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練習
【考前練習一】教學過程
單項選擇題
1、下列哪一個屬于課堂情境結構( )
A. 課程表的編制 B. 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
C. 教學過程的規劃 D. 學生座位的分配
【答案】D
【答案解析】課堂情境結構主要是指課堂學習情境上的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班級規模的控制;課堂常規的建立;學生座位的分配。故選D。
2、試圖用心理學的“統覺理論”原理來說明教學過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杜威 D.凱洛夫
【答案】B
【答案解析】赫爾巴特統覺理論的基本含義是,當新的刺激發生作用時,表象就通過感官的大門進入到意識閾上,那么,二者的聯合就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地位。赫爾巴特指出:“統覺,或內在的感覺,只有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才會發生。”所謂統覺的條件,主要是指興趣。根據赫爾巴特的觀點,興趣是指觀念的積極活動狀態,是一種好奇心和智力活動的警覺狀態,正因如此,興趣賦予統覺活動以主動性。故選B。
3、 在感覺記憶中,信息主要以( )的形式存儲。
A. 語義 B. 概念體系 C. 圖式 D. 視象和聲象
【答案】D
4、教學過程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不包括( )。
A. 認識的間接性 B. 認識的簡捷性
C. 認識的引導性 D. 認識的順序性
【答案】D
【答案解析】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具體表現為:認識的間接性、認識的交往性、認識的教育性、認識的引導性、認識的簡捷性。故選D。
5、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自我認識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學設計能力 B.教學組織能力 C.教學決策能力 D.教學監控能力
【答案】D
6、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
A.鞏固知識 B.領會知識 C.運用知識 D.檢查知識
【答案】B
7、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記住教學內容,教師經常會傳授給學生一些記憶方法,如把材料縮簡成歌訣等,這稱為( )。
A.復述策略 B.組織策略 C.精細加工策略 D.時間管理策略
【答案】C
【答案解析】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縮簡和編歌訣屬于精細加工策略。故選C。
8、在教育心理學領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時間也最長的部分是( )。
A.教學過程 B.學習過程 C.評價過程 D.反思過程
【答案】B
【答案解析】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時間最長的部分。故選B。
簡答題
1、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答案要點:(1)激發學習動機;(2)領會知識;(3)鞏固知識;(4)運用知識;(5)檢查知識。
2、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答案要點:(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為主;(2)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3)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統一;(4)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
3、簡述教學原則有哪些。
.答案要點:(1)直觀性教學原則;(2)啟發性教學原則;(3)循序漸進教學原則;(4)鞏固性教學原則;(5)量力性教學原則;(6)因材施教教學原則;(7)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8)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材料分析題
1、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說話或插話進來;在自習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里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爭論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于課堂吵鬧的現象,你的基本態度和常規做法是什么?
答案要點:(1)基本態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容納兒童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動作和語言是兒童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兒童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2)常規做法:不追求課堂的安靜,保持稍稍的喧鬧。改變課堂的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的主體和偏向于教師的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
【考前練習二】教學概述
一、單項選擇題
1、在中學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師引導中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回答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的方法是( )。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讀書指導法 D.演示法和實驗法
【答案】B
【答案解析】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中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談話法是教師引導中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回答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的方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自學教科書以獲得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師向學生展示實物或直觀教具、向學生作示范性的實驗,從而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獨立操作、觀察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故選B。
2、制定教學計劃的首要問題是( )。
A.課程設置 B.學科順序 C.課時分配 D.學年編制
【答案】A
3、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內容都能達到掌握的程度,這是( )。
A. 意義學習 B. 機械學習 C. 發現學習 D. 掌握學習
【答案】D
【答案解析】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是奧蘇伯爾根據學習者是否理解學習內容對學習進行的分類。發現學習是由布魯納提出的,又稱啟發式學習,是指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活動而發現有關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種教學策略。掌握學習是由布盧姆等人提出來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達到完成80%-90%的評價項目)。本題題干即為掌握學習的基本理念,故選D。
4、教學的根本目的是( )。
A.教授知識 B. 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C.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D. 發展能力
【答案】C
5、教師通過協調課堂中的各種關系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稱為( )。
A.課堂凝聚力 B. 課堂氣氛 C. 課堂控制 D. 課堂管理
【答案】D
【答案解析】課堂管理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協調課堂中的各種關系以建立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故選D。
6、成功解決一道難題后產生的自豪、愉快感屬于( )。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D. 成就感
【答案】A
7、教學計劃的中心問題是( )。
A.開設哪些科目 B.各門學科開設的順序
C.各門學科的教學時間 D.各門學科的教學方法
【答案】A
【答案解析】課程設置也就是開設哪些學科是教學計劃的中心。
8、教學從本質上講是一種( )。
A.認識活動 B.智育活動
C.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 D.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活動
【答案】D
9、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復雜的行為是( )。
A.示范法 B. 系統脫敏法 C. 懲罰法 D. 行為塑造法
【答案】D
【答案解析】題干所述為行為塑造法的定義。示范法是觀察模仿教師呈現的范例,是學生社會行為學習的重要方式;系統脫敏法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出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懲罰法是通過施加一種厭惡刺激來消除某種不良行為的方法。
10、1970年,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
A.最優化教學 B.范例教學 C.發展教育 D.終身教育
【答案】D
【答案解析】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朗于1970年寫成并出版了《終身教育引論》,集中闡述了終身教育思想,由此被譽為“終身教育的倡導者之一”。故選D。
11、“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典型地表現了注意的( )。
A. 指向性 B. 集中性 C. 穩定性 D. 分配
【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時持有的聚精會神的程度。當人們專心注意某一事物的時候,在意識中極其鮮明清晰地反映這一事物,而周圍的其他事物則模糊不清。
12、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式是( )。
A.講授法 B. 談話法 C. 實驗法 D. 演示法
【答案】A
13、采用一種專門的測量工具,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被試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質作出測定、鑒別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學研究中屬于( )。
A.觀察法 B. 實驗法 C. 心理測驗法 D. 調查法
【答案】C
【答案解析】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由題干中的“測量工具”、“測定”、“鑒別”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心理測驗的方法。故選C。
14、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備課 B. 上課 C. 作業布置與修改 D. 教學評價
【答案】B
二、簡答題
15、何謂教學,中學教學有哪幾項一般任務?
