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的風俗習慣解讀
納西族中家族組織普遍存在,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瀘沽湖地區納日人(摩梭人)的親族組織保持著比較古老的特征,納西文化受漢文化影響較深。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講納西族的風俗習慣。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解讀 篇1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個高出地面的灶臺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制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臺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筑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協調。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辟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采用石頭砌成,墻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斗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墻倒屋不塌”的特點。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系百褶長裙,腰束毛織彩帶,腳穿云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發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著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著長褲,腰系用黑、白、藍色棉布縫制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墊背負重。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制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著6厘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后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制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極防衛。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床
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
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
忌戴頭笠進屋,忌扛著鋤頭進廚房
晚上點火回家,忌火把點進屋內。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臥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時,屬相克者忌在現常披麻戴孝的人,忌進別人家的門。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解讀 篇2
一、日常禮儀
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獵獲歸來,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獵物。貴客臨門,主人要做六樣或八樣菜進行款待。
忌諱有:騎馬到寨前必須下馬,也不能把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腳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戰神時、忌外人觀看。忌在門檻上坐和用刀斧在門檻上砍東西。有的地方還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許殺耕牛、馱馬和報曉的雄雞;忌食狗肉。
二、飲食
1、飲食習慣
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咸菜、湯等,特別喜食當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干巴。不論平壩或山區,蔬菜品種較多,四時應市,山區廣種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當地的土特產做成各種風味名菜。如:清蒸蟲草鴨、貝母雞、天麻雞等。其中納西族傳統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后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肴。
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腌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保存數年至十余年不變質。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
2、特色飲食
麗江粑粑:做工精細、選料考究,采用當地上等麥面,用化油、香油雞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夾餡,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內泡、色香味俱佳的餅點。
納西米灌腸:是納西人風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雞豆涼粉:取自麗江地產的一種雞豆(又名雞豌豆)磨面濾漿做成的一種涼粉小吃。因雞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涼粉外表呈現黑色,所以人們又稱做“黑涼粉”。
三、住屋形式
納西族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民居形式。
四、婚俗
納西族主要聚居區結婚一般都要經過訂親、請新娘、舉行婚禮的程序。過去有少數“搶婚”和“兄亡納嫂”的“轉房”婚俗,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同一“崇窩”(宗族)之間禁止通婚;姑舅表和姨表優先婚是過去比較流行的習俗。
納西族的傳統婚禮稱為“素字”,意為“迎接生命神”,納西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神“素”,新娘是外來的新的家庭成員,因此要把她的生命神迎進新郎的家庭,與新郎家庭其他成員的生命神結為一個集合體。
新郎家請東巴擇吉日準備生命神之箭、樁、竹簍、塔、橋、梯、石、線等物;接新娘;新娘告別祖靈、娘家親人及火塘灶;新娘進新郎家后行洗頭禮;進母房(祖房)拜火塘灶邊的祖靈和神靈;東巴主持舉行祭生命神,拴生命線的儀式,是婚禮的核心內容。屆時在新郎面前放一把木桿秤,新娘前放一把銅鎖和木升,有的則是新郎手持生命神之木樁,新娘手持生命神之木塔。東巴邊詠誦經書,邊在新郎新娘的額頭抹酥油祝吉,繼而一一抹酥油于母房的擎天柱、神龕、火塘中的鐵三角架、火塘邊的男女床、弓、箭、砍刀、糧柜、銅鎖、木升等上并詠誦相應的'祈福語。其整個過程與東巴教密不可分。
清代“改土歸流”后,流官在麗江納西族地區“以夏變夷”,大力推行漢族婚俗,訂婚按周禮的六禮:問名,納采,會親(在麗江稱之為親家會),過門(麗江稱請媳婦),送禮柬,迎親。在接親,宴客,分大小,回門等婚禮程序上也大量融進了漢式習俗。
瀘沽湖地區的納人(摩梭人)中同時存在著母系家庭、母系父系并存家庭和父系家庭3種形式,其中母系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母系家庭所有成員的世系皆從母,男女成員系由一個或幾個始祖母的后裔組成,母系血緣是維系家庭的基礎,財產按母系繼承,由母親傳給子女,舅傳給甥和甥女。男子在家中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親的兒子或舅舅的外甥。每個母系家庭有一個家長,通常由年長或能干的婦女擔任。舅掌禮儀、母掌財產是家庭權利和分工的形式。母系家庭的傳統觀念認為:女子是根種,缺了就斷根。如果某個家庭一旦沒有女繼承人,便要過繼養女。一個母系家庭的成員一般都在10人以上,多的達30--40多人。由于這種家庭的全部成員都是母系血親關系,屬于一個親族,不存在父子、婆媳、翁婿、姑嫂、妯娌等關系,沒有外姓,關系單純,財產屬于大家庭所有,很少發生鬧財產、鬧分家的糾紛。
與母系家庭相應的婚姻形式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男子稱呼女情人的稱謂;而女子稱呼男情人是“阿都”。現在一般用“阿夏婚”來指稱這種“走婚”形式,并不十分妥貼。“阿夏”婚的基本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相戀鐘情者互送信物訂情。情侶雙方都終身生活在母親家里,男子在夜間到情侶家過偶居生活,次日黎明即返回自己的母親家里。男女締結“阿夏”關系要遵守傳統習俗,只有不屬于同一母系血緣的成年男女才能建立這種關系,“阿夏”所生的子女隨母,血統也依母系計算。
五、傳統節日
1、祭天,是納西族東巴教最大的儀式之一,也是納西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在正月間舉行。
2、新年,農歷正月的過年在納西語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庫市”,意為“新年”。過節期間,納西民間要舉行一系列傳統的辭舊迎新活動。
3、棒棒會,農歷正月十五,是納西族傳統節日,民間稱之為“棒棒會”。納西族節日“棒棒會”標志著春節節慶的結束,春耕生產的開始。
4、三朵節,“三朵”是納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護神,又稱為“阿普三朵”,意為“祖先(或爺爺)三朵”。相傳他屬羊,是個戰神。每年農歷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鄉民眾到三朵閣來燒香拜神;納西人凡出遠門都要到三朵閣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戰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納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從1987年起,每年農歷2月8日的“三朵節”成為法定的納西族民族節日。
5、火把節,農歷6月24至26日,是納西族傳統的火把節。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種天災。納西語稱此節為“川美生恩”。
6、七月騾馬會,是麗江納西族的節慶活動,在農歷七月中下旬舉辦,為期一至二周,以騾馬、牛等大牲畜為主,因此又叫“七月騾馬會”。
7、“燒包”節,農歷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過“燒包”節(即中元節),納西語稱這節日為“三美波計”
8、納西族還有諸多節慶習俗,諸如香格里拉三壩鄉的“白水臺會”;永寧納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解讀】相關文章:
納西族風俗習慣06-03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05-31
納西族風俗習慣匯總12-29
解讀侗族的風俗習慣12-25
解讀羌族的風俗習慣12-29
解讀景頗族的風俗習慣07-27
解讀重陽節的風俗習慣12-27
納西族姓氏文化04-08
納西族傳統婚俗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