關的選項,可以查看以往入庫的記錄,并可以修改。
(2) 查詢操作。包括入庫查詢,貨物匯總,庫存查詢子模塊。根據日期,貨物類別,編號等屬性進行查詢。
(3) 物品設置。包括修改倉庫編號,修改類別,修改單位,修改產品表,初始化庫存表,可以修改一些產品的屬性并保存。
(4) 用戶管理。包括新增用戶,用戶管理,管理員管理,公司管理,總管理員管理,用戶日志。可新增用戶,修改用戶信息,查看不同管理員的權限。
論文重點:
1. 客戶調研及定向
對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專線公司,普通貨運部進行調研,以便確定流程,并且根據市場切入點確定開發軟件的方向,一個軟件無論如何無法適應全部的物流公司,不同類型的物流公司的對于軟件的要求側重點不同,流程也不同,又因流程是決定軟件架構及設計的主要因素,故此前期的工作應該是確定軟件適應的客戶群體,并根據該客戶群體的共性來定制軟件的流程。
2. 系統設計及數據庫關系
系統設計的面比較廣,在整個軟件開發的時間占用也比較長,幾乎可以達到三分之一之重。主要是先根據軟件的流程,設計主要的靜態頁面,在不關聯數據庫的前提下,先分析一下軟件的靜態頁面對于目標群物流公司流程的符合程度,包括一些細節的輸入項,顯示項,是否滿足目標客戶群需要,是否方便理解和操作,這個過程還需要目標客戶群代表進行評價,以便確定最終的靜態頁面流程及要素內容。
確定以上內容之后就是網頁設計,這個就比較簡單,主要是在頁面布局及配色方面。同時會兼顧一些小的技巧的工具附加。
頁面及流程確定之后,數據庫的設計及關系也就呼之欲出。這里面最重要的是數據庫之間、網頁程序之間的關聯關系的確定。也比較費時費力。另外一點,數據庫的字段名稱必須規范化。
所有的以上開發文檔必須進行造冊備份,并且在今后的升級或維護過程中,對于已經更改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記錄。這是讓一個軟件持續化改進的最最必要的過程。少了這個,一旦有人辭職,或者出現不同客戶不同的定制需求,這個軟件最終會被自己搞亂。
3. 開發程序的確定及代碼的編寫
為了避免今后維護升級及人員流動帶來的代碼方面的維護不便,故此,開發之前必須就語言、函數、代碼等內容進行規范化。
程序代碼的編寫可以交由不同的人員進行開發,但必須是開發一個模塊,測試一個模塊,不能等到程序全部開發完畢再統一測試,因為這樣最容易在初級階段發現程序的錯誤,甚至是流程中考慮不清楚的部分,在開發過程中其實流程重建是最頭痛的事情,故此在上文提到的第二點中就更加顯得重要。
程序的測試內部通過之后,必須經由客戶群代表進行實際的測試,然后再不傷害程序骨架的前提下,進行易用化的修改。
4. 培訓文件的撰寫及培訓的流程
這個屬于售后的部分,但必須是經由銷售、開發人員、目標客戶群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個真正行之有效的培訓文檔。
發現的難點:
1. 連接數據庫
數據庫連接對動態網站來說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在與后端數據庫連接時可以采用odbc或jdbc技術。雖然odbc作為傳統的連接數據庫的手段是一種選擇,但是odbc有以下致命缺陷,從而使它無法勝任jsp的請求:
(1) odbc是c語言實現的api,從java程序調用本地的c程序會帶來一系列類似安全性、完整性、健壯性方面的問題。
(2) 其次,完全精確地實現從c代碼odbc到java api 翻譯的odbc不會令人滿意,因為在java中沒有指針,而odbc中大量地使用了指針,包括極易出錯的空指針“void *”。
(3) 考慮到平臺移植性,在進行jsp web開發中使用odbc會帶來負面影響,使得代碼不適合于移植。
2. 內建的組件
3. 轉換unicode編碼
4. 異常情況的處理,常見的異常如下:
♦ 引發nullpointerexception異常
♦ 引發numberformatexception異常
♦ 引發string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異常
♦ 引發noclassdeffounderror錯誤
♦ 引發java.lang.error錯誤
5. 自動分揀功能和計劃配載功能
2.準備情況(查閱過的文獻資料及調研情況、現有設備、實驗條件等)
查閱文獻:
[1] 靳其兵 李曉波,XX.基于jsp的數據庫連接技術的研究[j].計算機仿真.24(4),108-111。
[2]周恒 等,jsp項目開發全程實錄【m】.清華大學出版社
[3]鄧子云 等,jsp網絡編程-從基礎到實踐【m】.電子工業出版社
[4]孫衛琴(XX年),java面向對象編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5]張躍平 耿祥義(XX年),jsp實用教程【m】(第2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6]王麗菊 時武略(XX年), jsp動態網頁編程【m】,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現有設備:
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統
mysql6.0數據庫。
myeclipse6.0和apache-tomcat-6.0-18
調研情況:
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起始點到消費地的有效流動,以及為實現這一流動而進行的計劃、管理和控制過程。為了全面實現某一戰略、目標或任務,物流把運輸、供應倉儲、維護、采購、承包和自動化綜合成一個單一的功能,以確保每個環節的最優化。與互聯網來源于軍方研究項目類似,物流也是從軍方發展起來的。據調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加強后勤保障,美國軍方系統地發展了物流系統。其實,古語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物流的雛形追本溯源可以說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只不過近代才開始系統地發展起來而已。
