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課程群建設研究
課程群建設的改革是等院校課程改革建設的發展趨勢。課程群建設能夠加強學科內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系,優化各門課程的內容,能夠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更緊密結合,更好地達到專業培養的目標。下面是CN人才網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論文范文,歡迎參考~
計算機專業課程群建設研究
摘要:
以云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群建設為背景,闡述了課程群建設的思路,給出了課程體系總體建設方案,以及基礎課程模塊、特色課程群模塊、實踐創新模塊三個課程群模塊的課程設置與安排,可以為相關高校的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群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
計算機專業;課程群;教學改革
課程群建設的基本思想是把專業內屬于同一個培養能力范疇、內在邏輯性強、內容聯系緊密的一系列課程作為一個整體來建設,以培養目標為目的,打破課程內容的歸屬性,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分配與實施[1]。云南大學于1984年成立云南省內高校第一個計算機科學系,并于2008年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是云南省唯一的計算機類國家級特色專業和重點本科專業。作為地方高校,我們努力把該專業建設成為云南省培養計算機技術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為云南省相關高校的類似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1課程群設立的原則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校長韋恩•克勞福德認為計算機專業“提供更恰當的教育,而不僅僅是更多的教育”,它是我們改革的立足點。結合云南大學的特色,發揮計算機學科自身的學科優勢,拓展特色專業建設的成果,我們提出課程體系改革的總體思路:理工結合、夯實基礎、分類培養、強調實踐、重視交叉、突出創新,通過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培養面向云南省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橋頭堡戰略的'高素質創新型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實現以下課程體系改革建設的目標。
(1)結合云南大學綜合性大學的特點,發揮信息學院群體學科的優勢,理工結合,保持基礎扎實的傳統,建設有自身特點的基礎課程模塊;
(2)發揮學科優勢、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過程、將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圍繞數據與知識工程、高性能計算與移動互聯網和圖形圖像處理三個特色學科方向,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課程群;
(3)利用綜合性大學多學科的優勢,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溝通學校和社會為突破口,建設富有活力的實踐創新課程模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2課程群總體建設方案
我們的整個課程體系劃分為3個部分:基礎課程模塊,特色課程群模塊,實踐創新模塊。其中,特色課程群模塊又分為3類:數據與知識工程課程群、高性能計算與移動互聯網課程群和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群。這三個模塊見圖1所示,基礎課程模塊是我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這些課程奠定了學生計算機專業的基礎知識,包括21門必修課程和7門選修課程;特色課程群模塊包括三個特色學科的課程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今后設想的工作和研究生方向,選擇其中一個課程群重點學習。經過系統學習該課程群后,可以對這一個方向更為專業,有利于就業和研究生繼續學習;實踐創新模塊是以前面兩個模塊作為基礎,在學習了前面的課程群后,參加該方向的科研訓練、創新實驗、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相關的課外科技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的能力。
3課程群設置
3.1基礎課程模塊
基礎課程模塊包含21門課程學科和專業基礎課和7門專業選修課。課程的設置以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和國際計算機教育的課程體系IEEE/ACM2005為指導,基本覆蓋了CS(計算機科學)和IT&IS(信息技術與系統)兩個方向的核心課程。作為綜合性大學,云南大學在數學、電子技術和物理方面有非常好的教學傳統,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在專業基礎課教學方面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利于發揮理工結合的優勢,在數學、硬件和軟件課程上打下扎實的基礎。
3.2特色課程群模塊
我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在海量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多媒體信息處理和高性能計算、移動互聯網方面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實力和特色的教學與科研隊伍。我們發揮本專業的學科優勢、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過程、將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進行有機結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課程群。
(1)調整課程內容。結合科研,面向需求,調整課程內容,進行適當地增刪,把課程群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建設,在內容上進行合理組織,以培養目標為驅動,讓學生廣泛積累專業方向上的知識和技能。
(2)三組靈活的交互強化的課程系列,將幫助學生構建某一計算機領域的獨特技能。在課程學習上,允許學生靈活地調整,要求學生完成至少3個特色課程群中的1個。
(3)緊跟學科前沿。聘請國內外的專家和高新技術企業中的技術人才、項目經理等為學生開設新技術方面的講座,具體講授案例分析。
3.3實踐創新模塊
實踐創新模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通過溝通學校教學和社會需求,確實提高畢業生的素質和能力。
(1)以數據與知識工程、高性能計算與移動互聯網課程、圖形圖像處理三個教學團隊為依托,打通“創新設計-畢業設計-畢業實習”三門實踐類課程,采用學生-教師雙向選擇的辦法,為每位同學安排專業學習導師,吸引同學參與到導師的科研或開發工作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創新能力,促進科研和教學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
(2)課外科技活動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渠道,以參加科技競賽為導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課外科技活動開展機制。一是規范開展,在本科必修課中開設《數學建模與實驗》課程,為課外科技活動打下良好基礎,形成固定規范的賽前培訓機制,有專門的教師負責;二是注重課外科技活動的覆蓋面,推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
(3)建設實習基地。與云南日報集團、云南南天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昆明金軟科技有限公司、中船705所積極合作,建立和完善了4個社會實踐基地,并制定學生實踐制定計劃和指導書。目前,已經和建設銀行云南省分行簽署協議,將共同建立校內實訓和聯合研究實驗室。
(4)科研訓練。科研能力的培養主要圍繞數據與知識工程、高性能計算與移動互聯網課程、圖形圖像處理三個方向,同時也帶動其他相關方向的建設、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例如DSP技術、軟件并行處理、信息安全、生物信息處理等。此外,積極引導學生進入導師實驗室,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并積極組織學生申報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以及云南大學本科生科研項目,在完成科研項目的基礎上,形成畢業論文,申報科研獎勵,參加科技作品競賽,促進本科生教學和科研的良性發展。
(5)課程資格認證與就業。開展“課程實驗—資格認證培訓—就業”的改革試點,以“數據庫設計及應用”課程為依托開展“IBMJava&XMLRelatedTechnology”課程認證,以“分布式計算”為依托開展Android課程認證。
4結束語
課程群建設的改革是等院校課程改革建設的發展趨勢。課程群建設能夠加強學科內各門課程之間的聯系,優化各門課程的內容,能夠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更緊密結合,更好地達到專業培養的目標。云南大學將努力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成為云南省培養計算機技術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為地方經濟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陸為群.高師院校課程群建設的原則和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110-112.
作者:袁國武 孔兵 蔣慕蓉 岳昆 張學杰 單位:云南大學信息學院
【計算機專業課程群建設研究】相關文章:
就業為向導的計算機專業建設論文03-26
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研究介紹11-27
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就業前景分析01-13
計算機專業研究生自我介紹02-20
計算機網絡研究自我介紹12-28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05-04
計算機專業研究生新生自我介紹02-21
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自我介紹02-19
計算機專業研究生自我介紹范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