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制名言警句大全
法律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的身邊,法律保護(hù)著我們,同時我們也被法律約束著。下面我們來看看古代法制名言警句大全,歡迎閱讀借鑒。
1、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鞅《商君書定分》
2、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3、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劉禹錫《砥石賦》
4、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韓非子,詭練》
5、言行而不軌于法令者必禁。——《韓非子·飾邪》
6、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尚書·大禹謨》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審。——韓非《韓非子》
8、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劉右相書》
9、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則有財而莫理。——王安石
10、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11、喜不可從有罪,怒不可殺無辜。——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12、立法普法執(zhí)法司法依法治國,公正公開公平公道秉公為民。——盧志勤
13、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戰(zhàn)國策秦策》
14、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劉禹錫《天論》
15、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有度》
16、知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為吏者枉法以害民。——漢·劉安《說苑·政理》
17、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陳亮
18、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張居正
19、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書》
20、立憲利于國,利于君,利于民。——清·鄭觀應(yīng)
21、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韓非《韓非子》
22、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
23、歷法禁,自大更始,則小臣不犯矣。——蘇軾《策別第六》
2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經(jīng)·卿大夫章》
25、政令必行,憲禁必從。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王符《潛夫論·考績》
2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管子·明法解》
27、故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歐陽詢《藝文類聚》
2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蘇軾《策別第八》
29、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墨子·法儀》
30、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沒其實。——歐陽修《魏梁解》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劉禹錫
32、為人上者釋法而行私,則人臣者援私以為公。——《管子·君臣上》
33、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3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啟超
35、其知而犯之謂之故,意以為然謂之失。——張斐
36、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沈家本(清)
37、以道為常,以法為本。——《韓非子·飾邪》
38、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國語·晉語七》
39、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漢書·王尊傳》
40、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三國志·諸葛亮傳》
41、先王以明罰敕法。——《易傳·象傳·噬嗑》
42、執(zhí)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纓《格言聯(lián)壁·從政》
43、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4、法令既行,紀(jì)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45、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官。——《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46、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三國演義》
4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術(shù)上》
48、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國志·魏書·鐘會傳》
49、設(shè)若上無道栓,則下無守法。——葛洪《抱樸子·判子》
50、如平直必以準(zhǔn)繩。——《呂氏春秋·分職》
【古代法制名言警句大全】相關(guān)文章:
古代名言警句(15篇)12-18
古代名言警句15篇12-17
勤奮名言警句大全11-14
自信的名言警句大全11-26
關(guān)于奮斗的名言警句大全04-12
關(guān)于勤奮的名言警句大全02-25
企業(yè)管理名言警句大全07-26
文言文的名言警句大全04-13
古代歇后語大全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