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留學生在異國當微商玩代購有可能被遣返回國
隨著自媒體平臺和電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商機,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微商。
在中國區域內,很多高校學生都有微商身份,有的甚至把學習僅當成是副業,將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微商的運營上。
這并無不妥,只是人生選擇問題。
但中國留學生在異國當微商玩代購,問題就復雜了。
最近,30多名在美中國留學生因在微信上做私廚外賣,被當地中餐館老板舉報,慘遭遣返。
還不止,近日,就讀于英國斯特林大學的一名中國學生也因為通過微信賣盒飯被取消簽證、遣返,多名做類似生意的中國同學目前正在接受英國移民局調查,此事東窗事發據稱是因為該學生長期霸占公用廚房(每天16小時),被舍友投訴舉報。
學校調查之后立刻報告給了移民局。
消息一出,嚇壞了那些在微信上做微商或者代購的留學生們。
被抓到真會被遣返嗎?
英國內政部(home office)發言人對此的回復是:
“持有Tier4簽證的國際學生不能自雇工作或從事商業活動。一經發現有任何違規的情況,該學生簽證時間會被縮短或被提起訴訟。”
英國移民律師解釋,這實際上就是取消簽證、遣返。
而且除了取消簽證,還會被告上法庭。
微信上做生意就是一種典型的自雇行為。
即便不通過微信,在英國做很多生意也都是自雇行為。
在海外留學生群體中,為了貼補學費、生活費甚至獲取豐厚利潤,頭腦靈活的學生通過微信代購、租房售房、做外賣、接機、寵物買賣等等,生活很滋潤。
在被炸魚薯條、可樂漢堡、牛排肉派、沙拉炸雞包圍的日子里,海外學子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吃上一口家鄉飯。
于是乎,不少有著好廚藝的“中華小當家”看準這一商機,在微信上做起了外賣生意,賣便當、甜品、麻小、烤串等中國學生喜歡的美食。
這一中餐外賣模式也是廣受學生追捧,還可通過微信轉賬、支付寶等方式快捷交易。
這類微商生意投入少,門檻低,利潤大。
媒體今年3月曾報道過,來自上海的21歲美國留學生Jojo在微信經營自家熟食外賣生意4個月,利潤相當可觀,不但可以為她支付每月的房租和車貸,甚至連生活費也能夠解決。
但這導致了不滿,生意被搶的美國當地中餐館老板立即向當地有關部門舉報,30多名通過這種方式掙外快的中國留學生被遣返。
這一事件引發熱議,盡管不少人對中餐館老板“坑同胞”的做法提出質疑,從法理上中餐店老板的做法卻無可辯駁。
當地的律師稱,根據美國規定,F簽證狀態下學生只能在學校范圍工作,或取得OPT身份(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美國留學生畢業后,申請到的一年的找工作時間)后在公司上班。
而留學生學習期間在微信平臺經營生意,并不符合以上規定。
此外,在美的各項收入都應向政府報稅,合法經營餐飲也必須提前獲得相關證書。
中國留學生開微店賣食物實屬違法
除美國外,其他國家也對私家廚房有著諸多限制。
在澳大利亞,“在家做飯送外賣”這種模式在澳洲肯定不被允許的,一旦被發現,嚴懲不貸。
除罰款外,外國公民很可能面臨遣返。
不少留學生或許只是抱著掙點零花錢的態度,利用空余時間做個美食外賣。
但其實嚴格來說,這種行為在大多數國家已違法。
留學生們的這種行為不僅違反學生簽證的規定,還違反了食品安全條例,并且涉及偷稅漏稅問題。
插播一句,雖然對于忙于課業或者不想做飯的留學生而言,這種外賣模式簡直是福音,但早前《中國日報》和新華網都曾撰文提醒廣大學子,購買無證私人廚房的食物,如果出現身體不適,很難合法維權,存在極大的風險。
【中國留學生在異國當微商玩代購有可能被遣返回國】相關文章:
中國留學生在美“闖禍”不斷,原因何在?09-26
微商的經典句子02-16
微商的說說12-04
微商語錄經典01-18
一個中國女留學生在澳洲創業的勵志故事09-26
異國他鄉的文案10-12
微商早安句子05-02
微商早安說說04-11
微商勵志說說02-08
微商分享感言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