現代物流強調的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相比傳統物流,現代物流更多借助于信息流的控制作用,它不再把建立基礎設施作為最主要手段,而是通過信息技術,利用現有的各種基礎設施,將企業的運輸信息和運輸需求予以共享并快速傳遞。
現代物流的核心是信息技術,因為正是信息技術,將物流之中原先割裂的各個環節整合在一起,從而表現出現代物流的整合化特征——借助于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將原先在實現物資空間位移中所進行的運輸、倉儲、包裝、裝卸、加工以及配送等多個環節整合一起,以一個整體面對社會的物流需求。
現代物流形成一個網絡化體系已成必然。所謂網絡化體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實體化的物流網絡。現在的物流企業都是以自己為核心建立網絡,最多是以某一個行業或小系統建立這種物流網絡,但是跨行業、跨地域、跨區域物流的網絡實際上在國內沒有真正形成。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企業做得再大,實體的物流網絡不能遍布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二是電子化的物流網絡。不管是物流企業還是企業物流,現在許多電子商務公司做物流,也有許多物流公司做電子商務,這些企業的電子網絡尚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化,也沒有一個網絡或者幾個網絡聯盟起來,足以構成一個遍布全國,能夠讓大家真正應用的電子化的網絡。而真正的物流網絡,應該是電子化的物流網絡和實體化的物流網絡融為一體,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現在的社會是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隨著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已走上成熟和健康發展的道路,一些軟件工具在企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企業生產管理中物流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決定生產效率的關鍵因素。所以當今時代,大部分大中型企業都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來提高企業的物流管理效率。事實證明,人機的有效配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已經占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3.總體安排和進度計劃
第一至二周 10月25日至11月6日:
選題:查看適合本人的指導教師論文題目。
第三至五周11月 8 日至11月26 日:
大綱和搭建系統環境:開始上網查找資料,并構出系統打大綱,并在指導教師的意見下進行修改,寫承諾書、任務書、開題報告,并上交。查閱書籍,并在各個超市觀看他們所用的收銀系統,及多問。然后開始搭建好項目所要運行的環境,及相關運行的軟件,在把項目相關要涉及的和實現的界面做出來,并建立好數據庫。
第六至九周11月28日至12月24日:
寫論文和完成初項目:在指導教師和撰寫規范的要求下開始寫論文。上網收索相關資料,查閱書籍,寫好初稿,提交初稿電子稿給指導教師,接受指導教師中期檢查。并把項目要實現的代碼添加進各個需要實現的窗體并與數據庫進行連接,實現項目初步所要實現的基本功能,在不懂不與不明白的情況下與知道老師交流,或者上網查閱相關計算機項目書籍,初步測試,前臺與后臺模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改善問題。
第十至十三周12月27日至1月20日:
上交論文和完善項目:在指導教師要求完成論文,并打印定稿論文,并按照裝訂順序打印、放置。在答辯之前提交電子稿和打印稿三份到指導教師處。在項目初步實現功能的基礎上,改良項目所存在的問題看是否可以維護,與不同操作系統是否可以兼容,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后改進項目,整體進行測試,最后進行美工界面,達到視覺效果與系統效果的統一。完成并上交做好的項目。最后填寫《答辯資格審查》表,審查答辯資格。申請網絡答辯的寄回《工作情況證明》和《網絡答辯申請表》。
第十三至十六周下學期第一周,二周:
參加答辯:按教學學院要求參加答辯;看論文是否需整改,如果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將整改后的論文交回相關教學學院。
【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計算機畢業設計開題報告11-20
建筑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7-01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12-30
計算機專業開題報告11-07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6-30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6-19
建筑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7篇02-21
建筑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7篇)02-21
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11-26
土建類專業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范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