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異質影響論文
摘要:在理性預期持久收入假說和居民消費短視行為理論基礎上,本文結合我國1999-2009年間31個省市相關數據,將財政支出引入居民消費函數進行面板分位回歸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整體上是擠入效應,但是不同區域不同消費人群對財政支出的反應顯現出差異化特征,并且大致呈現這樣一幅圖景:財政支出擠入對象從西部低消費人群過渡到中部中低消費人群,最后過渡到東部中高消費人群。因此,財政支出政策的實施不能“一刀切”,財政支出結構需要有針對性進行優化和調整。
關鍵詞:異質效應;不同消費群體;面板分位回歸
居民消費即代表居民福利水平,又是經濟有效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支出是通過為社會成員提供公共物品,從而達到對國民需求進行宏觀調控的目的。正確考察二者的關系不僅有利于檢驗財政支出政策的作用與實施效果,也為政府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引導居民消費,啟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提供重要依據。為了更為細致、精確地捕捉地方財政支出與不同消費群體的關系,本文選擇面板分位數回歸模型,對東部、中部和西部城鄉居民分別進行考察,以提高研究結論的政策指導意義。
二、數據說明與估計結果
(一)數據來源與變量說明本文采用我國31個省(市)的1999-2009年度頻率面板數據,并對(13)式分別做城鎮和農村兩部分的計量檢驗,以及對有關變量利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消去了通脹因素。C1代表實際人均農村居民消費,C2代表實際人均城鎮居民消費,G代表實際人均地方財政支出,Y1代表實際人均農村居民收入,Y2代表實際人均城鎮居民收入。
如未特別指出,數據主要來自國研網統計數據庫,所缺數據由《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和《中國統計年鑒2010》補上。
(二)模型估計與解釋
首先,由F檢驗及Huasman檢驗可知,本文應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其次,本文由修正Wald統計量檢驗得出兩個模型都存在異方差,由Wool-dridge(2002)的檢驗結果表明兩個模型都存在序列相關問題。最后,本文運用Prais-Winsten估計進行修正,得到面板修正標準誤估計量。由表1的第三列和第五列可知,財政支出對城鄉居民消費均有顯著的擠入效應,但是對農村居民消費擠入程度明顯大于對城鎮居民消費的擠入程度,這意味著財政支出對城鄉居民消費的影響表現出一定的“歧視性”。城鄉居民消費對收入的依賴性也存在差異,相比而言農村居民對收入的敏感度似乎更高些。
上述分析表明了財政支出對城鄉居民平均消費水平整體上具有擠入效應,但是對城鄉不同消費群體居民而言,財政支出對其影響方向還會保持一致嗎?影響力度又是如何變化呢?同時考慮到與自相關問題相比而言,數據的異方差問題似乎更較突出①。因此,選擇面板分位數回歸不僅能夠進步解決上述疑問,而且也能很好的克服異方差所帶來的問題。
1.從全國范圍內考察。從表2估計結果看,通過分位數回歸方法得到的系數符號與固定效應模型分析一致,除了居民消費在0.75和0.9分位點外,其他分位點估計值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總體上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具有擠入效應。但是,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在條件分布的不同位置,財政支出對其擠入效應又表現出一定的變化規律。對農村居民而言,財政支出對其影響是從低消費群體到高消費群體呈現逐次下降的趨勢;對城鎮居民而言,財政支出對其影響是從低消費群體到高消費群體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這意味著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具有異質影響。在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擠入力度上,財政支出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要遠遠大于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此外,本文還發現不論農村還是城鎮,居民消費對收入的敏感度都非常顯著,而且高消費群體對收入反應要大于低消費群體,農村居民對收入反應要大于城鎮居民。
2.分三大經濟區域考察。本文按照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域進行面板分位回歸分析。東部地區回歸結果表明,財政支出對東部不同農民消費群體均具有非常顯著的'擠入效應,而且擠入力度表現出一定的增長態勢。但是,對東部城鎮居民消費而言,財政支出只對中高消費群體具有顯著的擠入效應,且擠入力度明顯弱于同水平的農民消費群體,對低消費群體具有擠出效應但不顯著。此外,東部城鄉居民消費對當期收入變動比較敏感,且低消費群體似乎更敏感。因此,東部地區和全國整體情況存在較大差別。
中部地區回歸結果表明,除了對城鎮居民低消費群體具有不顯著擠出效應外,財政支出均對城鄉居民中的中低消費人群具有顯著的擠入效應,且擠入力度均大于對同水平東部消費人群的影響。
在城鄉居民之間,財政支出對農村居民消費的擠入程度要大于對同水平的城鎮居民消費的擠入程度。大體上,城鄉居民消費也都對收入具有顯著敏感度,與東部居民相比有過之而不及。而中部與東部農村居民消費不同,財政支出對其影響是漸弱的,這一點與全國情況一致。
