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目教學計劃2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那么計劃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科目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科目教學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我上學期代課的情況,對班級學生有了比較深刻了解,期中有將近十位學生是學困生,學習方面沒有人管理,作業基本不交,課文要求背誦的一律不會,多次要求和家長面談就是未能如愿。中等生不多,有好幾位不能穩定,上等生太少,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根據我與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廣泛交流,了解到本班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個性張揚,學習興趣不濃,主動性不強。反映出孩子們基礎知識的不牢固,學習習慣不夠好,心浮氣躁。平時對最基礎的知識點不放在眼里,缺乏最學習責任心。為此,教學的著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文教學上,更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本冊教材的分析:
教材有六個主題單元,每個主體單元大致有2至3篇主體課文,共計28篇,語文天地中有近20篇的拓展課文,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閱讀材料,體現了本套教材注重閱讀積累、擴大閱讀量的編寫思想。本冊教材選文文質兼美,豐富多樣,體現了文化的多元性,新選篇目占一定比例,富有兒童情趣和感染力。
(1)單元主題的選擇趨于理性認識與思考的引導。《規則》、《回歸》、《快與慢》引發學生對自然規律,對社會現象,對國家榮辱,對人生的價值,對時間的把握等產生思考。如,《規則》單元的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認識規則的重要性,懂得為了遵守規則而作出個人犧牲的必要性,從而樹立規則意識。《春潮》《花》《路》等自然景觀的引入,擴大學生的認知廣度和深度。如《春潮》單元,從春潮的形成、春潮涌動的景色、春潮到來時人們的活動等幾個角度來選編課文,體現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春景。
(2)不同文體的文章,都在豐富情感的基礎上更突出了人生價值的引導。如,《太陽的話》詩人以擬人的手法,賦予太陽人的語言與思想,展示了太陽渴望走進小屋,打開人們關閉的心靈,讓人們享受陽光、溫暖、花束、香氣和露水;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們樹立起積極樂觀的信念。《鄉村大道》描繪了鄉村大道獨特的風景,歌頌了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釣魚的啟示》《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挑山工》等記敘文,在敘事的基礎上突出了人性光輝的閃耀,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獨特的視角,產生上進的力量。
另外還有新聞報道的涉入。將學生從狹窄的視野(童話、寓言、兒歌、故事等)引入更為廣博的世界,讓學生稚嫩的思維逐步走向富有深度的理性認識。
本套教材注重人文思想的熏陶漸進和螺旋上升。舉例:“受傷的小鳥”。
入選的這些課文人文內涵豐富,都是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而這樣的編排,又進一步優化了課文的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的學習。
四年級學生學習字、詞、句,需要學習一些語文基礎知識。如四年級下冊,動詞、暗喻(是)、連綿詞、成語中的對應、反問句、祈使句、多義字、語氣詞、代詞、轉折句前后語義的輕重、古今詞義的演變等等,語文基礎知識是為學習語文服務的,完全避開將不利于語文教學,但不能走“以傳授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強化記憶為主要教學手段,以考試為最終歸宿”的老路。語文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語文知識教學的“度”。總的原則是“有用”“精要”“好懂”。刪繁就簡,深入淺出,學以致用。要按照《課標》的要求去做:“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2)閱讀水平的提高。
①會問和解疑
②做好批注筆記
③具有初步的獨立閱讀能力
④深入文本,體驗感情
⑤古文學習
(3)習作能力的培養
①勤練筆
②學會選題
③學會修改
四、落實措施:
1、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通過有目的學習,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課堂上繼續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訓練,真正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主人的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要充分利用好教輔材料和教輔手段,幫助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對課文內容的領會。
4、作業進行分層布置,對中下生降低要求,消滅不完成作業的現象。平時做好作業的反饋與評比,加強作業的規范,提高作業質量,特別是提高書寫質量。
5、平時安排學生多觀察生活,選取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小練筆。
6、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通過每日“課前5分鐘交流”,讓學生或介紹好書、或讀精彩片段、或談報上見聞,以此做檢查和督促,讓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語文課堂有意識的進行“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讓學生多看好書,多讀好書。
7、聯系生活是閱讀理解詞語和句子意思的基礎。母語學習離不開生活。閱讀理解詞語和句子意思要以生活為基礎,學生只有借助已有經驗和積累進行閱讀理解,才能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有深切的感受,才有助于學生對這些詞句的積累和內化。
8、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9、抓好“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學習。閱讀就是吸收。
10、抓好朗讀背誦。
四年級科目教學計劃2
一、教材基本結構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5篇;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共40篇。
教材設計了8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啟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其中第三單元“大自然的啟示”和第六單元“田園生活”還安排有綜合性學習內容,使專題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本冊要求認識200個字,會寫200個字。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
本冊教材的編排方式仍然是按專題分組編寫。專題內容新穎、豐富,內涵深刻,富有人文氣息,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特點。
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要求,本冊在編寫中加強了整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
2.精讀與略讀課文的聯系和整合。
3.單元學習活動的貫通和整合。
(二)安排“綜合性學習”,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
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著力點。本冊教材繼續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個安排在“大自然的啟示”專題中,要求觀察大自然現象或搜集資料、調查訪問,交流從中的發現或得到的啟發;也可以做做實驗或搞搞小發明。一個安排在“田園生活”專題中,了解鄉村景物和人們的生活。
根據教材的編排,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指導要著重抓好三個環節:一是通過布置,使學生明確任務,知道要做些什么,該怎么做;二是在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關心、了解活動開展的情況,及時表揚好的做法,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三是采用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作為中年級的最后一冊,本冊仍然采用第一人稱“我”的語言敘述方式,繼續強調自主學習意識。同時,為了體現文本交流,精讀課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現,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質疑問難能力。泡泡的內容大致有:引導學生理解詞句及課文內容的;引導想象的;體會文章結構特點的;引導課外閱讀的等等。
(四)豐富課本內容,拓寬學習資源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語文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本冊課后繼續安排“資料袋”,在課文背景或相關知識上,增加了深度和廣度。語文園地的“寬帶網”安排在一、四組,引導學生搜集有關祖國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資料以及了解有關戰爭給人類造成災難的事實和英雄人物的事跡,拓展知識面。“展示臺”安排在第三、六單元,作為綜合活動的組成部分,交流認識大自然和感受農村生活的活動成果。“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詩名句、諺語、成語等,“趣味語文”中的《說“信”》《趣聯巧對》,“成語故事”中的《鵬程萬里》《手不釋卷》,集中安排以古代傳統文化為主的內容,在趣味閱讀、輕松記背中,積累語言,感受中華文化的優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重點推薦《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國的民間故事。這些都為豐富學習、拓展學習開辟了資源空間。
三、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個,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于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年級科目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科目教學計劃07-01
四年級科目教學計劃04-28
學期科目教學計劃12-16
英語科目教學計劃12-10
歷史科目教學計劃12-24
學期科目教學計劃06-25
學期科目教學計劃范文04-16
科目教學計劃(15篇)11-19
科目教學計劃15篇11-18
學期科目教學計劃4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