答案要點:教學是在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
中學教學的一般任務有:(1)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3)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4)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考前練習三】課程概述
單項選擇題
1、現代課程理論之父是( )
A.杜威 B.布盧姆 C.布魯納 D.泰勒
2、( )又稱為“靈活的課程表”。
A.貝爾-蘭卡斯特制 B.道爾頓制 C.分組教學 D.特朗普制
3、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教育家( )。
A.洛克 B.斯賓塞 C.赫爾巴特 D.杜威
4、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所建立的學習理論,是把大多數學生的發展作為其核心內容,并著眼于使所有的學習都達到一定的目標,被稱為( )。
A.結構課程理論 B.教育與發展理論
C.從做中學理論 D.掌握學習理論
5、認為課程內容即教材的是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杜威 C.泰勒 D.迪爾凱姆
6、以美國“六三三”學制為藍本確立的( )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之后。
A.癸卯學制 B.壬子癸丑學制 C.壬戌學制 D.壬寅學制
7、提出在“學科結構”基礎上的“發現學習”的是( )。
A.布魯納 B.馬斯洛 C.裴斯泰洛齊 D.迪爾凱姆
8、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為(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綜合課程理論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9、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落實在課程類型上表現為( )。
A.學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隱性課程
10、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是(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綜合課程理論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11、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人類所取得的經驗和科學認識的課程種類是( )。
A. 學科課程 B. 綜合課程 C. 活動課程 D. 隱性課程
12、教材包括( )。
A.教科書 B.CAI軟件 C.教學參考書 D.以上三者皆是
13、 以下哪項不屬于教材的內容?( )
A. 視聽材料 B. 參考書 C. 幻燈片 D. 課外活動
14、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 )。
A.杜威 B.懷特海 C.布魯納 D.克伯屈
15、學科的設置和安排是通過( )體現出來的。
A. 課程計劃 B. 課程標準 C. 教學內容 D. 教科書
參考答案及解析
1.D【答案解析】略
2.D【答案解析】特朗普制,又稱為“靈活的課程表”。由美國勞伊德·特朗普創立。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試圖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和個人獨立研究結合在一起,并采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一的上課時間,以大約20分鐘為計算課時的單位。故選D。
3.B【答案解析】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把課程解釋為教學內容的系統組成,首先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故選B。
4. D【答案解析】布魯納提出了結構課程理論;贊科夫提出了教育與發展理論;杜威提出了從做中學理論;布魯姆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故選D。
5.A【答案解析】略
6.C【答案解析】癸卯學制是中國第一個開始實施的學制;壬子癸丑學制第一次規定男女同校;壬戌學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又稱“六三三”學制;壬寅學制是中國首次頒布的學制,但只頒布而沒有實施。故選C。
7.A【答案解析】略
8.D【答案解析】略
9.C【答案解析】活動課程亦稱“經驗課程”,是指圍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以活動為組織方式的課程形態,即以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活動課程倡導的理念與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所以,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落實在課程類型上表現為活動課程。故選C。
10.D【答案解析】略
11.A【答案解析】學科課程是指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類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圍最廣的課程類型。其主導價值在于傳承人類文明,強調使學生掌握、傳遞和發展人類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學科課程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人類所取得的經驗和科學認識。故選A。
12.D【答案解析】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教材不僅包括課本、教學參考書、練習冊、活動冊等等,還包括一些試聽教材,如錄像、錄音、幻燈片、電視、電影、CAI軟件(計算機輔助創新軟件)。故選D。
13.D【答案解析】略
14.C【答案解析】略
15.A【答案解析】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合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并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故選A。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練習】相關文章: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考試大綱08-10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07-27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練習題07-22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課堂行為07-24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08-05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認知過程07-24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練習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