西部地區回歸結果表明,與東部和中部區域相比,財政支出只對城鄉低消費群體具有顯著的擠入效應,且這種擠入效應在城鄉之間差異不大,擠入力度也很低。但是,在居民消費對收入敏感度上,與東部和中部居民相比,西部城鄉居民更敏感。且財政支出對西部不同城鄉居民消費群體的擠入效應的變化趨勢,基本呈現出遞減趨勢。
(三)結果討論與解釋
按照不同區域財政支出對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擠入對象、平均擠入程度,以及對各分位點水平上擠入系數的變化趨勢進行總結歸類(見表3),總體上樣本期內財政支出對城鄉居民消費具有擠入效應,這說明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為了刺激消費而實施的擴張財政支出的積極財政政策是有效的。但是,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擠入效應具有顯著異質性,這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財政支出對農村居民消費的擠入程度要大于對城鎮居民消費的擠入程度。這主要原因是:建國以來“重城輕農”的經濟發展路線,導致農村公共物品的供給不僅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遠比不上城市,財政支出的投入回報率都自然相對較高;另外,城鎮居民曾是傳統社會福利既得利益者,但伴隨著相應的市場化改革,使城鎮居民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對財政社會性支出更為敏感,但地方政府卻在GDP績效考核的約束下,更偏好基本建設支出,這自然就使得財政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的擠入效應大打折扣。
第二,財政支出對低消費人群消費的擠入程度要大于對高消費人群消費的擠入程度。這種現象的基本成因是:低消費人群對應的是收入低、財產少的人群,往往意味著較高的失業率和較低的收入預期,并且面臨著極強的流動性約束;而高消費人群則是收入高、財產多的人群,可以較好地規避流動性約束,并且具有較強的消費前瞻性和遺贈動機。而且與高消費人群相比,低消費人群可能更缺少消費環境,而財政經濟性支出卻可以更好改善居民消費環境。這也就暗示著財政支出的結構具有某種歧視性效果。
第三,財政支出對西部和中部居民消費的擠入程度要大于對東部居民消費的擠入程度。這主要是由于歷史原因,導致東部地區的教育、醫療、衛生等條件較好,且居民擁有相對較高的收入水平,因此當不同地區的政府增加相同額度支出,在中西部地區省份給居民消費帶來的刺激作用要比東部地區要明顯得多。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實證結果顯示不同區域不同消費人群,對財政支出的反應顯現出差異化特征,并且大致呈現財政支出擠入對象從西部低消費人群過渡到中部中低消費人群,最后過渡到東部中高消費人群的趨勢。針對這個結論給出如下建議:第一,農村居民消費不僅是我國居民消費主體,也是啟動內需的關鍵。因此,政府應該加大財政支農支出,建立穩定的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保障機制,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增強農村居民消費能力,并調整基本建設投資方向,加大農村地區交通、通訊等公共品供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優化農村消費環境。
第二,從各消費群體對財政支出的反應情況來看,當前財政支出在各收入層的居民作用具有一定的歧視性,因此政府應當著力加快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中低收入群眾的收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解決中低收入者生活的“后顧之憂”,從而提高其消費意愿。
第三,中西部區域居民消費不僅是啟動當地內需之關鍵,也涉及和諧社會構建和國家長治久安。因此,國家要調整財政支出政策,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當地消費投資環境,同時地方也要優化地區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對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比重,進步釋放當地消費潛力。
【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的異質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探析醫療社會保險對居民消費影響分析論文08-08
PM2.5對運動的影響論文開題報告01-10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論文開題報告10-24
小議病案管理對醫療保險的影響論文08-10
關于論文構思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07-01
廣西生育保險政策對基金支出的影響研究論文08-09
有關PM2.5對運動的影響的論文開題報告10-06
構思階段的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論文07-03
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的論文07-19
人才測評對人才的影響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