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開題報告的內容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信息能力已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少年強,則國強”,信息技術課必然是提高青少年信息素養的主陣地。信息技術課為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礎。為此,我國已將信息技術列入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更新快,操作性、技能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規律和特色,同時也存在著大量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問題。其中,信息技術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是有待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探究
一、本課題研究的背景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綱要》中明確指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包括的第一項內容就是信息技術教育。這是人類進入信息社會體現在教育領域中的一大標志,也是信息社會對教育發展提出的要求。
任何一項教育改革措施的施行,在實踐環節上都必須做好兩方面的準備:一是硬件要配套,二是人員要適應。這兩個條件對于信息技術課在中小學開設而言尤其顯得重要。市、縣教育局在“十一五”期間在廣大中小學中加大了教育的投入,許多學校尤其是農村小學的辦
學硬件有了很大改善。不少農村教師通過必要的崗位培訓開始走上了信息技術課的課堂。幾乎在信息技術課程進入農村小學課表的同時,廣大農村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樣用起了電腦。在接觸任何一項新事物的同時,個體的好奇心往往是天性使然。農村的孩子剛開始接觸到信息技術課程時,一定是非常興奮的,甚至很多孩子還根本沒有想象過課還可以不在原來的教室里上,可以由老師帶著,來到滿是機器的課堂里,來學習一門過去從未上過的'課程。
提出本課題研究的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我們廣大農村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課教學的過程中,會不會與原有課程教學有所改變?我們的假設是:如果仍舊用原有的一套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學生好不容易才生成的興趣能維持多久?因為在本人所接觸的一些農村小學教師和所親歷的一些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情況并不讓人樂觀。
另外,我們學校是肥西縣農遠運用模式二示范學校,比積極打造“信息技術運用”特色學校,隨著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大量投入、教育發展的需要及學校領導的重視,學校的硬件建設不斷完善,接入寬帶網,建成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同時軟件資源不斷豐富,教師基本的教育技能素養得以提高,我校出現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高潮,涌現出一批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帶頭人,并在教學中發揮出重大作用,在各個領域爭創了多項榮譽,同時還自制了一批優秀的教學軟件。早在九十年代就對有效技能主要是信息技術在語文、數學、美術、自然、英語等學科課堂教學的運用進行大膽的嘗試,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兩個縣級課題《小學語文口語能力的培養》、《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探索》、一個市級課題《有效技能與學科整合》已順利結題。《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優化學科教學的實踐探索》已被市級立項,正處于研究之中,這些都為我們在研究“農村地區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和策略研究”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并且能培養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最終實現在各學科教學中,應用有效技能促進學生學習形態由低投入(被動型)轉向高投入(主動型)的最終目標。
二、課題界定和理論依據
(一)課題界定
興趣是一種與情緒緊密相聯的心理傾向性,以趨于某種認識活動 為主要行為特征。而興趣的產生,又與參加相應活動有著密切聯系。即個體在參加某種認識活動時,情趣的產生與維持與其在活動中取得積極情緒體驗有著非常直接的相關。關于學習興趣之于學習效果的影響,以有許多人做過類似的研究,基本的結論就是學習興趣是影響小學生學習進程和效果的重要變量。
興趣在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起著很大的作用。首先,興趣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凡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力求認識它、研究它、占有它,從而獲得有關方面的知識、技能,并使某種潛在的素質和能力道德發展。其次,興趣能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生活內容,促進個性的發展。第三,興趣能促使他們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和活動。
信息技術課程隨著新課程的推進走進了小學課堂,教師們在帶領學生共同開展學科教學活動的時候,能否充分利用小學生對這門新課
程的好奇,并直至充分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效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一個關鍵。在農村小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興趣,比有效地使用各種機器要“有效”得多。
本研究中所提到的有效的培養策略是與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面向農村小學,開展一些研究,不可能脫離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而農村小學教師有效地發展自我、提高教學技能,又必須依托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活動來生成。通過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并將這一培養過程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應當是一條追求教學高效益的好途徑。
(二)理論依據
1、心理學中的心理傾向性和教育心理學中關于學習動機和興趣 等理論,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
關于興趣之于學習效果的功能,有許多現成的研究成果,在本研究中可以信手拈來。在農村小學的信息技術課堂上,如何利用小學生剛剛萌生起來的興趣,就需要我們的農村教師認真分析信息技術課程本身所應產生的功效。在既不將課程功效放大、也不能縮小的前提下,來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學習的目的。這有這樣,才能幫助小學生將關于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所應產生的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是從間接興趣向直接興趣轉化。
2、教學理論中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許多教學理論中的新觀點被引
入。這其中,“小班化”教學、個別化教學等組織形式被大量采用。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上,師生個別接觸的機率要比其他課程教學中多得多。關于技能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可以在信息技術課上大量使用。隨著農村小學生人數不斷地減少,過去在農村小學不易推廣的教學組織形式改革也可以嘗試著進行了,并且這也是受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特點決定的。
三、研究目的和主要內容
(一)研究目標
1、努力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農村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產生并維持學習興趣,為驗證課堂教學理論提供一些實踐依據。
2、進一步豐富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的實踐模式,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師的教學技能以及該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益。
(二)主要內容
1、對農村小學生關于信息教師課程學習興趣作調查。
通過調查了解農村小學生關于信息技術課程學習興趣的狀況,時間分別選在2015年5月和2015年9月。5月的調查以現在的高年級的學生為對象,9月的調查以中年級的學生為對象,并對調查結果作比較性分析,以期探求這一年里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上學習興趣發生的變化。
【信息技術開題報告的內容】相關文章:
開題報告的內容要求08-05
論文開題報告內容09-05
論文開題報告模板內容12-23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推薦08-08
論文的開題報告有什么內容04-01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撰寫的內容01-09
論文開題報告的相關內容07-30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提綱內容03-17
中小學信息技術開題報告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