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中考歷史復習資料

時間:2022-12-30 23:49:20 考試輔導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5中考歷史復習資料

  五月份即將接近尾聲,六月的帷幕已慢慢拉開。六月,是個綻放的季節。我們面臨著中考,高考。然而,面對考試,你準備好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中歷史的一些復習資料和指導,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

2015中考歷史復習資料

  一、復習方法參考

  一、回歸課本,夯實基礎。

  ①重視理解,融會貫通。只有理解了的記憶才能持久;只有融會貫通,才能在考試時明晰問題的內在邏輯聯系。②重視主干知識。主干知識是指對歷史進程能夠產生廣泛影響的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制度等。③重視原因、影響。原因和影響往往比較抽象,許多人覺得難記,也不太重視,但它們卻是命題的“亮點”。④重視查缺補漏。

  二、點、線、面結合,構筑知識網絡。

  “點”是典型事件;“線”是指事件之間內在聯系的線索;“面”是反映歷史時期的整個內容。只有系統地把握歷史知識結構,才能比較輕松地掌握一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歷史的階段性特征,解題時才能放得開、收得攏。

  三、學會“彈鋼琴”,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對教學中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知識、重點內容,多花時間復習,把精力放在知識內容的內在聯系上,特別是在一些有跨度的問題上。

  四、重視審題能力的鍛煉,加強題目的變異訓練。

  五、注重知識的整合,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四月調考試卷表明,今年的中考不會孤立考查某個知識點,而是一個題中系統考查幾個有內在聯系的歷史問題。建議同學們適當進行一些小專題訓練。2014中考歷史復習方法參考

  六、要注意知識間的遷移、聯系。今年中考試題很有可能聯系當今熱點問題,考查一些中外歷史知識。

  七、學會三點考試技巧。

  (1)審好題是做題的前提和關鍵。對于選擇題,考生一定要從題干的立意出發,采用排除錯誤選項等方法。非選擇題是往年材料題和簡答題的組合,細心審題是答好問題的關鍵,尤其是找準題目中心詞。

  (2)答題要規范明確。作為主觀題的簡答題,考生要仔細閱讀材料,準確、全面理解材料講了些什么,講述的是什么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隨后,要弄清楚題目的設問有幾項,都問了些什么具體問題;最后,再理清設問,聯系課文內容,找出答案,或通過分析材料得出答案。

  (3)規范答題,落實“四化”。“四化”即段落化、要點化、提示化、序號化。

  二、復習提綱

  一、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1、 商代青銅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戰爭。司母戊鼎是最大的青銅器,四羊方尊是最精美的青銅器。

  2、周朝建立后,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國王開始分封諸侯。諸侯要服從周王的命令,有鎮守疆土,保衛王室,繳納貢稅,定期朝見周王等義務。諸侯在封國內是君主,在他統轄的范圍內也實行分封制。

  3、春秋時期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管仲改革是他稱霸的基礎。戰國七雄是指齊、

  楚、秦、燕、趙、魏、韓。熟悉并掌握《戰國形勢圖》中七國的位置。

  4、春秋末年,人們開始用牛耕地。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的使用是

  農業動力上的一次革命;秦國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的世界聞名的防洪灌工程都江堰,既能防洪,又能灌,使成都平原成為千里沃野。

  5、商鞅變法(推崇法家思想)

  主要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準許民間自由買賣。②獎勵耕織和軍功。③建立縣制。(對后世行政管理影響最大的一項措施)④編定戶口。

  歷史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富強起來,軍隊戰斗力也大大提高,為以后秦滅六國,實現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統一國家的建立

  1、 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秦王嬴政用10年的時間相繼攻滅六國,建立了統一的

  多民族的國家秦朝(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陽。

  2、 秦始皇(嬴政)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

  ①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設置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設置郡縣,即是推行郡縣制) ②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把小篆作為全國的規范用字;以圓形方孔錢作為全國的通行貨幣。) ③焚書坑儒(消極的措施)。④修筑長城。

  3、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領導發動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4、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影響:儒家學說從此

  成為封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

  5、 漢武帝派張于兩次出使西域。 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今新疆地區正式歸中

  央政府管轄(證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 從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經玉門關或陽關進入今新疆, 后分天山南路或

  昆侖山北路到達西面更遠地方。漢朝時人們把這條歐亞陸路交通要道叫做“絲綢之路”。

  三、 政權的分立和民族融合

  1、 ①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戰中大敗袁紹,基本上統一了北方。②公元208

  年,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③公元220年開始,魏、蜀、吳三國相繼建立。(三國建立的先后順序)

