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傳統武術何家棍
何家棍已祖傳至第五代,流傳至今有180多年的歷史。何家棍由第一代宗師何登魁1824年左右創立,其子何生洲、何盤興在寧夏金積堡回民反清起義中以此棍法屢建戰功,何家棍就此揚名,回族民諺從此有“何棍張槍,蓋世無雙”之說。
何家棍祖傳五代,創立于1824年,是寧夏回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流傳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了,目前已成為國家體委重點挖掘整理項目之一。何家棍不僅有較高的健身強體功能,而且有很強的實戰性,充分體現出了一定的民族性、體育性和觀賞性。目前,已有180多年歷史的回族民間傳統武術——“何家棍”進入了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何家棍的特色
幾百年來,西部地區流行著一句民諺:“何棍張槍,蓋世無雙”。吳忠市的“何家棍”曾樹幟反清、力拒八國聯軍,聲名赫赫,在回族武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向世人掀開了她神秘的面紗。據悉,何家棍以單頭棍聞名,其特點是只用一頭,棍長齊眉,風格剛勁勇猛、靈活多變、明快直接、發勁別致,能夠培養人們一往無前的.勇敢精神和對客觀事物準確迅速的判斷能力。在技擊方面,進攻主動,防守嚴密,守中有進、進中有守,概括起來為“擱、掠、撥、削、掃、劈、搬、翻”八個字。何家棍集各地棍法之長,采西北棍術之精華,表現出了鮮明的對抗實戰的民族特色。
何家棍的傳承
何家棍由第一代宗師何登魁1824年左右創立,其子何生洲、何盤興在寧夏金積堡回民反清起義中以此棍法屢建戰功,何家棍就此揚名。何金德老人的曾祖父何登魁采納眾家之長,將何家棍帶汝更高的境界。他當年曾投師過百,后遇高人,立即請入家中。此人學費要三百兩銀子,他才能傳授四路刀、久練錘和單頭模子棍等獨門武功。這三百兩銀子對一個農戶而言無異于天文數字,幸得何姓上下全力支持,整個家族才湊齊了三百兩銀子,刀、錘、棍法盡數學到手之后,又悉數融于本家棍法,一時何家棍聲名大噪,當地無出其右。
到了何金德老人這一代,何家棍法得到了當地民委和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何金德老人更在實戰之外,創編了有著濃烈回族特點的武術表演項目,并一舉在2002年8月第五屆寧夏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得表演項目的金獎。
過去,何家棍不傳外姓,也不輕易外露,多年來深藏民間。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為何家棍提供了一個舞臺,于是何金德改變了祖訓,開始將何家棍傳授給習武愛好者,并支持兒子何建功開辦武術培訓班,使何家棍傳播開來。僅在寧夏吳忠市,聽說就有上萬當地回民學習,將它當作健身強體的大眾鍛煉項目。何金德說:“何家棍是回族傳統武術的代表和縮影,充分體現了回族群眾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的特點,在民族地區發展延續的一百多年中,不斷吸收精華、擯棄殘次,我有幸成為它的傳人,就一定會把它發揚光大!”
集民族性、體育性和觀賞性為一體的何家棍是回族傳統武術活動的一個縮影,不僅有較高的強身健體價值,而且有很大的實踐用場,充分體現了寧夏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推廣價值,從古老封閉中走出的何家棍必將成為民運會的一個新亮點。
【寧夏傳統武術何家棍】相關文章:
《光的棍》里的經典臺詞盤點12-02
何姓男孩起名12-08
何姓女孩名字大全04-03
論文寫作有何要求12-20
寧夏佛教音樂渣渣子12-24
寧夏北武當寺廟音樂12-24
寧夏生育保險報銷流程04-06
寧夏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02-24
寧夏護師考試科目04-27