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復習匯總
第一章:緒論
本章重點:
一、名詞解釋
1、生態學(Ecology):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環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二、問答題
1、簡述生態學研究對象的主要層次。
答:宏觀生態學:在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景觀生態系統、生物圈等宏觀層次上探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微觀生態學:對其內在機理進行研究,就是在分子、細胞等微觀水平上探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2、生態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思考題
一、問答題
1、簡述生態學發展的四個階段。
2、19世紀生態學的兩本標志性的書籍。
3、20世紀,生態學界出現了四大著名生態學派,請寫出學派的名稱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們的研究重點。
(1)下列表述正確的是(C)
A、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形態的一門科學。
B、生態學是研究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
C、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
D、生態學是研究自然環境因素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
(2)生態學作為一個科學名詞,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義的。
A、E.Haeckel
B、E.P.Odum
C、A.G.Tansley
D、Darwin
(3)著有《生態學基礎》一書并因此獲得“泰勒”獎,被譽為“現代生態學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態學家(A)
A、E.P.Odum
B、Haeckel
C、Clements
D、Tansley
(4)生態學按組織水平可分為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和生態系統生態學等。
(5)生態學發展大致經歷了生態學的萌芽時期,建立時期,鞏固時期和(C)
A、生物學時期;B、環境科學時期;C、現代生態學時期;D、現代生物學時期;
(6)20世紀,由于各地自然條件、植物區系、植被性質及開發利用程度的差異,使植物生態學在研究方法、研究重點上各地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大學派,包括(北歐);(法瑞);(英美);(蘇聯)。
(7)生態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野外);(田間);(研究);(實驗研究和數學模型研究);(生態網絡及綜合分析等)等。
(8)現代生態學一方面向區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發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觀方向)發展。
(9)20世紀,生態學界出現了四大著名生態學派,其中(法國布朗-布蘭柯,瑞士盧貝爾是法瑞)學派的代表人物。
(10)目前,最受人們重視、最活躍的生態學研究領域是(D)。
A、個體生態學
B、種群生態學
C、群落生態學
D、生態系統生態學
(11)通常生態學所研究的幾個可辨別尺度的部分包括(ABCD)。
A、個體
B、種群
C、群落
D、生態系統
(12)簡述Tansley、Lindman、Odum和Carson的生態學貢獻。
①Tansley提出了生態系統的概念,為生態系統生態學發展奠定了基礎。②Lindman對美國塞達波格湖生物群落能量流動的研究中,提出了群落營養動態理論,發表了著名的“能量轉化1/10定律,創立了食物鏈學說和創立金字塔營養結構學說,從而建立了現代生態理論體系。③E.P.Odum是近代生態學的始祖,1953年出版了他的著名作品《生態學基礎》;與H.T.Odum從生態能量流動的觀點出發,著重研究了溪流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在研究中首次用獨創的能流框圖來描述群落的能流過程和模式。1983年,E.P.Odum提出了較完整的能流基本模型,對能量生態學的理論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④Carson出版《寂靜的春天》一書,使人類認識到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傷害,警告有關部門注意工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破壞。
第二章:生物與環境
本章重點
一、名詞解釋
1、生態環境;
2、生境;
3、生態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對每一種生態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間是生物對這種生態因子的耐受范圍,稱為生態幅或生態價;
4、限制因子;
5、趨同適應和趨異適應;
6、生活型和生態型:(1)趨同適應的生物,具有類似的形態、生理和生態特性的物種類群稱為生活型。(2)趨異適應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態、生理和生態特性不同的基因型類群稱為生態型。
二、問答題
1、簡述謝爾福德耐性定律。
2、簡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補充。
3、試述生態因子的作用特征:
答:(1)綜合作用:環境中各種生態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聯系、互相促進、互相制約。任何一個因子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變化。(2)主導因子作用(非等價性):在諸多生態因子中,必有一個對生物是起主要作用的,稱為主導因子。(3)階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對生態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態因子對生物的作用也具階段性。(4)不可替代性和補償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態因子雖非等價,但都不可缺少,一個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個因子來代替。補償作用:但某一因子的數量不足,有時可以由其他因子來補償。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圍內作部分補償。(5)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環境中的地形因子,它的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對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們能影響光照、溫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對生物產生間接作用,這些地方的光照、溫度、水分狀況則對生物類型、生長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4、簡述環境因子、生態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間的關系。
思考題
一、名詞解釋
1、內穩態;2、實驗馴化與氣候馴化。
二、問答題
1、根據不同分類標準,生態因子分為哪些種類;
2、簡述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3、生物對耐受性范圍的調整方式有哪些。
(1)具體的.生物個體和群體生活地段上的生態環境稱為(B)。
A、環境
B、生境
C、內環境
D、地球環境
(2)簡述環境因子與生態因子的區別與聯系。
答:環境因子是指生物有機體以外的所有環境要素。生態因子是指環境因子中對生物的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布有著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因子。生態因子是環境因子對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生態因子包括在環境因子中。
(3)根據生態因子的穩定性程度可把生態因子分為穩定因子和(D)。
A、氣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來因子
D、變動因子
(4)按生態因子的性質,通常可將生態因子歸納為(氣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為因子)。
(5)生態因子中的溫度、濕度、光、降水、風等稱為()因子;捕食、寄生、競爭和互惠共生等稱為()因子;氣候,生物/非密度制約,密度制約/非生物,生物。
(6)根據生態因子的性質,可將其分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為因子和(A)。
A、氣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來因子
(7)舉例說明生態因子中,什么是間接因子。
答:生態因子中,有些因子直接對生物起作用,如光照、溫度等。而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經緯度等對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們能影響光照、溫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對生物產生間接作用,因此將地形因子稱為間接因子。
(8)氧氣對水生動物來說,屬于(D)。
A、綜合因子
B、一般生態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9)當光強度不足時,C02濃度的適當提高,則使植物光合作用強度不致于降低,這種作用稱為(C)。
A、綜合作用
B、階段性作用
C、補償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10)在諸多生態因子中,(BD)因子稱為主導因子。
A、能替代少數其它因子。
B、對植物生長有明顯影響。
C、把其它因子的直接作用變為間接作用。
D、對其他因子有影響作用的因子。
(11)地形因子對生物的作用屬于(B)。
A、直接作用
B、間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補償作用
(12)試述生態因子的補償性和不可替代性。
答:當某個生態因子在數量上不足時,可以由其它因子來補償,結果仍可獲得相似的生態效應。例如光強減弱所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可以依靠CO2濃度的增加得到補償,這也是森林林冠下幼苗能夠存活生長的一個因素。但是,這種補償作用不是沒有限度的,它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作部分的補充,生態因子雖非等價,但都不可缺少,一個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個因子來替代。
【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復習】相關文章:
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精選練習答案09-11
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章節重點練習09-04
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選擇題答案01-25
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試題和答案01-29
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及答案01-24
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問答題精選01-20
專升本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問答題02-18
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