  2、熟悉并掌握《三國鼎立形勢圖》中三國的位置和都城。

  3、江南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從西晉中期開始,由于中原混亂, 北方人口大量

  南遷,為江南補充了必要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再加上江南自然條

  件好,從而促進了江南經濟迅速發展。

  4、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①遷都洛陽,以更好地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②漢化政策:學漢語;穿漢服;用漢姓;通漢婚。③政治制度: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影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

  四、 古代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一)

  1、 南北朝時祖沖之把圓周率的精確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是當時世界上最

  精確的圓周率數值,領先世界1000多年。

  2、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是地理學巨著;北魏農學家賈思的《齊民要術》

  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農業百科全書。

  3、 東漢名醫華佗制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全身麻醉藥劑,比歐洲早

  1600多年;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他被后人稱為“醫圣”。

  4、 商朝時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我國最早的文字);鑄刻在青

  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和金文之后,漢字形體先后出現小篆、隸書、楷書等,經歷了由繁到簡的演變過程。

  5、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思想主張:①、主張實行“仁愛”; 要求統治者要體察民情,愛惜民力,以“德”去教化人民。②、強調“禮”的重要性。

  教育教學主張:①、注意因材施教。②、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引導。③、要求學生要經常復習,做到“溫故而知新”。④、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⑤、學習態度要老老實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6、 百家爭鳴

  ① 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提出“仁政”思想,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做人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荀子,主張以“禮”治國。提出“國君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觀點。(發展了孔子“禮”的思想)

  ②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韓非。他強調“法治”,主張君主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主張建立君主專制的國家。

  ③ 兵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時期的孫武,他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提出了“避實擊虛”、“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戰略思想。

  7、 東晉的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家,被稱為“書圣”,他寫的字,端莊清秀,“飄

  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8、 顧愷之是著名畫家,代表作有《洛神賦圖》和《女史箴圖》。

  五、 繁榮和開放的社會

  1、隋朝大運河

  開鑿目的:為加強對東方和江南地區的統治,方便從南方運輸糧食和布帛。

  隋朝大運河于605年開始開鑿,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長達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開鑿的意義: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我國南北方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 (識讀《隋朝大運河》圖并分析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意義)

  2、 開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間,實行“輕徭薄賦”政策,嚴懲不法官吏。這些

  措施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短短的20多年里,便出現了人口繁榮、倉充實的局面。隋文帝的年號為“開皇”,所以,歷史上把這一盛世叫做“開皇之治”。

  3、貞觀之治:

  唐太宗經常與大臣們總結隋朝滅亡的教訓,要求統治者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善于任用賢才;善于納諫。在其統治時期,君明臣賢,勵精圖治,農民負擔較輕,唐朝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社會出現了祥和安定的氣象,國力增強。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4、民族政策 ① 唐太宗以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待周邊少數民族,贏得了各民族的擁戴,被尊稱為“天可汗”。 ②漢藏和親: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后來,唐中宗時又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密切了漢藏兩族的聯系。)

  5、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統治有“貞觀遺風”。

  6、開元盛世:

  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景做宰相,裁汰冗員,注意考核地方官,反對奢侈浪費,提倡勤儉節約,重視減輕農民負擔,發展農業生產。在他統治前期,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達到鼎盛階段,史稱“開元盛世”。

  7、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手工技術的進步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出現了便于耕作的曲轅犁和新的灌工具筒車。制瓷技術有很大進步,陶器以“唐三彩”最為著名。

http://www.shddsc.com/

【中考歷史復習資料】相關文章:

中考數學復習資料12-26

中考政治復習資料:常見命題角度06-11

中考語文復習資料:常考字詞清單07-21

中考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國》復習資料08-23

中考地理知識點復習資料06-07

中考歷史沖刺復習計劃,中考歷史沖刺復習計劃11-14

中考歷史復習計劃12-30

歷史中考復習計劃12-21

中考歷史心得體會01-12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08-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连山| 瑞安市| 仙桃市| 灵宝市| 海兴县| 务川| 玉田县| 大安市| 疏附县| 河北省| 五台县| 东乌珠穆沁旗| 龙川县| 夹江县| 龙岩市| 镇平县| 新泰市| 淄博市| 阜宁县| 翁牛特旗| 资兴市| 顺昌县| 高邑县| 竹山县| 宕昌县| 玛多县| 资中县| 同江市| 天峻县| 东至县| 宁城县| 松潘县| 绥棱县| 镇雄县| 河南省| 塘沽区| 毕节市| 南京市| 墨竹工卡县|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