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論文
一、引言
高職教育創新發展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的盲目性,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引進了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等,把課程教學變得更加信息化,極大地方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讓教師可以在多方面,多平臺去捕捉學生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適應未來教育的同時也推進了信息化進程。
二、“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1]。簡單地說也就是“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這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各行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
三、“互聯網+”時代給職業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打破時間空間障礙,學校與教師雙方受益
扎實推進素質教育 促進學校和諧發展;凇盎ヂ摼W+”實現遠程教學,多方面實現教師的教學不僅限于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從而實現多角度的轉變,跨校、夸地區甚至夸國家的教學已經是“互聯網+”時代的新常態。同時學校也可以聘請其他學校的高職稱人才或社會上高技能人才通過互聯網信息資源等多種手段為在校學生現身教學,實現現代化高職技能人才的培養。學校與教師雙方受益,實現不同個性人才的培養。
(二)師生彼此近在咫尺,掌控學習利于行
一直以來教師與學生都是以課堂教學面對面為主。教師與學校關系都是--平時素未謀面,課堂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不利于構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難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互聯網+”時代,教師與學生不僅限于課堂上的“謀面”,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在學習基礎上的“師徒”情感一躍上升為“導師制”[2]。教師可以通過網上答疑、遠程教學、視頻會議、微信,微博等多網絡工具與學生“會面”,學生也可以在網絡與教師交流互動,發表意見與看法,評價教師等,仿佛老師就在身邊無微不至地呵護,實現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三)搭建網絡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得以實現
搭建網絡學習平臺是在網絡環境下的一種新型網絡工具和應用模式及信息傳播的載體,網絡平臺的建設它能突破傳統的限制,以其“快、新、準”等特點,突出強化溝通和服務功能,使學習信息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共享。
一是通過網絡環境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是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基本能力,它是通過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過程所培養出的各種能力的綜合,包括自主規劃能力、自主選擇能力、自主監控能力。
二是開展網上論壇,拓寬學習渠道。利用“互聯網+”有效于充分開發和利用日益豐富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共享現有資源,同時可以結合常用的智能手機,IPad等現代化通信工具觀看微課,參與課程討論,傳輸文件,參與投票,完成作業,參加課程開發等,讓信息資源觸手可及。
四、基于“互聯網+”時代提升高職教師信息技術技能對策
“互聯網+”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機遇,積極迎接新時代帶來的機遇是社會發展的迫切追求,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的能力是職業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一環。
(一)掌握先進、科學信息技術技能的理念
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有利于豐富教學質量的高低,有利于培養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建立教師的威信,塑造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要善于提升自己職業角色,打造職業形象,必須掌握先進、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二)提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能力素養
教師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一個專業化程度高的教師必然掌握了較高的職業素養,不但善于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還能結合外界有利因素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
1.信息技術培訓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小溪要有源頭才能細水長流,同樣教師要建立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注入“新水”緊跟時代相結合。在互聯網時代,職業學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必須側重兩大重要方面。
一是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和網絡課程的制作培訓。計算機網絡計算是現代人必須掌握得一門基本技能,如今計算機普遍在我們的生活世界中去,足不出戶都可以解決我們的衣食問題,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二是移動學習終端設備和軟件設備的使用能力的培訓,F代終端與設備都在推陳出現,例如蘋果公司推出的Apple Pay是一種基于NFC的手機支付功能,RFID無線射頻識別,云計算,大數據等,其功能的實現都離不開互聯網,教師要懂得其原理并親身體會實踐和操作。
2.創設有利于信息技術應用的情景
資源的引進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標準。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善于使用信息技術,創造更加開放的使用環境,敢于讓學生自己動手,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敢于發現問題,給予學生更加充分肯定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親手實踐操作。
五、實現“互聯網+”時代教師信息技術模式教學變革
互聯網已經滲透在社會的方方面面,也將推到著高職教育的改革創新,利用互聯網平臺的虛擬化教學已呈現出優勢,如何利用互聯網這一信息技術的優勢應用到具體教學中去已經是被大家所思考的問題。
1.互聯網進課堂
“互聯網+”實現課程模式的變革就是要引導互聯網真正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不是把它拒之門外。在課程允許條件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把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帶到課堂中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這些信息設備搜索有關課程知識。結合有些課程開展綜合實訓,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建立合作學習,制作小視頻通過互聯網分享自己的成功,學生可以在網上投票選出最佳小組。
2.生活實踐進課堂
互聯網改變實踐發展的格局,搭上到網絡便捷的快車使日常生活與課堂教學相接軌,今天的課堂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實踐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去挖掘生活的信息庫,打破時空與地域的間隔,實現開放性,綜合性學習。
3.創新教育進課堂
在這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的目的不是在于傳承前人的知識,要實現高職院校技能人才的培養就必須努力推進創新教育,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個別屬性,本著從“學做練”的學習一體化的原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從而讓課堂教學實現信息化。
六、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這環境下首先要轉變思維觀念,不能落下腳步,不能固步自封,首先要有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其次要善于提升在信息技術能力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再次要創新信息技術模式教學變革。 “互聯網+”背景下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發展是一種機遇也是挑戰,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平臺提升信息技術能力,整合學習資源,為創新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探究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論文】相關文章: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04-29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總結04-28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心得04-14
小學生寫作能力如何提升論文10-11
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04-24
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論文06-01
初探該怎樣提升護士的論文寫作能力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