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
調查發現,有約50%以上的大學生消費權益曾經受到過侵害,不知道是否受過侵害約30%,從未受到侵害只占不到20%。這表明大學生消費者也是弱勢群體,他們的權益也時常受到這樣那樣的侵害,那么大學生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消費者在權益受到侵害后,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
1、自行協商交涉是首選。
發生問題可先與商家交涉,自行協商,同時注意收集相關證據。如能協商解決,省時省力,如果分歧不大,要求合理,通常還是可以自行解決的。但如果對方態度一直良好,但久拖不決,建議不要一直等待,及時采取其他措施。
2、向工商、衛生、稅務、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門舉報要求處理。
發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消費者可以視不同的違法行為向商家的主管行政機關投訴舉報,比如都可以向工商局投訴。如果商家還涉及其它資質管理,比涉及如食品衛生問題,可以向衛生部門舉報,涉及房產問題,還可以向住建委等主管單位投訴。
這些投訴,一是可以讓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處罰不良商家,凈化市場。二是消費者維權問題,通常也可一并處理協調。
3、尋求消費者協會的幫助,進行調解。
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反映,尋求幫助,消協也可介入進行調解,也可由消協向相關主管單位反映。但要注意,消協并無強制執法權,調解也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上,如分歧較大,仍可能調解不成。
4、向法院起訴。
如果通過前述程序解決不了,消費者可依法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可依法判決,如任何一方不自動履行判決,另一方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是,向法院起訴要注意提前收集證據,如雙方發生交易事實的證據、消費者付款的證據、消費者受到損失的證據、損失與商品質量或服務質量有關的證據。如果不注意收集證據,可能會造成主張得不到充分支持可能。
大學生被侵權的原因有
一是商家故意設圈套,利用大學生年輕幼稚,采取夸大產品功能、低價銷售、以次充好等欺詐手段誘騙大學生消費。
二是由于大學生對國家頒布的一些法律法規缺乏認識,如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以致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很好地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三是大學生對消費者協會、工商物價局及其他維權的方式和渠道了解不足。
四是消費心態,許多大學生自動放棄運用法律手段來維權,因為消費的物品價值不大,太麻煩,白費力;不少在校的大學生都不是本地人,生活在外,凡事都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另外還有一些人維權失敗甚至遭到惡意報復,也給他們留下了負面影響;還有,由于錢均來自父母,對小的損失大都懷有“無關痛癢”的心態。
五是看別人如何行動,大學生每當出現侵害自身消費者權益的時候,大家往往不是自己主動去維護自身權益,而是等別的消費者也出現類似情況時,才看能不能一起解決。六是大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社會經驗缺乏,容易輕易相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