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論文
摘要:2000年8月9號,國務院頒布了《完善退耕還林的相關政策》,特別對尚未建立起解決農戶退耕的長遠生計問題與長效機制,其政策是為保證農戶因退耕后生活,隨著退耕還林的補助逐漸到期,部分退耕農戶的生計出現了較大的困難。因此,國務院通過決策決定完善退耕還林的政策,并繼續對農戶給予適當的補助,進而使退耕還林的成果得到鞏固、并有效地解決了退耕農戶長遠生計的問題與生活困難。
關鍵詞:退耕還林;農戶;可持續生計;影響
1可持續生計的分析方法
許多國際學者機構站在可持續生計的角度,對貧困地區的發展狀況進行評估,并因此形成了可持續生計的框架,分解可持續生計的扶植影響及組成指標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的機制。
1.1可持續生計的方式
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期,開始思考農戶生計,而后又被Conway進行發展。可持續性農戶的生計路徑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后期,由雙邊國家與多邊國家的援助與發展研究機構的合作,使其得到了發展。現今在扶貧領域,隨著國際的實踐與研究,得到廣泛的運用。可持續生計在定義方面,不同學者與組織對此定義也有所不同。英國國際發展署對定義的認識是一種生計,只有當它從打擊、壓力中恢復,短期與長遠地加強能力和增加資產,同時基于不損害自然資源上,這才是真正的可持續。Chambers的定義是當人們對沖擊與脅迫保持應對能力;并從中維持與增加資產;保持與提高自身的能力,且為下一代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機會;在全球范圍內,將凈收益帶入他人的生計當中,那么,此生計就具備持續性。Singh等認為,可持續生計要提高資源的生產力,保證獲得收入、資源與財產,在儲備的同時進行消耗足夠的食品及現金。以此來達到基本需求。人們在利用與選擇資源的同時,不妨礙他人當前與未來的謀生機會,便可以獲得穩定的生計。可持續生計作為一種研究與實踐應用的手段與思考方式,將人的發展作為中心,去確定發展的范圍與目標,從而增加發展計劃所要達到的效果。政策在緩解貧困問題的作用越來越大,其關注的也越來越廣泛,可持續生計思想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在非政府組織與捐贈機構的研究中心,開始借助于可持續生計的方式來評價發展項目的效果。Roberts等強調:可持續生計方式可以被理解為多種因素引發的貧困問題并通過多種方案進行解決的分析框架。
1.2可持續生計
可持續生計是一種邏輯思維,貫穿可持續農戶生計的應用過程,能夠作為人們分析貧困農戶生計的參考,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與分析,并評價現階段扶貧政策的效果。其只是作為一種手段來激發人們的思考與交流,并不準確代表現實,從而對減貧與及扶貧的計劃與實施效果進行改進。分析貧困及可持續生計的方法有好多種,可持續生計的框架并不是唯一一種。其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還要對可持續生計的框架進行適應性調整或修改,使其能夠融入當地的環境、實際情況與條件,并滿足當地的優先要求。根據不同的要求,現今,多種生計分析的框架的出現與并存,例如:Ionesco和Carney提出的可持續生計的框架,Ellis在基于這兩個的基礎上提出的框架的多樣化分析,Burlington將能力和資本作為中心,用來分析農民的脆弱性、貧困、農村生計的框架,非政府的生計安全框架等多樣化的生計框架。我們借鑒英國發展署DFIDAshley等建立起了SL的框架,對退耕還林政策在可持續生計與緩解貧困的影響進行評估。DFID可持續生計框架認為農戶在脆弱的條件下尋求謀生與生存。資產的實際情況決定優勢機構、程序與變革過程,同時,又決定農戶面對些程序背景所能解決的能力,并會對農戶的生計策略產生影響,以實現期望狀況來滿足農戶的生計目標。
2新一期退耕還林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2004年北京大學退耕還林調查小組前往寧夏與貴州地區,進行農戶退耕前后的經濟變化,采集的數據如表1所示。通過簡單的描述可以看出退耕前后對農戶經濟收入的變化,并進行檢驗。農戶在短期內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因素有2個方面:其一,農戶通過退耕還林補助的增加,如果把補助計算在內,農戶在退耕前后的收入變化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其二,種植業收入有所減少,農戶通過務工及非農項目的收入,收入沒有明顯降低,退耕還林補助對農戶較重要,在純收入的比重達到15%,退耕還林補助在短期內成為了農戶的重要收入來源。
3退耕還林對資產的影響
3.1西部地區人力資本較為薄弱
勞動數量是從事農業與非農業收入結構及水平的決定因素,影響了可持續生計。我國農業雖然不斷的發展,但在現今,通過農業生產得到的收益開始走向減少的趨勢,因此,減少農業勞動力的數量能增加農民的人均收入。西部地區因文盲與半文盲的農民較多,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整體偏低,同時,教育資源與培訓人力的資本較落后,嚴重缺乏了人力資本積累,成為農戶收入減少的主要因素之一。
3.2自然資源的匱乏制約了農戶的'可持續發展
土地是農戶收入穩定的保證。在不同情況下,用途不同的土地在生產力上也會不同。退耕還林,農戶的部分收入轉為了林業,但自然條件下,新增林地普遍以生態林為主,林草的現期收益很小。西部貧困農戶的主要收入靠種植業的途徑,所以當地土地的質量決定了農戶的生計策略及生計狀況,進而影響了退耕還林的返耕決策。
4結語
退耕還林作為我國現今最大的流域生態保護工程,不僅具有生態補償的作用,還具備減緩貧困的目的。除了通過現金的補助方法對退耕農戶實施生態補償外,建立“退耕還林的專項及成果的鞏固”,重點在退耕農戶獲得長遠生計,是本期退耕還林實施特征。本文參考了可持續生計的方法(suntainablelivelihoodapproach),并借助于2004年北京政策小組在貴州與寧夏退耕還林調研數據,分析實施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收入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大部分研究對退耕還林的農戶經濟收入的結構影響進行仔細的分析,但大部分研究都無法脫離社會經濟發展存在的其他因素,說明目前農戶收入結構中退耕還林所產生的影響。本文通過計量經濟的倍差法,對農戶收入結構的水平產生的凈影響進行識別。
參考文獻
1唐軻.可持續生計框架下退耕還林對農戶生計影響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2李金香,龔曉德,夏淑琴,李鴻雁.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能力的影響———基于寧夏鹽池縣農戶的調查[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
3李鴻江.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J].現代園藝,2015(4)
4謝新彩.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分析[J].南方農業,2015(9)
5尹錦珊.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J].農業與技術,2015(7)
6謝芳婷,徐定德,張繼飛,楊勇.基于退耕還林政策的農戶生計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貴州農業科學,2015(4)
7崔嘉文.密云水庫上游地區生態補償對農戶生計影響的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4
【談退耕還林對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PM2.5對運動的影響論文開題報告01-10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論文開題報告10-24
小議病案管理對醫療保險的影響論文08-10
關于論文構思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07-01
廣西生育保險政策對基金支出的影響研究論文08-09
有關PM2.5對運動的影響的論文開題報告10-06
構思階段的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論文07-03
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的論文07-19
談你對同事的感想?11-16
人才測評對人才的影響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